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学院侯学英第二章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第一节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社会政治背景1规划理念的演变①西周《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第一节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社会政治背景1规划理念的演变②春秋战国《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考工记》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③西汉武帝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社会政治背景2唐长安城特征:布局严正,分区明确中轴对称坊里制方格路网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社会政治背景3明清北京城特征布局分明,分区明确强烈的中轴对称街道居住区---胡同、四合院二欧洲古代城市格局及社会政治背景1古希腊城邦国家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中心雅典城二欧洲古代城市格局及社会政治背景2古罗马城市特点为军事与运输需求的道路、桥梁、城墙城市中心多为露天剧场、宫殿群、斗兽场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罗马城二欧洲古代城市格局及社会政治背景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第二节近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一、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1中心城市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贫民区工人住宅人口密度高、卫生条件差、排水系统年久失修-----传染病流行一、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2各种解决方式(1)英国政府1868《贫民窟轻理法》、《工人住房法》(2)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角度欧文1817”协和村”傅里叶1829“法郎吉”(3)城市中产阶级C.傅立叶在世时,资本主义制度迅猛发展,城市中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他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单位叫“法郎吉”,由1500~2000人组成。以社会大生产替代家庭小生产。法郎吉的住房是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其中有公共房屋,也有单独房屋。他还设计了法郎吉的规划图。R.欧文曾是英国一家大工厂的经理,他设计的“合作新村”,人数有时定为500~1500人,有时定为300~2000人。新村中间为公用厨房、食堂、学校、会议厅,四周为住宅、医院、招待所;周围辟有花园,外围是工场、饲养场、啤酒厂、面包房、田地和牧场。欧文大力宣传这种设想,呼吁政府采纳,未能成功。他变卖财产,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建立了“新和谐公社”,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不几年就失败了。二近代城市规划思想—19世纪末、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1)背景1898《明天-一条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2)田园城市GardenCity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城市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托管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3)城市构想城市+乡村城市人口规模受到限制城市用地占总用地的1/6每个田园城市之间为永久性农业用地田园城市的联盟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圈状布局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4)城市内部布局城市呈圆形,中央是公园、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为6个扇区。①中央—公园②核心区域—公共建筑(市政厅、医院、画廊)③玻璃廊道—商店、散步④外径1/3处为环形林荫大道,两侧为居住用地、学校和教堂⑤最外围—工厂、仓库和市场,城市对外交通线路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5)运行但“田园城市”的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分化成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后者是与霍华德的意愿相违背的,它只能促进大城市无秩序地向外蔓延。(6)实践1899田园城市协会1903年莱彻沃斯城中央:除必要的各种接管、商业和公共设施外,有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又大片的绿地,建筑进展土地的5%外围:唤醒的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连续的板式住宅中。最外层:200万人的花园住宅2柯布西埃德现代城市(2)现代城市的核心内容高效立体的交通网高层建筑(3)实践昌迪加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干旱的平原上,占地约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近期为15万人,远期为50万人。昌迪加尔的总体规划贯穿了勒·柯布西耶关于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的规划思想,并以“人体”为象征进行城市布局结构的规划。勒·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脑”。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法院等,布置在山麓下全城顶端(图中1区),可俯视全城。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附近,地处风景区。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纵横轴线的主干道的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大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好似“右手”;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好似“左手”。城市的供水、供电、通信系统象征“血管神经系统”;道路系统象征“骨架”;城市的建筑组群好似“肌肉”绿地系统象征城市的呼吸系统“肺脏”。1925年,提出了巴黎改建的新设想方案,即伏埃森(Voison)规划。——16栋60层的供国际公司总部用的大厦。但是,该设想没有被接受。3其他探索(1)线形城市西班牙的工程师索里亚·玛塔1882年提出背景:当时大规模发展的铁路交通,将原先空间距离遥远的城市联系起来,并加速了这些城市地区的整体发展。地铁和有轨电车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大城市内部及其周围地区的交通状况,加强了城市内部与其腹地的联系。②理论内容:线形城市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城市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线相串联起来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传统的城市——围绕一个已有得核心以同心圈的形式进行建造——拥挤一条宽度有限的“带子”,沿其轴线有一条或多条铁路,其长度不限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促进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1)线形城市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交通运输问题为前提。最符合该原则的城市结构就是城市中的人的交通耗费最少,铁路是当时最安全、高效和经济的交通工具,所以线型城市成为最理想的城市结构。)③实践1894马德里市郊的5公里长的线形城市④影响现代交通网络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1882年西班牙索·伊·马塔(S.Y.Mata)提出“带形城市”设想,他认为城市应由一条大运量、高速、宽阔的大道或轨道交通干线作为脊椎,在其两侧布置营造城市。要限制城市宽度而能无限延长其长度。这可最好地组织安排城市各种不同功能分区,最方便而经济地铺设供电供水管线,使城市最有效率而居民最易接近自然。他甚至畅想可形成由西班牙到俄罗斯横跨全欧的巨型带状城市。索里亚·玛塔的马德里线形城市规划方案城市中的各要素紧邻城市交通轴线聚集,且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这两条原则。(2)工业城市①背景分析法国建筑师戈涅1917《工业城市》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2)工业城市②理论内容位置:工业部门其他用地市中心(2)工业城市③特点摆脱了传统城市规划追求气魄,大量运用对称和轴线的现象。在城市组织中,更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④评价各类用地按照其功能划分明确,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各种弊端具有积极意义(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①背景分析微观的角度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的组织1889西谛《根据艺术的原则建设城市》②设想③评价重视城市总体布局中艺术的原则孕育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思想(4)盖达斯学说1915年,P.盖迪斯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他认为要做好城市规划,必须认真研究城市与所在地区的关系,应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城市规划过程:调查----分析---规划Survey---analysis---plan4近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①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新城田园城市卫星城:恩温(R.Unwin)/(莱奇华斯(Letchworth)规划的主持人)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卫星城理论。1924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大城市会议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过大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便成为一个在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卫星城的定义: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卫星城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市)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的疏解。但往往被视为某一功能的疏解(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等)评价①从田园城市到卫星城、新城新城卫星城中,居住和就业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卫星城居民的就地工作和生活需求,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②有机疏散理论提出:1934沙里宁—城市的发展和布局进行重新结构内容: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有机体,城市出现问题,就要对其进行手术:第一步,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宜这些活动的地方去第二步,把上述腾出的地区,按照预抵方案进行整顿,该做其他最适宜的用途第三步,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原则制定了大赫尔辛基方案。方案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以控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③广亩成提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广亩城市”设想,主张采用极低的居住密度来安排居住用地设想:“无所在有无所不在的城市”(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①大都市—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人口〉50万---大城市人口〉100万---特大城市人口〉400万---超级城市人口〉800万---巨大城市延伸阅读--世界城市(全球城市):1966年,P.豪尔(P.Hall)出版了《世界城市》一书。主要特征:a)世界城市通常是政治中心b)世界城市是商业中心c)世界城市是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d)世界城市是巨大的人口中心e)世界城市是文化娱乐中心1986年弗里德曼(J.Friedmann)发表了《世界城市假说》(TheWorldCityHypothesis),强调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提出了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a)主要的金融中心b)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c)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d)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e)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f)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和国际航空港)g)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②大都市带—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J.Gottmann)提出的,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250人/平方公里特征:中心城市强大的集聚作用协调城市分工与协作系统功能的放大②大都市带美国东海岸大都市带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日本太平洋东海道大都市带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英国以利物浦—伦敦为轴线的大都市带第三节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一背景分析(1)可持续发展1987《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全球21世纪议程》(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