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垄断产业的管制政策研究——以中国石油行业为例的分析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垄断产业的管制政策研究——以中国石油行业为例的分析姓名:苟三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胡健20050515中国垄断产业的管制政策研究——以中国石油行业为例的分析作者:苟三勇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参考文献(55条)1.宋则反垄断理论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学家2001(1)2.胡健.马行天.张凡勇自然垄断的成因与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近年来国内垄断经济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4.植草益.朱绍文微观规制经济学19925.植草益.朱绍文微观规制经济学19926.夏大蔚.史东辉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20037.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19998.王学庆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管理世界2003(8)9.王学庆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管理世界2003(8)10.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11.安福仁规制理论于中国政府管制1999(01)12.安福仁规制理论于中国政府管制1999(01)13.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14.谢地.景玉琴我国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及政策选择[期刊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15.戚聿东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垄断与竞争200416.戚聿东自然垄断管制的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1(12)17.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18.杨嵘石油产业的性质和技术经济特点[期刊论文]-河南石油2003(4)19.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20.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21.任宁中国民营企业国内外石油领域争夺2005(01)22.李润生我国石油行业法制建设的现状及任务[期刊论文]-国际石油经济2001(2)23.张勇转型经济中寡头企业竞争模式及绩效研究--兼论中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竞争模式和政府管制问题2001(02)24.史丹我国当前油价机制的效果、缺陷及完善措施[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3(9)25.胡家源中国商务部急发进口油牌照倒逼石油业改革200526.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石化咨询公司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0427.杨嵘论石油产业的规制与改革[期刊论文]-经济评论2002(5)28.姜雷中国民营企业成为国家石油垄断附属品200429.勾晓峰中国首家民营石油集团2005年5月挂牌200530.胡家源中国商务部急发进口油牌照倒逼石油业改革200531.勾晓峰中国首家民营石油集团2005年5月挂牌200532.《中国新闻周刊》评论员汽油涨价缘于制度扭曲200433.蒋伏利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亟待破局200434.李润生国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与启示[期刊论文]-中国能源2001(3)35.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石化咨询公司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经济研究年度报告200436.吕四海.郭晓军用石油生产链模式构建石油产业组织结构2004(05)37.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38.陈甲斌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政策综述[期刊论文]-南方国土资源2004(1)39.陈挺中国石油业对内开放系列报道之五--国务院下令原油勘探内部相互开放200440.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200341.周纯中国成品油零售放宽市场全面开放仍待时日[期刊论文]-国际石油经济2005(1)42.觉慧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刍议[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和化工2004(4)43.张静芳.聂磊.周若洪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探讨[期刊论文]-化工技术经济2001(2)44.张勇石油石化两大集团竞争模式及政府管制问题[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和化工2001(3)45.周若洪关于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当代石油石化2001(4)46.何文渊.魏彩云.刘晖走出石油价格困局实现石油可持续供给[期刊论文]-中国能源2004(8)47.海峰.吕锦明中国石油启动战略转型200448.中国明年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期刊论文]-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11)49.StiglerGJTheTheoryofEconomicReglation199750.BaumolWJ.JCPanzar.RDWilligContestableMarketandtheTheoryofIndustryStructure198251.WatersonMRegulationoftheFirmandNaturalMonopoly199852.AkerlofGTheMarketforLemon: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197053.RothschildM.StiglitzJEquilibriuminCompetitiveInsuranceMaret197654.肖兴志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模式研究200355.夏大蔚.史东辉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2003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杨艳玲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石油行业的研究-企业导报2010,(4)众所周知,涨价、降价是近几年国内外石油市场最热门的词.自然垄断行业,如石油、电力、自来水,公共交通等,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已日趋激烈.自然垄断行业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命脉性部门.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着力解决现存问题,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学位论文窦芳我国石油行业的反垄断分析2005石油行业不同于其它垄断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石油行业所创造的利润已差不多是国营企业盈利的三分之一。因此石油行业的结构无论怎样调整都离不开国家调整的框架,带有严重的行政性色彩。同时,更由于石油行业产业链中的自然垄断领域,到目前为止石油行业还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但是随着WTO对外开放的承诺,石油行业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向民营资本倾斜的政策,增发石油批发牌照,增加非国营单位进口配额等)都显示着石油行业垄断坚冰打破,从垄断走向竞争的趋势。 本文就试以传统的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反垄断的经济学理论,对比国外石油行业反垄断的经验,并用较大的篇幅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寡头垄断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我国一系列新出台的政策,提出了我国石油行业今后的反垄断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石油行业所处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和市场特征,必须建立国家能源管理体制,实行石油战略管理。 为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必须对石油行业制定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法规,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根据石油行业上下游各环节的经济特点,必须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在竞争性环节放开竞争,进行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等,在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政府管制,规范、协调和督促企业自律;进行市场预测和提供信息服务等。3.学位论文高健中国能源领域内的政府管制研究2007政府管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作为现代政府的治理工具之一,政府管制是政府对待市场失灵、社会问题等所采取的一种回应措施和机制,其主要理由是某些经济社会部门中存在自然垄断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正是因为自然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符合政府管制要求的特征都在能源领域有所体现,因此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都采取了政府管制措施。通过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可以找到有效改善中国政府在能源领域内管制效果的途径。合理的管制政策将保证中国政府的能源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同样,管制政策的调整也将推动能源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然,尽管管制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但政府管制的运作也存在交易成本,甚至出现管制失灵。因此,需要提高政府管制的质量和有效性,以保证管制实现其预期目标。通过对政府管制过程和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性管制容易出现对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扭曲,而社会性管制与需要通过管制手段来解决的外部性、信息不充分等问题密切联系。从各国的管制实践来看,经济性管制应该减弱,而社会性管制将不断强化。具体到每一能源产业,管制政策仍需要具体分析,例如怎样更好地使价格管制与市场经济相协调。这些措施直接关系到政府管制的效果。论文第四章到第六章分析了中国政府在化石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等主要能源领域的管制目标和措施,尝试提出在煤炭、油气、电力等能源领域逐步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的具体路线图。例如,煤炭产业要综合运用经济性和社会性管制手段,构筑包括进入管制、价格管制、安全管制、环境管制、就业管制在内的科学管制体系,就必须破除煤炭领域内地方行政垄断的现象,深化价格改革,内部化环境和安全成本。又如,对石油行业而言,破除垄断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石油批发、零售等下游产业甚至炼油中游产业,有条件地放开市场准入,将有利于我国的石油安全,但油气价格要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能源体系中加以考虑,在我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国民经济和能源现状,必须通过价格管制,保持国家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力:此外,在强化出口管制的同时逐步放松进口管制。考虑到节能对保障中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意义,论文第七章对节能领域有关管制政策进行了阐述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一种好的进入管制政策,应在不久的将来尽快以立法方式加以确认,以避免事后对能源利用效率的监察造成企业投资的白白浪费。建筑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成为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重点。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快的历史阶段,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如果从现在起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既有建筑逐步进行节能改造,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以减少3.35亿吨标煤。对富于行政色彩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进行分析后,论文对通过市场管制维护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的市场环境进行了探讨,提出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管理新机制的政策思路。中国政府需要实现在不同能源领域中管制政策的相互协调。论文第八章通过煤矿安全事故的事例分析了放松管制与加强管制的辩证关系,通过替代能源发展的政策分析阐述了如何及时调整管制政策,通过煤电价格双轨运行的历史研究了不同能源领域价格管制的协调,通过资源税收改革的思考考察了外部成本如何实现内部化。政府应从整体上制定有利于能源事业发展的管制政策。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应继续深化,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有利于实现能源产业高效运转的新型政府管制体制。政府管制的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机制环境,通过能源管理机构变革有效实现其职能。论文第九章回顾了中国政府能源管理体制与机构的变迁,并通过能源管理模式与管理机构的国际比较,在借鉴现代监管体制的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改革能源领域政府管理机构设置,按照政监分离的原则,组建一个层次、级别更高的综合性能源管理机构和相对独立的专业性能源监管机构,逐步建立起一个独立运作、政监分离、职能完善和有效监督与制衡的现代监管体制,应该是我国能源管制机制变革的未来方向。自然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市场机制无法克服的问题,要求政府必须在一定限度内掌握必要的经济资源和参与必要的经济活动来克服市场失灵,并通过管制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政府管制是维护市场竞争环境的有力保障。我国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正是要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有利于实现能源产业高效运转的新型政府
本文标题:中国垄断产业的管制政策研究——以中国石油行业为例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