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加强读写结合培养山区小学生.
加强“读写结合”培养山区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不老屯镇中心小学课题组执笔人:梁秋二〇〇七年五月1加强“读写结合”培养山区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基于此认识,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读书写作活动。每学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以及晚活动等课余时间倡导并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并分年级作了不同要求,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课外阅读与习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效果,因此想就此专题进行专项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趋于成熟。另外,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时和本年级特点的阅读适合本年级特点的课外读物的基础上,辅之以“贴图写话”“仿写”等方式的训练,也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不断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是广东潮州市浮洋镇六联小学教师。从1963年至今,创立了“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综合训练型教学体系,变逐课传授为“单元分组导练”,总结出有关导练内容、原则、要求、模式、导练设计与操作要领等一系列经验;改革作业结构与批改方法;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2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内的许多学校和教育专家都对此作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我校也希望能通过借鉴别人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然而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大量课外阅读内容,又怎样把它与课内阅读,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机的结合起来呢?虽然有很多专家和老师对此都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我们山区小学还有很多不适合的地方。因此,我们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求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经验,为我校语文教学服务。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前面的文献综述中关于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已经阐述了一部分,就不再赘述。同时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2、以丁有宽的丁氏教材教法及三大理论为实践依据。丁有宽提出了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遵循读写结合的对应规律;按照学生读写的心理规律,根据儿童的“三性”――欲表性、模仿性、遗忘性,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这些理论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还是有着深远意义的,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读写结合策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三核心概念的界定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3四课题遵循的原则本课题主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则。五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概括起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课内外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六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各年级教材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二是探索“在各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三是在阅读中积累,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并加强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七研究对象不老屯中心小学2006年9月1—6年级在校学生通过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研究。八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地、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各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现状,收集师生对课外阅读的建议。2、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网络、图片、报刊以及经典理论文献,保持研究的理论性和先进性。3、比较法。校内同轨班级进行比较,校际同年级段进行比较,以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4、经验总结法。要求实验教师充分关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学手记,记载点滴收获。并定期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九、研究计划具体来说,研究工作大体分三步进行:第一阶段:酝酿准备,组建课题组,宣传发动,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实验精神,确立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2007年3月-8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科研课题;拟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重点学习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对实验人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的培4训。第二阶段:尝试运行。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座谈、听课观摩、量表测量,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2007年9月-2008年8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实验人员考察,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开展现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开展的现状、效果,师生的愿望等;积极投入课题实验,全面落实研究内容和措施,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每学期收集和整理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学生作文集实验中要做到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多读、多观察、多评改的方法,初步掌握读写的几种对应关系,如从课文命题的形式学习作文中如何拟题,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学习作文中如何立意,从阅读中的分段训练学习作文中如何拟写作提纲,从品评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作文时如何布局谋篇,从赏析文章的词句中学习表达时如何更准确、简练、生动……另一方面,要探索归纳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阅读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模式。从读到写,从写到读,这中间有个过渡的过程,抓读写结合,就得十分重视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努力使教学模式符合读写训练的规律,以加强读写之间过渡的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读写的水平。第三阶段:结题总结。各实验教师总结各自的实验经验,形成论文,汇总写出总体实验报告。(2008年9月-2009年7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科研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学生形成性材料,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组的研究汇报,接受专家评估,做出课题研究结论。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一)课题负责人中心小学校长邓小文同志,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负责的县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于05年顺利结题;负责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构建数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05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中,所在学校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校长本人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个人。(二)课题组成员为县级或校级骨干教师及教学干部;大本或大专学历;具有强烈5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合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多名教师的评优课、论文或案例在国家级、市县级获奖;均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学干部,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三)本课题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均列为我校干部教师考核内容。考核制度的建立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四)我校有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校长的参与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的有利保障;我校建有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总之,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敢于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对本课题的研究充满期待和信心。十一、形成成果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课例,案例,学生成果集,教师论文集,等形式呈现。十二、参考文献1刘玉明:《开题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及要求》2007年2月《密云教育》第二期2朱作仁:《阅读心理》3朱作人:《语文教学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7月5《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6《心理学原理》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2月美詹姆斯
本文标题:加强读写结合培养山区小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7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