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一、关于社区的定义可大可小,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社区的分类1、功能型社区: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如学校、企事业单位等。2、地域型社区:是在一个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在我国,包括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及农村地区。(二)社会功能:1、互助和互动功能:社区有一套互助体系,有一套参与体系,能促进社区的交往互动,从而发挥各种潜能,发掘各种社区资源,提高社区价值整合。2、协调凝聚功能:有一套行为模式和社会控制体系,以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社区的发展。(三)社区建设:是指在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四)社区卫生服务对象与内容:1、对象:以社区、家庭、居民为服务对象,居民指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2、工作内容:(1)公共卫生服务:①卫生信息管理;②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常识,重点人群,重点教育。③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病情报告及监测等;④慢性疾病防制:开展高危人群和慢性病筛查;⑤精神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⑥妇女保健:提供婚前、孕前、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⑦儿童保健;⑧老年保健;⑨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⑩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11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2)基本医疗服务①一般常见病、复发病治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②社区现场应急救护;③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体等家庭医疗服务;④转诊服务;⑤康复医疗服务;⑥政府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第一节护理程序的概述护理程序是护理专业独立性和科学性的体现,为护理学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是一种系统而科学地安排护理活动的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它是护士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以增进和恢复人类健康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系统而全面的整体护理,包括全面评估及分析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方面的需要,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实施计划,及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使病人得到完整的、适应个人需要的护理。(二)特点:1、目的性:以识别及解决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以及对健康问题的反应为特定目标,全面计划及组织护理活动,目的是满足服务对象、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整体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达到最佳健康状态。2、个体性: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护理活动,即因人而异。3、系统性: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指导护理工作的各个步骤。系统而有序地进行,每一项护理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保证了护理活动的连续性。4、科学性:它体现了现代护理学的理论观点,而且运用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如控制论、需要论等为理论基础。5、动态性:运用护理程序,并非限于某特定时间,而是随着服务对象反应的变化随时进行。当服务对象情况变化时,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应随之改变。6、互动性:在运用护理程序过程中,需要护士与服务对象、同事、医生及其他人员密切合作,以全面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7、普遍性:护理在任何工作场所都适合采用护理程序,因为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方法。二、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一)系统论的特征1、集合性:每个系统都是由两个或两个要素以要素组成;2、相关性: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3、目的性:总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4、整体性:理想的系统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之和;5、层次性:6、动态性:(二)人的基本需要论:1、人类基本需要的五个层次:①生理的需要:食物、空气、水、温湿度、休息排泄等。②安全的需要;③爱与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2、马斯洛理论一般规律: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层次进行组织是为了强调其间的关系。(1)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位于最低层,在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被满足后人才能得以生存,然后才考虑其它的功能,所以生理需要是各层的基础。(2)有些需要是需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的(如氧气),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和睡眠),但是它们是始终存在的。(3)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更高一层的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强烈。(4)各层次需要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有些高层次的需要,虽然并非生存所需要,但它能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有时可导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例如,焦虑、恐惧、缺乏爱会引起身体的不良后果。(5)随着需要层次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是受个人的愿望,社会文化的影响,受个人身心发展所决定的。(6)层次越高,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如对氧气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方式没什么不同,但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方式差异很大,如作家写作、科学家的研究。(7)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是成正比的。三、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理计划;(四)护理实施;(五)护理评价。四、护理程序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分类:在医院中典型的人际关系1、医护关系;2、护士之间的关系;3、护患关系(主要谈论该项);4、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后勤等。(二)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1、技术性关系:是以护理人员拥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技术为前提的一种帮助关系。2、非技术性关系:护理人员与病人在交往中的社会、心理、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关系。(三)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1、主动—被动型:主要适用于对昏迷、休克、全麻、有严重创伤及精神病的护理时的护患关系,此类病人部分或完全失去正常的思维能力。2、指导—合作型:特征是护理人员教会病人做什么?这种主要适用于对急生病人护理时的内容,此类病人神志清楚,但病情重,病程短,对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了解少。3、其同参与型:这是一种双向性的,以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护理为指导思想的护患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主要适用于慢性病病人的护理,病人不仅清醒,而且对治疗及护理比较了解。(四)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1、观察熟悉期;2、合作信任期;3、终止评价期。(五)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1、创造良好护患关系的气氛及环境:一个有利于病人早康复的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护理环境。2、与病人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3、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4、为病人树立角色榜样,减少病人角色、冲突,促进病人的角色转换。5、健康的工作情绪,良好的工作热情。(六)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措施:沟通1、沟通形式:(1)语言:书面语言,口头语言。(2)非语言性沟通:面部表情,声音的暗示,目光的接触,手势,身体的姿势、气味,身体外观、着装、沉默,以及空间、时间,物体的使用。2、促进沟能的原则:(1)真诚的态度;(2)尊重他人;(3)给予温暖;(4)明确的目的性。3、促进沟通的技巧(1)倾听:参与、核实、反映。(2)同理他人:即同情理解病人,做出适当的反应。(3)沉默的技巧:适当采用。通过沟通,使护理程序很好地实施,这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第七章常见疾病的预防及社区护理干预第一节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社区护理干预呼吸及系统主要症状概述。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咯血、胸痛,它们主要病变在支气管、肺泡。1、咳嗽:是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引起的一种防御动作,借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2、咳谈:是借助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二者要同时出现,也可仅有咳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干性咳嗽,常伴发热,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常表现为单声或连续性湿性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伴继发感染时,咳黄色脓痰,晨起明显。支气管肿瘤的咳嗽常为剌激性干咳,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时伴有金属音,仲瘤晚期转移可有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咳大量黄色或绿色脓性痰液,放置数小时后分3层。若伴厌氧菌感染,则有恶臭味。肺炎球菌肺炎咳铁锈色痰,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此外,谈量的增减常反映肺部炎症的变化。增多者,可能肺部感染,原来谈量较多,忽然减少,全身情况较差,体温升高,提示支气管引流不畅。3、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1)吸气性呼吸困难,典型三凹征:多见气管异物、喉头水肿、肿瘤等引起上呼吸道狭窄、梗阻等。(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时间延长,呼气费力,伴哮鸣音,多见于下呼吸道梗阻,如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呼气均费力,呼吸浅而快,重者出现端坐呼吸,鼻翼煽动,见于重症肺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4、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咯血应注意与呕血的鉴别。引起咯血的主要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肺脓肿,还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以及血液病。5、胸痛:是胸腔内脏器或胸壁组织病变,累及壁层胸膜。引起的疼痛,它疼痛范围和程度不一定与病变部位和程度相一致。引起胸痛的疾病有:肺结核、肺脓肿、气胸、肺癌、胸膜炎,也可见心血管疾病,纵隔或食管病变,肋间神经痛以及其他脏器病变引起的。胸痛的性质:隐痛、钝痛、剌痛、灼痛、刀割样痛、压榨样疼痛。典型疾病引起胸痛的特点:胸痛伴高热应考虑肺炎;自发性气胸可在屏气、剧烈咳嗽时或之后突然发生剧烈胸痛,伴有气急式发绀。肺癌侵及壁层胸膜或肋骨,可出现隐痛,进行性加剧,甚至刀割样痛。胸膜痰表现患侧疼痛、呼吸、咳嗽时疼痛加剧,屏气时减轻。肋间神经痛常沿肋间神经呈带状分布,可出现灼痛或触电样疼痛。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发生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应积极防治。(一)流行病的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1、70%—80%由病毒引起,病毒类型多,免疫力弱,无交叉免疫;2、冬春季好发,可伴发细菌感染。3、年老体弱者,更易发生,病程3-5天,感染后免疫力维持短,一般2-3个月。(二)主要健康问题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起病急,早期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同时或数小时后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或粘稠,常能自限,经5-7天痊愈。2、病毒性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表现特征为咽部发氧、灼热感、声嘶、讲话困难、咳嗽、胸骨下疼痛。如伴有咽下疼痛地,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且触痛,提示流感病毒或腺病毒,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3、疱疹性咽炎:多见于儿童4、咽结膜热:常见于夏季,多在游泳时发生,为儿童,表现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迅速,咽痛明显、发热迅速,体温达39℃以上,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三)预防及社区干预1、预防:(1)指导病人了解该病的诱发因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过度疲劳,避免尘埃与烟雾剌激,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吸呼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寒的适应能力。2、用药指导:遵医嘱,应用抗炎、抗病毒药物,对症辅以中医中药治疗。3、家庭社区护理干预(1)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2)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冬季保暖,防止受凉。(3)避免过敏原(冷空气、粉尘、剌激性气体、烟雾)。注意体温的管理:①记录观察;②护理:物理降温;③饮食管理;④做好口腔护理。二、肺炎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内存在的肺实质炎症。(一)流行病等特点及主要危险在各种致死因居第5位,老年或免疫功能低下者,伴发肺炎,病死率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球菌。以冬春为多见。常见人群:1、常为原先健康的青壮年男性、老年人、婴幼儿也多见。2、受寒、醉酒、全身麻醉史、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易发生。3、吸烟者、痴呆者、慢支炎、充血性心衰、支气管扩张、免疫缺陷。4、老年人、婴幼儿,可并发脓胸、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火、心包炎、腹膜炎、中耳炎等。(二)主要健康问题1、诱因: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精神刺激、病毒感梁史,半数病例有数目的上感先驱症状。2、典型的症状:(1)突然起病,寒战高热,呈稽留热。(2)痰少,有血丝,或呈铁锈
本文标题: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4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