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廖征南昌市CDC新生儿预防接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五种,即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预防七种相应的传染病。•按照国家规定的接种程序,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卡介苗在出生时接种,而此时婴儿多在医院产科,因此,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和卡介苗的接种任务也就自然地落在产科医务人员的身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重要性•乙型肝炎感染和发病相当广泛–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据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有3.5亿人患有慢性肝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5.25%在成年前就死于慢性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HBV感染,其中多数(约93%)是慢性感染。多数HBV感染发生在围产期和幼儿期,而这些感染者多无症状,但很容易转变成慢性感染。–乙肝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9.7%,估计约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HBV)。据估计,全国约有2000万例慢性肝病患者,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肝病。肝癌的死亡率为14.8/10万,每年因肝癌死亡约18万例。–我国是世界上的乙肝大国,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同时给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沉重负担,全国每年仅用于乙肝病人的治疗费用就达1000多亿元,成为我国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针对乙肝高流行问题,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献血员筛查制度;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安全注射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策略。新生儿和婴幼儿对乙肝有明显易感性•乙肝可危害各年龄的人群,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感染HBV后形成慢性携带的机率与受感染时的年龄关系密切,调查发现:在我国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大约有90%受到HBV感染,成为HBsAg携带者。•在乙肝流行区,新生儿出生后,HBsAg阳性率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至3岁时达到高峰。•新生儿HBsAg携带者中约有35-50%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感染年龄愈小,预后愈差,约有80%-90%成为HBsAg持续携带者,其中约25%成年后将发展成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主要目的是预防HBV慢性感染及其后遗症(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过对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乙肝的发生,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根本措施。安全、反应小、效果好•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被认为是预防癌症的疫苗。•乙肝疫苗的研制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85年我国开始使用血源乙肝疫苗,–1992年研制成功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1993年完成了对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的(酵母)乙肝疫苗的中间试制,1995年获准生产。–1998年后淘汰了血源乙肝疫苗,•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有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轻度、一过性疼痛,红斑及一过性轻、中度发热,严重的不良作用极少。•因此,它是公认的安全性最好的疫苗,免疫原性强,全程免疫后,持续保护时间最少16年。《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工作指标到2010年:–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东部省区、中部省区、西部省区分别达到90%、80%、75%;–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证和考核制度,并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实行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1)•首针接种原则–为保证新生儿第1针乙肝疫苗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第1针的原则,由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有接生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新生儿第1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在家分娩的新生儿首针接种由接生员完成,或由预防接种人员上门及时接种。要求做到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接种登记及转卡管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对乙肝疫苗接种记录实行统一管理,不设专门的接种证、卡、簿。–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完成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后,要详细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由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地所在的基层接种单位,接生单位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核查。–所在居住地的基层接种单位应及时给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及时将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转录,负责第2、3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2)•接种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采取肌内注射法。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推荐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不用臀部接种,因为臀部脂肪丰富,妨碍机体对乙肝疫苗的吸收,不能诱发足够的抗-HBs产生。•大腿中部前外侧肌内注射操作方法:–家长将儿童抱于腿上,右胳膊抱紧儿童上身,固定儿童头部和右胳膊,家长左胳膊抓紧儿童双腿。在儿童的大腿正面画一条竖线,然后将此竖线在大腿根部和膝盖之间三等分,画出三条横线,取中间外侧部分为注射部位,尽量在此部位的中点进针。–用0.5ml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用75%乙醇消毒,左手拇指和食指叉开,绷紧注射部位肌肉,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O角,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3)•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操作方法:–如在儿童右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右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右肩部;将儿童左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左手握住儿童右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用0.5ml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号针头吸取一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国家免疫规划乙肝疫苗接种推荐使用自毁型注射器。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4)•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分别为0、1、6个月,即乙肝疫苗第1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应≥28天。第3针和第2针的间隔应≥60天。–鉴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保护效果的持久性已被肯定,目前暂不推荐加强免疫。•接种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为5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为10或20μg。•接种禁忌证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5)•注意事项–接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后接种;–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如乙肝疫苗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效期,均不得使用。–乙肝疫苗不能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能使用。–接种前,应告诉受种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预防接种反应及事故的处理–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发现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派专人赴现场调查,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6)•医院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考核指标:主要是考核首针及时接种率,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第1针乙肝疫苗实种人数占应种新生儿人数的百分比。•第1针及时接种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实种人数/应种新生儿人数)×100%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或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新生儿在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新生儿乙肝疫苗的供应•乙肝疫苗属2005年6月1起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34号令)中的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上,标明“免疫规划”或“免费”等专用标识。•乙肝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计划逐级分发到接种单位,在分发疫苗过程中,各级不能收取任何费用。•疫苗生产企业或者疫苗批发企业也不能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新生儿接种的乙肝疫苗。•接种单位应作好乙肝疫苗计划和接收工作,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记录至少二年。卡介苗接种新生儿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1)•结核病感染和发病的严重性–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发生900万新结核病人,每年死于结核人数不少于300万。因此,结核病属于全球性疾病。结核病已成为青年和成年人死亡的第一杀手。–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建国前结核病曾经被人们描绘成瘟疫。建国后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对结核病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核病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即估算我国约有5.5亿人已经感染了结核杆菌;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为122/10万,估算现有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60/10万,估算现有菌阳肺结核病人2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估算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50万。估计目前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为12.7万人。新生儿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2)•卡介苗对新生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卡介苗(BCG)是毒力很小,对任何动物均不致病,但对结核菌却保持高水平特异性免疫力的活结核杆菌菌苗。–由于结核免疫不存在从胎盘传递给胎儿的被动免疫,因此应尽早给新生儿接种BCG。新生儿接种BCG后,对结核病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其保护率约80%•BCG的预防作用,–在接种后5年内,保护率超过80%,高峰在2-5年间,以后逐年有所下降,在10-15年间,免疫效果仍可达60%。北京市1949年开始推行儿童接种BCG,到70年代中期,城区已无“结脑”病人发生,0-4岁组儿童,结核死亡率降为零。–BCG对“结脑”、“粟粒型肺结核”预防效果明显,而这两型结核是儿童结核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新生儿BCG可有效地降低结核死亡。–目前各项观察研究几乎一致认为,BCG在减少原发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等方面效果理想。卡介苗•卡介苗是减毒的结核菌,失掉了致病力。但它仍保
本文标题:新生儿疫苗接种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3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