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5_教科研室管理制度(DOC37页)
教科研室主任职责一、协助主管校长开展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负责制定学校的“教研科研规划”及每个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做好每阶段的“学校教育教科研工作小结”。二、开展全校性的教育理论学习,提供资料,组织讲座,开展讨论交流,不断把提高质量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有关部门和和人员,做好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咨询及资料的服务工作。三、实施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如确定专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成果评审等,负责校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承担对这些课题的管理监督批评与推广等责任。负责市、区课题的推荐、申报工作,课题的存档工作。四、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论文的布置、收取。积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及教育教学论著资料,定期汇编成册。五、负责学校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公开课的组织安排,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培养教学骨干,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六、负责学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工作。七、开展学法研究,指导教师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八、主管学校教科研常规工作,指导教研组长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健全巩固教研组的学习听课等制度,并进行检查。九、搞好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兼职科研员和课题组负责人的骨干作用。十、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任务。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单位,对本学科的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教研组的具体教研工作如下规定。1、在教研活动中要注重政治学习、师德教育。2、通过各年级教师的工作汇报,了解一线教师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3、每次教研组会要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每次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的文章。4、对重点工作如“高考”,每次的教研组会都要专题研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要切实提高本学科在全市的地位。5、抓好经验的交流工作,一方面对组内比较成熟的经验要做好总结和推广,另一方面要注重外出学习经验的学习,提高影响的辐射面。6、对本学科申请的校本课题要及时过问,了解进度,督促完成。本学科应在3--5年内要完成更高级别的研究课题,提升本教研组的整体研究能力。7、抓好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8、完成好本学科的经验和资料积累工作。“一帮一”结对子管理制度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使青年尽快适应我校的教学环境,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特制定该制度。1、培养的对象必须是大学刚毕业的年龄三十岁一下的教师。2、指导教师必须是教龄五年以上,具备一级以上教师资格,有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3、由学校组织教科研室、教学处、教育处、后勤处等机构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4、指导教师与培养对象要签订培养协议,具体由学校教科研室进行管理。5、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要从课前、课后、学情、教材等多方面进行指导。6、指导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7、教科研室在每学期中期将对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听课记录、教案等进行检查。8、每学期中期教科研室将组织“一帮一”结对子座谈会了解并指导青年教师成长。9、培养期满指导教师将对青年教师形成培养鉴定,交学校教科研室审核。10、教科研室会同教学处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达标评分,评分合格即培养任务完成。11、不能完成培养任务的指导教师将考虑更换,不能达标的青年教师将延长培养时间,直到达标。12、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青年教师的具体表现将计入个人成长档案。校本培训制度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商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二、培训目标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进行骨干教师评比,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增加到教师总数的20%,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4、全校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大部分教师能够利用校园网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升自我。5、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把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6、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7、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三、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l、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2、及时进行新课程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3、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培训。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5、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6、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7、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四、培训方式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2、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评课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5、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举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相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可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区教委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如下:(1)检查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不全或不符要求扣2-5分。(2)各学科每月整理一份教学反思、一份教学案例。每少一次扣2分。(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同上一节课),考核小组依据课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计入期末考评。(4)每位教师每学期培训学时不少于15学时(30分),每少一学时扣2分。(5)对各种培训,不迟到,不缺勤,培训成绩优秀者加2分,不合格者扣5分。(6)对学校批准的外出学习的教师,学校按每次会议的具体要求以及“超支不补、违章则罚”的原则,报销参加科研活动必需的费用(包括车费、住宿费、会议材料费)。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当天及时上报。(7)严格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教师学习完后要及时向领导做好外出学习汇报,交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材料,有必要将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或讲课)。(8)完善校本培训评价机制。学校要重视直接激励,每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交流大会。六、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二)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教科研室、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四)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开展“校本培训先进教研组、个人评选活动”。期末在所有学科、教研组、教师中,评选出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期末予以表彰、奖励。(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关于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指导性意见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路线图,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指南针,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和灵魂。一、编写1、导学案编制原则(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5)实用性原则。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6)规范性原则。导学案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容量要求等方面统一规范。(7)简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简约,即用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述,需要读的文字不宜过多,过繁,给
本文标题:5_教科研室管理制度(DOC3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