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关于扶贫领域有关问题专项调研报告
关于扶贫领域有关问题专项调研报告照县纪委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专项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XX县XX街道办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以办事处纪工委牵头的专项调查组,抽调扶贫、财务、民政、司法等专职干部,就我办201X年以来扶贫领域违纪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XX街道办地处县城中心街地段,区域面积X平方公里,管辖人口X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二分之一,是我县主要的政治、金融、商业中心。办辖X个村X个村民小组,X个社区服务中心、X个社区和X个居委。我办贫困村X个,目前,全办共有贫困户X户X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X%;其中未脱贫X户X人,已脱贫X户X人。其中需产业扶持X户X人,占比X%,需就业创业X户X人,占比X%,需易地搬迁X户X人,占比X%,医疗救助X户X人,占比X%,教育支持X户X人,占比X%,需危房改造X户,占比X%,兜底保障X户X人,占比X%。今年计划脱贫X户X人。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为切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我办纪工委采取严明纪律、警示教育、拓宽渠道、从严查办四大举措,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对扶贫领域问题的打击力度。(一)严明纪律压实责任。为严格执行精准扶贫工作纪律,我办特制定出台了扶贫工作“十不准、十严禁”工作条例。办事处纪工委采取一月一督查,执行红黑榜通报制度。X个贫困村被列为扶贫工作重要督查对象。纪工委重点对贫困户识别、危房改造、低保、指标分配等工作进行了督查,严明纪律,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助推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位。(二)警示教育形成震慑。一是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基层干部观看了《永远在路上》、《警钟——辽宁拉票贿选备案警示录》等警示教育片,二是深入学习《陕西省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资料》,深刻分析领导干部堕落成为腐败分子的原因,汲取教训、防微杜渐,三是适时通报典型案例,以筑牢基层党员干部党纪国法防线和廉洁精准扶贫意识。(三)拓宽渠道,增加线索来源。为有效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XX街道纪工委不断完善“信、访、电、网”四位一体举报受理平台,确保来信有人看、来访有人接、电话有人听、网络举报有人办。同时为更好拓展信访渠道,今年5月份,纪工委给各村分别设立了《贫困户识别“九条红线”内容》、《XX街道纪工委“三个助力”》举报信箱,并对外张贴《公告》,公布了机构名称、举报电话及受理范围,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并针对问题线索种类建立了“三个助力”信访举报受理台账,对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实行集中排查,集体研判,防止线索流失。(四)从严查办、惩治违纪零容忍。针对扶贫领域违纪问题涉及面广、情形复杂、手段多样等特点,XX街道纪工委把查处基层干部涉嫌套取、冒领、截留私分扶贫资金、在落实扶贫政策过程中优亲厚友、显失公平等违规行为作为重中之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今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案件X起,其中给予党内严重警告X人,党内警告X人。同时启动“一案双查”机制,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党政纪责任。三、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主要问题从当前扶贫领域中反映和查处的问题来看,“最后一公里”是主要风险点,涉及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产业直补资金资金是高发区域。从近年来查处涉及扶贫领域件的案件来看,扶贫领域违纪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1、欺上瞒下,虚报冒领。部分基层干部向上积极申请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级公路建设、农村水电建设等农村建设项目,对下则欺瞒群众,利用基层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少、不熟悉政策的条件,暗箱操作,坐地生财。勾结老板虚报工程项目或报大工程结算价等手段套取、挪用大量扶贫资金。面上手续齐全、到户到人,面下张冠李戴、大有文章。2、擅权乱权,优亲厚友。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是脱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村上在发放低保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经手申办的职务便利,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戚朋友,明显不符合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亲戚朋友,大搞“关系保”,搞“利益集团”,骗保、骗取补助金或其他优惠待遇的手段花样百出,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却视而不见,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3、克扣挪用,挥霍浪费。有的基层组织及干部收入不记账,也未按要求进行村务公示,隐匿集体收入,随意开支,白条支出,克扣挪用集体资金,导致领导干部从中谋利。(二)原因分析1、农民文化不高,没有维权意识。目前,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留下来的贫困户均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文化程度低,维权意识差,对扶贫政策关注度不高。而有些村干部却刻意回避或故意隐瞒扶贫政策,使得各项惠农措施难以做到家喻户晓,农民维权性低。再加上不少农民对扶贫政策把握不足,不知情、不了解、不明白现象较为突出,对村干部的监督难以实现。因此,让不少利益作祟、想打歪主意的村干部钻了空子。2、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在涉农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监管单位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到位,投标方为了中标,竞相争取贿赂涉单位负责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资金使用、项目开支和工程建设信息不公开,政务村务更新不及时、公示事项不全面等问题,使得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让涉案人员一步步走向了犯罪深渊。原因一是监管力度不够。由于我办纪工委人力资源薄弱,业务生疏,工作人员流动快,业务能力不熟等多方面因素,使纪工委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好,在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方面的案件就相对较少。二是外部监督没有深入。纪检、审计等部门没有实现对相关单位涉农资金的日常监管,因人手短缺,只是进行选择性的间断监督,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全面、不完善,没有很好地把监督职责常态化。3、制度尚未健全,机制出现弊端。由于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扶贫领域参与部门较多,财政专项资金审批、下拨、流转、使用缺乏细化性规则,管理上很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彼此推诿的现象,导致真正的监管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职能部门普遍重下拨、轻监管,资金使用是否确有其事,分配对象是否确有其人,资金、物资是否如数到人到户等都缺乏后续跟踪管理。加之村级组织管理涣散,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村民监督难以落实。4、法纪意识谈薄,道德底线缺失。村级干部作为直接接触群众的党政“代言人”,是决定政策实施成效与否的关键,但有的村级干部缺乏法治意识,纪律松弛,对上级的要求不以为然,排斥按政策办事。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危房改造、生态公益林管理和种植业专项资金等三个方面,侵害对象广泛,数额不多但涉及到的人数多,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人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个人私欲膨胀,妄图将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收为自己的“囊中物”,无视群众困苦,道德底线缺失。三、治理对策及工作建议(一)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加强廉政思想教育。解决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定不移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一是纪工委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和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充分利用《XX宣传》、《今日XX》等媒体平台,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提升政治觉悟,增强纪律法治意识,切实从根本上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意识。二是针对扶贫领域违纪频发的状况,需要对村干部加强教育,加强监督,加强自我约束,成为一身正气、坦荡干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群众“父母官”,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群众真心“点赞”,与群众建立水鱼之情,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二)围绕扶贫资金重点,强化各项监督检查。一是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贫困退出、脱贫成效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公告公示制度,通过张榜公示,公布监督电话,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确保扶贫对象看得到、看得懂,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要积极推进账目公开等机制,账目开支明细、政策通知公示必须进村进组,不能“一贴了之”、无人问津,防止人为故意走形式。建立健全“三级联查联管”的精准扶贫运行机制。三是纪工委要成立贫困村扶贫工作检查小组,在扶贫资金下达前后等重点时段不打招呼开展突击检查,结合日常督促、重点抽查、检查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人、财、物的有效监管,确保专项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三)准确开列“三张清单”,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一是要开列“负面清单”。根据近年查案执纪实践,开列违规违纪问题负面清单,为基层对照排查、自查自纠提供有效遵循。二是要开列“任务清单”。针对扶贫领域易发多发环节,加大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监督检查重点。三是要开列“责任清单”。明确涉及扶贫领域的相关部门及我办贫困村的责任主体,层层实行“签字背书”,分类明确各个责任主体在工作任务、具体措施、时限要求及具体责任人员,推动各责任主体履行职责、主动担当。要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监督和督促,把主体责任压力层层传导下去,一级一级压实。用好“一案双查”,对因监督不力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既查处当事人,又对负有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要从严查处在扶贫工作中发生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以铁的纪律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本文标题:关于扶贫领域有关问题专项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7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