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航天军工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国际航天产业
★航天军工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国际航天产业稳步前行的巨人中信建投2008-07-0900:00:00.0航天与防务产业密不可分航天产业作为一国科技水平的体现,与军事工业密不可分。国际排名靠前的航天企业大多同时也是军工领域的领先者。航天与军工同步发展成就了以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诺思罗普.格鲁曼、EADS等企业为代表的美欧巨型航天防务企业。多种因素助国际航天防务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业务结构多元化、军民业务平衡发展、合理的组织结构、善于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等因素在欧美领先航天防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务多元化、军民并举是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推动力由于国际形势和政府经费支出的变化,航天防务产业存在周期性波动。为了规避行业波动,主要航天企业纷纷采取业务多元化和军民品并举的发展战略。领先的航天防务公司多跨越多个业务领域,包括航天、航空、电子系统、信息技术乃至船舶等。其中,信息技术业务近年来尤其得到了广泛重视。同时,这些企业注重军用和民用业务的均衡发展。EADS和波音公司的民品比重分别达到68.5%和48.5%。军民结合和军民品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避免单一领域波动可能造成的业绩大起大落,而且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航天防务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业务覆盖范围广、规模大,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是支持其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企业分别采取了母子公司制、事业部制以及母子公司与事业部混合制。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是发展的重要手段兼并重组成为航天防务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实现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合并、收购、分拆等手段,企业加强了核心业务,延伸了产业链,扩大了市场份额,借助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例如,洛.马公司通过系列并购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及全球服务部门的实力,使之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资本市场是航天防务企业发展的沃土。波音等众多航天防务企业都是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一方面方便于企业融资,另一方面,为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提供了定价参考和运作渠道。对我国航天防务产业的启示虽然国内外产业环境存在差异,但是国际一流航天防务企业的发展经历依然为我国相关企业在军民融合、业务多元化、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未来,我国航天、航空和军工行业的整合进程仍将持续,我国航天防务企业应该在航天和军工领域进一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合理多元化,适度规模化。争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进一步的军工、航天与航空领域重组整合占领先机。一、全球航天防务产业竞争格局分析(一)全球航天防务产业概述1、航天产业涵盖的主要范畴航天产业是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之一,反映了一国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航天产业一般被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军用航天。主要提供军事和情报部门所需要的空间系统能力;(2)民用航天。主要涉及空间探索、地球科学、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学试验和研究;(3)商业航天。主要是为政府及商业客户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及运营系统等。2、航天产业的经济特性航天产业是在航天技术为主的多种科学、多种专业有机综合起来的综合技术经济体系,作为当今最为高端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之一,航天产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1)高投资。航天产业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它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大量采用各种高性能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稀有气体及燃料,使用高可靠、高精度和长寿命的电子元器件和仪器仪表,在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发射等各环节中使用精密、大型、特殊设备,这些都决定了航天产业经济活动的高投入性。(2)高风险。由于航天产业具有开拓性,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强,工作环境条件特殊,有些工作环境在地面无法模拟,航天产业结构研制周期长,合作部门和单位多等原因,造成航天产业经济活动也同时具有高风险性。(3)高收益。航天产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体现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方面。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航天技术及其产品进入市场或社会应用所产生的一次性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包括:(1)航天技术对相关技术产业的需求与投资带来的效益,(2)航天技术带动其他新兴产业与市场产生的效益。3、航天产业的规模世界航天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为1034亿美元,到2005年猛增至1810亿美元。卫星产业收入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2005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888亿元。其中,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的收入分别为:528亿美元、252亿美元、78亿美元、30亿美元,占比分别为:59.5%、28.3%、8.8%、3.4%。目前世界各国航天预算总计约为500亿美元左右。全球航天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4、航天产业与军事工业密不可分(1)航天产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A、军用航天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基础之上的。冷战结束后的几场局部高技术战争,让很多国家意识到“没有制天权,就没有制空权,更没有制海权”,航天产业的高度发展则是取得制天权的重要保障,因此,航天产业在国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军用航天既有保障功能又有作战功能,是信息获取传输、融合与分发的重要手段,是夺取战场信息优势的关键,同时也是未来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作战的重要武器和控制外层空间的物质基础。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充分表明,军用航天系统已成为作战行动的先导并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对改变敌对双方实力对比,作战进程乃至战争的结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B、军用航天提高了各国的国防技术水平,实现了与其他军工领域的共同发展40多年来,军用航天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已成为直接支援作战行动不可替代的手段。发展军用航天系统,特别是空间侦察、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二战结束后东西方阵营之间旷日持久的军事竞争,拉开了全球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激烈竞争。冷战期间的军事对抗,促使美国和前苏联都开发出了性能好、精度高、寿命长的航天技术和产品,为来年各国军事能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2)航天产业与军事工业紧密结合航天产业内的企业由于掌握了电子、机械、信息技术、空气动力、材料化学等核心技术,具有从配件到分系统、总成的研究经验,逐步向航空、船舶等多种军事制造领域发展,成为一国军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产生了一个集航天和军工于一身的产业,我们称之为航天防务产业。美欧等国航天及相关军事产业发达。其最大的军工企业往往是同时拥有航天、航空、电子系统、信息技术多种军工业务的巨型企业。例如,世界第二大、欧洲第一大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企业EADS集团,业务领域涉及商用和军用飞机(包括直升机、战斗机和军用运输机等)、空间技术、国防系统、导弹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集团下属还有其他的大工业企业,如空中客车(Airbus)、欧洲直升机公司和空间技术公司(Astrium)。另外,集团还拥有世界第二大导弹制造集团(MBDA)37.5%的股份,同时集团还是Eurofligt集团最主要的合作伙伴,负责研制欧洲军用运输机-A400M。实现了航天和军工业务的紧密结合。(二)航天防务产业的竞争格局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航天军备竞赛开始,航天防务产业便飞速发展,美国和苏联也率先成为世界两大航天军事大国。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并发展航天军工产业,尤其是20世纪末的几场局部战争,让各国都看到了航天防务产业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美、欧、俄、日、印等航天强国纷纷加大对航天防务产业的财政投入,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天发展计划或航天探索愿景,抢占21世纪航天产业的制高点。目前,世界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航天产业的国家有30多个,其中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的航天产业规模与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而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伊朗等一些国家的航天工业则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1、各国航天产业对比各国的航天预算差别较大。美国在航天产业上的投资远远超出其它国家,2006年达到389亿美元,约占世界所有国家航天预算总和的80%。日本政府的航天预算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已成为除美国和欧盟以外航天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家,2005财年达到25亿美元。法国、德国和意大利3国不仅是对欧洲航天局投资的最大贡献者,而且对本国航天科研机构的投资也名列欧洲前3位。1)美国美国是全球第一航天大国,其每年航天产业预算占到全球航天产业预算的75%-80%。从绝对数额上来看,美国航天产业预算在近几年一直维持上升趋势。2006年美国航天产业预算总额达到389亿美元。A、美国航天防务产业技术水平和优势领域作为头号航天强国,美国在航天技术的所有领域(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其航天活动按军用、民用和商业分别发展。在军用航天方面,美国拥有品种齐全、性能先进的侦察、监视、通信、广播、测绘、导弹预警和导航定位等各类卫星,建立起了完善的天基C4IRS(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民用航天方面,美国的各类先进的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星,领导世界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新潮流。其GPS全球定位系统已成为全球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用户不可或缺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工具。在商业航天方面,美国的实用型通信卫星已全面实现商业化。美国的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劳拉等世界一流宇航企业推出的商业通信卫星公用平台,占有全球商业与民用通信卫星市场的90%以上。此外,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世界上唯一能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集运载与航天双重功能于一身,已经飞行114次,是当代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器。美国是国际空间站的牵头者、最大的投资者和技术支持者。在深空探测方面,美国也创造了多项第一。B、美国航天产业体制特点政府、航天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构成美航天工业的主体,其中政府制定政策,起主导作用;航天企业是在私营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生产制造为主,并有部分应用研究功能;科研机构以基础研究为主,主要是国立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等。美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励和促进航天工业的发展:政府对航天工业进行计划和宏观控制,企业则通过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在产业政策上,美国政府大力鼓励航天技术向民用转移,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加速航天工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2)俄罗斯俄罗斯全面继承了前苏联建立起来的坚实的航天技术基础。尽管苏联解体后,新技术开发延缓,但其航天实力和水平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A、俄罗斯航天工业技术水平俄罗斯运载火箭品种多,系列化,价格低廉,在国际发射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人造卫星军用和民用品种也较齐全,但性能和寿命不如美国,故一直以增加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俄罗斯已制订修补GLONASS系统的计划,准备2010年补齐。俄罗斯在载人航天方面拥有绝对优势。通过8个载人空间站的建造、运行及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长期生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国际空间站制造了第一个核心舱段--多功能货舱。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正在扭转航天事业滑坡的局面,力图重振雄风,保持航天强国的地位。B、俄罗斯航天工业结构体系的调整1992年,俄罗斯成立俄罗斯航天局,作为民用航天活动的管理执行机构,领导全俄为科学和国民经济服务的航天活动,国家防务和安全的航天活动仍由国防部领导。历经多次调整,1998年俄航天局成为集军事航天、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于一体的航天管理机构。1999年,俄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局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局,结束了俄罗斯航空航天分立管理的历史。目前俄罗斯航天工业呈现出如下特点:航天发展战略由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军用航天转向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同时发展。航天管理体制由军民统一转变为军民分制,再转变为军民统一。这突出了航天作为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处于世界领先的科技工业部门的地位,并以此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国家安全的巩固。3)欧洲目前,欧洲航天工业统
本文标题:航天军工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国际航天产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