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9年中考语文(遵义)总复习:第2篇-二-文言文阅读-
第二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1考纲研读23真题回放4一、[2018遵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__________②不蔓不枝.枝:__________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___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答案】①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生枝;枝枝节节③但是,却④少;很少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①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②对牡丹的爱,当然人很多了!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3分)【答案】本文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7二、[2017遵义]《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北.定中原北:________②庶竭.驽钝竭:________③臣不胜.受恩感激胜:________④临表涕零.零:________【答案】①向北②用尽(竭尽)③禁得住④下雨,像雨一样(落下)9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答案】①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啊)。3.结合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做事谨慎,知恩图报。10三、[2016遵义]四知范晔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闻.其贤而辟之闻:__________②当之.郡之:__________③何谓.无知谓:__________④故.旧长者故:__________【答案】①听到②到,去③说④老朋友1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答案】①我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②(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2分)【答案】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表现了杨震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1314考点解码15考点一:实词释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16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17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18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19考点三:句子翻译1.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02.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21(2)倒装句。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的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22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此句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23(3)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24(4)固定句式。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乎?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25(5)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263.文言文翻译技巧。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并且要注意:(1)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2)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3)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2)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3)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27翻译的方法:增、删、调、留、换。(1)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2)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3)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4)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28(5)换:某些内容损及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答案: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的意思。29考点四:文意理解1.文意理解。(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30(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在作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312.课内外比较阅读。(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2)鉴赏分析类。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2(3)议论评价型。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作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4)启示感悟型。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挖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点: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语文(遵义)总复习:第2篇-二-文言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9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