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押题】《中考必考24题》讲义
黄保余老师《[押题]中考必考24题》1黄保余老师预测理解与赏析能力题7题第一部分:理解能力4题理解能力题是学生最为头疼的,用平常的话来说是“答不到点上”,其实所有的理解能力题,都可以用两个字解决——虚实。第1题:文章题目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考题变形:1、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XXXX的,请结合文章生活实际来答2、这篇文章以XXXXX为题有何好处(作用)?3、文章题目XXXX有什么含义?答题思路:文章题目的考核,按文章结构中的开头、结尾、线索、照应的知识点来答再如:考题变形例1.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这篇文章以“冬天的脚印”为题,有什么好处,“脚印”有何深意?(5分)例2.本文以“转基因食品的到底有没有危害?”为题,有什么样的好处?(3分)例3.本文以“老照片”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不可以换成“美好的回忆”(3分)?答题思路:凡是问文章题目有什么样的好处及作用的,一概按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标准进行评价,文章开头的作用有,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结尾的作用有含蓄和点明中心。其中,点明中心还有个途径,就是题照应。参考答案例1:答,作者文章中写了自己在冬天受陌生人帮助,寻找帮助自己的人时,却只看到一双雪地留下的脚印的故事。文章以“冬天的脚印”为题,不但能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还使得文章题目含蓄且富有深意,“脚印”代表着一种人与人之间爱心的传递。例2:答,作者用设问句为题,即亮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黄保余老师《[押题]中考必考24题》例3:答,以“老照片“为题,不但点明了文章的线索,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使得文章的主题表现也更加含蓄,而“美好的回忆”则显得过于直白,缺少含蓄美。第2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或你的看法考题变形:例1: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80字左右,3分)例2: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3分)例1:读完这篇文章,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80字左右,3分)答题思路:联系生活谈谈对主题理解,所有的联系生活其实是联系三点,第一点是概文章主要内容,第二点是一句话叙述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第三个是再谈这篇文章的中心。第一点是这篇文章讲述什么内容,用一句话去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通常占1分。第二点是写出相应的在生活中相应的事情,就是我在遇上与这篇文章里面相近情况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第三点是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侧重于从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来谈这篇文章的中心。例2、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3分)答题步骤:第一步,需要先概括出淡竹的特征,如它的淡泊名利、谦虚。第二步,联系自己的实际,我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第三步,谈谈你对人生理解,我们应当怎么做,如也应当淡泊名利、谦虚。第3题,理解某句话(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考题变形:例1、理解“诡秘”、“面黄肌瘦”在句中的含义。(4分)(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例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讪讪”一词语的含义。(2分)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例3、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2分)黄保余老师《[押题]中考必考24题》3A.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B.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答题思路总述:某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任何一句话或一个词,它的意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它的本义,就最常见的和最根本的意思。通常并不会直接考本意,而是在回答引申义的时候,有时需要对本义进行适当的解释。第二个是它的引申义,在这里也叫上下文意,它以对某句话或某个词的本义为基础,根据上下文义来判断的具体所指侧重于哪个方面。第三个象征义,通常会是在写景或写物时体现,表面上是在写景或写物,其实所要表现的,是与之意韵或内涵相近的思想情感。例1、理解“诡秘”、“面黄肌瘦”在句中的含义。(4分)(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答题思路:诡秘的本意是指令人琢磨不透的意思,但是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有一个老人一直想去好望角,一直没去成。后来有一次他坐在海边,他们家出生那个地方的海边,突然间就笑着说,看,其实这个地方跟好望角一模一样。诡秘的笑,他们这个诡秘是指的是什么呢,在这篇文章里面,是象征义还是引申义?是引申义,其实诡秘在这里指一个人心愿实现后,表个老人略带一丝得意的心情。(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答题思路:面黄肌瘦的本义是指一个人外形十分憔悴的意思,而在这句话中,引申意代指指那个册子因为时代久远已经残破不堪了,如同老人一样。这里面我们可以顺便点出一下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用的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那个小册子年代久远,。例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讪讪”一词语的含义。(2分)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答题思路:“讪讪”一词,表面上是在考它的含义,同学们容易理解成我是用本义好,还是引申义好,或是象征义。但是像这样的题一旦考到“含义”则属于理解能力题,我们说过,所有的理解能力题,都可以用“虚实相应法”来解决。那么,“讪讪”一词,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属于“实”,因此,它的答案应为“虚”,答案就是表现了她当时什么样的心理情感。例3、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2分)A.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答题思路:宿店是个名词,但是在这里根据上下文义来看,它代指一切可以住宿的地方。黄保余老师《[押题]中考必考24题》比如说有个人问,前面就到酒店了吧,前面就到旅馆了吧,前面就到宾馆了吧,这个宾馆不是指仅指宾馆,而是泛指一切可以住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上下文意,上下文意有时候会对一个词的本义适当扩大或缩小。比如说一个追求奢华的一个人,他问你那儿有可以住的地方吗,他这个说的可以住的地方,往往不是指招待所,旅馆和普通的宾馆,而是指那些高档酒店,所以说,根据文章上下文意,它会有一个概念上的缩小或者扩大,B.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答题思路:很明显,这里的宿店,既不是它的本意,也不是它的引申义,而是它的象征义,你觉得它象片着人生的终点还是目标?是目标,象征着人生的路是很漫长的,你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所在,它这个是人生的目标。第4题:理解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考试变形:例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盯”的含义。(2分)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例2、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2分)例3、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至今犹记:“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例4、“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中的“紧靠着”三个字,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或情感?”例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盯”的含义。(2分)原句: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答题思路:首先我们来看这个“盯”字是“实”的还是“虚”的,因为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是“实”的,那答案则为“虚”。也就是就她盯着货主老人看这一刻,她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里需要参考上下文的故事情节,上一节中我们讲到过,每个情节递进都会引发人物心理情感不同程度的变化。黄保余老师《[押题]中考必考24题》5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想要他母亲买个围巾,结果他的钱不够,结果他就用眼睛盯着那个老人看,希望老人把钱稍微减少一点,他现在这个盯或者是什么呢,渴望店主给她一些同情。例2、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2分)答题思路:根据虚实相应法原理,人物情感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递进和转折而产生变化的,每一个故事的递进和转折对应一个情感。而且人物的情感变化是通过他的行为、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推测出来的,对这一原理的简单概括就是,在故事的转折递进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我们对这个故事情节做一下简单的梳理:她觉得他母亲需要一个围巾,便想给母亲买一个围巾,然后她拿着攒的钱去找货主老人,但钱不够,她希望货主老人能便宜些卖给或者是送给她,老人拒绝后,她便拿着她家祖传的珍珠项链做抵押,想买走那围巾,同样被货主老人就拒绝了。她内心很生气,觉得老人太不近情理。她回去了之后通过各种方法开始攒钱,快攒够的时候,她突然收到一个包裹,那个包裹里面是那个老人的孙女写的一封信,说那个老人已经去世了,但是老人叮嘱她,要把这个围巾送给她。信里说,之所以当时没有给你,是想让你知道,就没有人能够施舍给你未来,除了你自己。我们对情节进行分析:应当去掉文章的起因部分,故事的第一个递进是,她初次遇到老人时,对他充满好感,紧跟着故事出现了转折,因老人拒绝了她的要求,因此老人有了怨恨心理,而当全文高潮部分当她收到信时,则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感动。例3、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至今犹记:“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答题思路: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作者作为一个记者去当地采访,遇到当地一个妇女。那个妇女对他说,地震发生之后家里人全都去世了,只有自己得救了,记者问她家园也没有了,亲人也没了怎么办?然这个妇女就说,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有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因为这句话是这个郭秀连自己说出的一句话,是人物语言,所以是“实”的,那答案肯定是虚的,肯定思想情感,答案是乐观积极的心态,对未来充满怎么样信心。例4、“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中的“紧靠着”三个字,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或情感?答题思路:“紧挨着”三个字是行为描写,行为描写是“实”的,答案为“虚”,为他对弟弟的某种情感,也就是表现出他对弟弟的疼爱之情。第二部分:赏析能力部分3题黄保余老师《[押题]中考必考24题》赏析能力题主要包括古诗文赏析和现代文阅读赏析,二者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知识是相通的。第1题:为文章作批注,任意从文章中表达方式、结构、材料或写作手方等方面进行赏析例题变形:例题1.作批注(4分)例题2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分别从人称和顺序方面进行说明例题3.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单的分析。(4分)例题1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或以谈感悟理解,后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ABC)作批注。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选语句:[批注]:批注,是以阅读理能力、表述和赏析能力考核基点的题型,其侧重点在于对文章片断的赏析。赏析表达特色,表达特色就是我们讲的议论,说明,叙述,抒情和描写,然后我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与之相对应的语句,结合所学的表达方式中的作用,进行赏析即可,通常,对以上五方面的赏析优先度进行排序的话,分别为描写、叙述、抒情、议论和说明,以叙述为例,则是站在叙述的人称例题2.本文在叙述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参考答案:本文第二人称是“你”,其好处是便于沟通,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能够拉近读者与作者间的距离。例题3、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单的分析。(4分)小说有两种办法刻画人物形象,一种是直接描写,一种是间接描写,直接的肯定是跟人有关描写那六个方面,分别为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还有一个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特别生动,对如来佛祖的描写,就是唐僧取经那一段:唐僧来到宝殿上,如来佛祖问:下跪何人,唐僧说弟子乃东土大唐唐三臧是也。说你为何而来?黄保余老师《[押题]中考必考24题》7弟子为求取真经而来。通过这一段语言描写会发现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是如来佛祖让人觉得非常的温和,而唐僧是非常谦恭的形象
本文标题:【押题】《中考必考24题》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1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