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浅谈德国环境教育特点及对国内启示》
浅谈德国环境教育特点及对国内启示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101班周茜10271104据英国教育专家统计,在少年时代接触环境保护的事情或亲自参与环保活动,对一个人终生的影响占非常主要的一个百分比。也就是说,青少年时代接受过的环境教育和参加过的环保活动,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对环境的态度和没有相关体验的人是完全不同的。相对比国内对青少年环境教育方面以及国人环保意识的贫瘠,众所周知,德国的环保在全世界是处于领先行列的,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来自于几乎无处不在的环境教育。他们认为从事环境教育的人,不止应该具备关于自然的知识,更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热爱自己的工作,幽默、热情、亲切、自信、温和,善于与人交流,使人信任。他不必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全知全能,但必须善于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感受自然的美丽,调动他们探知自然奥秘的积极性。这样的环境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教人建立起对自然、对生命的恰当的态度和情感,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对比分析德国与国内环境教育,现从如下几种教学方法一一阐述。一、学校环境教育1、课堂学习德国与国内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环境课,但是德国在其他如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中都可能渗透环境教育,这些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个人兴趣,而非教育部门的硬性规定。德国是世界绿色活动的发祥地之一,成年人特别是教师的环境素质对教育的影响颇深。这些课堂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关于环境环保的讨论,为德国中小学生从小形成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国内教师对环境教育的重视远不如德国,课堂中对此涉及甚少,教师没有传授环境教育方面知识的意识,局限于书本与考试范畴,这是当今教育的一大缺陷。任何科目都不应该逃开环境环保,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这些内容,这才是我们今后教学成功的判定标准。2、校园活动从1997年起德国汉堡市所有学校都参加了一个被称为“FIFTY—FIFTY项目”的环保活动,这项活动是在日常活动中节约水、电、热等能源,使学生。教职员工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他们还开展课外环保活动,作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环境教育并不以使用现代化手段取胜,他们认为,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比教给他们关于自然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因为“感觉这个世界远远比知道和理解这个世界更重要。当我们对某一种事物有了感情上的联系,我们就会产生从更深层次上去关心它的责任感。”国内中小学近几年也在不断发起各种环保活动,并没有像“FIFTY—FIFTY项目”一样成功并称为典型的存在。环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能够自觉的从环保角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德国奉行的养成式教育,“不说教”教育,充分激发了人的自觉性。国内的环保活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时效短,影响甚微,如何开展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活动也是如今教学目标中的重中之重。二、校外环境教育在德国,有很多校外环境教育场所。环境教育不仅是“关于环境的教育”,还是“在环境中的教育”,在大自然中开展形式活泼的教育活动,是最具有效的方式之一。KARLSHOHE环境教育中心、生物与环境教育中心、Eckholt野生动物园、户外学校等,这些场所虽然名称不同,工作重点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向学校开放,都有大面积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与之配套的活动方案,为学生提供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教室或展室,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这些地方都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为生活在都市的孩子提供了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有了这样的认识和亲近,孩子们对环境才有了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会成为日后他们保护环境的最大动力。汉堡Eckholt野生动物园吸引游人的除了美丽的风景和可爱的动物,还有野生动物园独特的环境教育方法。最重要的几个步骤是:1、发现动物和植物的美丽,培养对动物的尊敬。老师不急于向孩子们讲授关于动植物的理论知识,而是引导他们欣赏动植物不同的美丽,试着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2、引起好奇心。人总是对不能一下子看到的东西充满好奇心,而一览无余往往会令人失去探知的兴味。让孩子们触摸、猜测、讨论盒子里的动物标本,给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3、清除偏见。人们往往某些动物(比如蛇和狼)感到害怕或存有偏见,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它们的存在,发现它们的美丽。Eekholt野生动物园向我们展示环境保护的真谛,孩子们只在自然里走一走是远远不够的,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理解地球上一切生命互相依存的关系,尊重生命进而热爱生命。人本是自然之子,草木鱼虫无不是我们的手足,只有关爱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真心实意并付诸行动,才能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真正和平美好的生活。国内户外教育场地的稀缺以及配套设施、活动的不健全,孩子们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无法在现实得到实现。缺乏实践,大部分孩子不能切身了解自然的伟大与神奇,对自然便没有亲近感、敬畏感,对环境环保没有具体实在的概念。让我们的孩子多接触自然,是实践环境教育的手段之一,在今后的教育中,必定会越来越被重视。三、社会环境教育在德国,从大都市到小乡镇,我们看到的是沃野千里、满眼浓绿,街道整洁,空气清新,如此优美的环境固然得益于德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百余年来的民间环境保护和数十年来的德国政府的环保努力更是分不开。这种全民皆环保的社会氛围给孩子带来的环境教育,最为直接,这个社会就是孩子们的榜样,从小处着手,保护环境。1、街上几乎看不到德国人使用塑料袋,人们普遍使用的是布袋,超市收款处的布袋是要付钱的,塑料袋则可无偿使用,但消费者还是宁愿买可以多次反复使用的布袋,与我们在国内常见的人们出了超市手中就拎着大大小小塑料袋的情形大不一样。2、德国所有公共厕所都备有手纸,没有我们平时用的那么白,显然是未经过漂白的,而且每隔一段手纸上就印有“可完全回收”的标志。造纸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中有相当成分来自漂白过程,要是我们也使用不漂白的本色纸,12亿的人,能减少多少污染?3、在处理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增多的垃圾方面,除了严格的分类回收以外,德国还实行分量付费,即按垃圾桶的大小付不同的垃圾处理费,谁的垃圾多谁就多付钱。若中国也能广泛使用,相信对目前渐成时尚的过度消费和商品过度包装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小见大,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更容易养成良好的环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环保事业。国内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环保体系,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尚未解决并日趋尖锐化,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也正处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矛盾十分突出的时期,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整个社会环保意识淡薄,极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展开,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时代下必须面对的一大重要问题,解决迫在眉睫。必须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从各地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共同制定环境行为规范。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并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就是把人的环境意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多和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四、结束语综合各个方面,我国环境教育的滞后是显而易见的,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从青少年身上出发,加强对他们的环境教育,从而触发社会各方面的环保举措。但愿德国人环境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能为我们提供借鉴,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打破当下环境保护的僵硬局面。
本文标题:《浅谈德国环境教育特点及对国内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6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