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序言孔子是生活在二千五百年以前的人,《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一部书。有人会说,孔子和《论语》都是老古董了,为什么今天的青年还要读《论语》?也有人说,提倡读《论语》,是不是又要搞“半部《论语》治天下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先要简单地介绍一下孔子和《论语》这本书。孔子是我国最早开办私学的教育家,生于春秋末年公元前551年,明年就是他诞生的2550年。他的先祖是殷商的王室成员。后来殷商灭亡,受封到宋国,成了诸侯。到孔子曾祖时因宋国内部动乱,迁到鲁国,从此失去了贵族身份。孔子生在鲁国的陬邑,就是现在的曲阜。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做管仓库和管放牧的小吏;30岁时开始收徒办学;51岁时曾在鲁国做官,一年之内连升三级;但因为与当权者的思想和利益不合,很快就被罢官。以后他周游各国,到过卫、曹、宋、陈、蔡等国,一边办学,一边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的主张,但都没有得到采用。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教育。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办私学的人。在此以前,中国的教育都是王室、官府掌握,没有民间私学。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落了,诸侯国强大起来;诸侯国又互相争夺、兼并,有的壮大,有的灭亡。原来王室和官府里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有的就流散到了民间,于是开始有了私学。这是当时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大变化。孔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办起了第一所私学。他的弟子,据古代文献记载,有三千之多;现在从古籍上可以查到姓名的有70余人。他的弟子有的从政当官,有的收徒讲学,传播孔子思想,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成为“显学”,但它只是一个民间的学派,没有问当权者所接受。在社会剧烈动荡、变革的情况下,儒家学说被认为迁阔不合时宜,那时候的儒家人物,从孔子到孟子、荀子,都不得志。到了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民间学派演变为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以后的两千年间,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一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思想不仅影响到中国,而且还影响到东亚的一些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地,这些地方受儒学的影响很大,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东亚文化圈,也有人叫它儒学文化圈。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等人,也受到过孔子思想的影响。另外,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华人,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带到了他们居住的地方。所以,孔子的遐想、儒家的思想,又是一种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很大影响的思想,是影响最大、影响人最多的思想之一。正因为这样,孔子成为世界所公认的文化伟人。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了解孔子思想的意义;作为新中国的青年,对于这样一个在中国和全世界历史上都有如此重大影响的文化伟人和文化思想,我们自然需要有所了解。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今天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也需要从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料。曾经有一种很流行的理论,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东方文化与现代化是不相容的,只能对现代化的进程起阻碍作用;因此要现代化就必须抛弃东方的传统文化,接受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全盘西化。有的国家也照这样做了,结果失败了,而日本和东亚的一些过家和地区,没有完全抛弃东方传统,而是把学习西方与继承、改造传统相结合,结果取得了成功,由此也就得出了结论,各国、各民族的现代化,必须与自己的传统相结合,而不能抛弃传统。我国在一个时期里曾对否定传统,全盘西化的主张,有过争论。现在已经明确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中国特色就包括了在《论语》中。文化也要批判继承古代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应该既是植根于当前的实践,又是源源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既有现代精神,又是传统继承和发展。其实,毛泽东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个任务,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完成,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还需要继续作这个总结、继承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而要了解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儒家思想;要了解儒家思想,必须了解孔子思想;而要了解这一切,必须读《论语》。《论语》这部书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成的,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论。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是了解孔子思想的最基本的一本书,同时它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一本书。还有一点,《论语》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许多思想,两千年来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今天我们熟知的许多格言,如:“听其言观其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和为贵”,“见利思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是出自《论语》。这些名言,以及其它的许多内容,至今也有现实的意义。今天的青年也还可以和需要从《论语》中吸取人生的智慧。总之,《论语》在古代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今天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要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了解儒家思想,《论语》也是必读书。为方便查找,我们将成语按意义分为七大类。每一个成语注都有出处和释义,部分附有近反义成语、举例、评析和成语典故等条目。作为高中生我们读《论语》时间不长,但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终于整理出《论语》中大部分的常用成语供大家参考。因能力有限而不能十全十美。如有谬误的地方恳请批评指正。致读者编辑名单主编:陈元伟电子稿制作:白懿弘整理:白懿弘徐天丽米铭妍王彧编辑:米铭妍白懿弘《学而篇第一》徐天丽陈子汗《为政篇第二》王彧赵雪莱《八佾篇第三》李凌骏王希通《里仁篇第四》陈元伟冯麒《公冶长篇第五》徐天施开源《雍也篇第六》周经娇钟晶晶《述而篇第七》曹慧张磊《泰伯篇第八》毛赛赛方铖《子罕篇第九》王菁华朱恒健《乡党篇第十》杨媛媛夏弘禹《先进篇第十一》龚明露倪翔《颜渊篇第十二》项卉汪南乾《子路篇第十三》丛晓丹李骁翔《宪问篇第十四》朱宇容韩健《卫灵公篇第十五》考悦严诤《季氏篇第十六》张琼尹福龙《阳货篇第十七》罗梦王兢宸《微子篇第十八》周慎心张逸天《子张篇第十九》李凯燕刘嘉彬《尧日篇第二十》目录一、求学二、交友三、修身四、处事五、忠孝六、为政七、其他后记附:于丹《论语》心得视频一、求学一日三省【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释义】每天多次的自我反省。切磋琢磨【出处】《论语·学而》:“如切如磋,如啄如磨。”【古义】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今义】指学习研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一言以蔽之【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释义】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近义成语】总而言之【反义成语】一言难尽温故知新【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义】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知识。【今义】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今义】不要不懂装懂。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释义】向学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认为有失体面。【近义成语】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反义成语】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成语典故】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闻一知十【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古义】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今义】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成语典故】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想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小小的鲁国就免去了一场浩劫。虽然子贡这么能干,但孔子还是认为他比颜回要差一些。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是不如他,我同意。”fěi斐然成章【出处】《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古义】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今义】斐(fěi):本义指五色错杂。形容有文采的样子。章:花纹,文采。引申为文学,文章。【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博文约礼【出处】《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释义】广泛的学习学问,恪守礼法。发愤忘食【出处】《论语·述而》:“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古义】发愤时忘记了吃饭。【今义】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形容勤勉不怠。【近义成语】废寝忘食宵衣旰食【反义成语】: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评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举一反三【出处】《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义】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今义】举一个例子能推知其它。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近义成语】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反义成语】食而不化生搬硬套【评析】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处】《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义】三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今义】一起走路的三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评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学而不厌【出处】《论语·述而》:“子曰:‘墨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古义】学习永不满足。【今义】学习上不感到满足,形容虚心好学。【近义成语】学无止境韦编三绝孜孜不倦【反义成语】浅尝辄止一曝十寒不求甚解择善而从【出处】《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义】选择其中好的跟着来学习。【今义】择取其中好的随从他,指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这些优点。【近义成语】从善如流从谏如流【反义成语】如蝇逐臭如蚁附膻升堂入室【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古义】已经有所成绩但未能达到理想境界【今义】学业事业日渐成熟渐入佳境【反义成语】浅尝辄止时不我待【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古义】再也没有时间了。【今义】感叹错过了好时机,追悔莫及。【近义成语】时不再来【反义成语】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多闻阙疑【出处】《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路在其中矣。’”【古义】虽然博学多闻,遇到不懂之外,仍需存疑。【今义】后泛指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不得其门而入【出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释义】找不到门走进去。比喻学习或工作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入门。【例】我很想学习写作,但~。返回目录二、交友贤贤易色【出处】《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
本文标题:《论语》中成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4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