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智能变电站自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变电站自控系统解决方案.方案背景“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制定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明确了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路线图,是世界上首个用于引导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标准。国网公司的规划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受端,以西北、东北电网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应用场景应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降压变电站、升压变电站、开关站等。级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应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降压变电站、升压变电站、开关站等。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3.方案1实现IEC61850将数字化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各层内部及各层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整个系统的通讯网络可以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之间的间隔层通讯网、以及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过程层通讯网。站控层通信全面采用IEC61850标准,监控后台、远动通信管理机和保护信息子站均可直接接入IEC61850装置。同时提供了完备的IEC61850工程工具,用以生成符合IEC61850-6规范的SCL文件,可在不同厂家的工程工具之间进行数据信息交互。间隔层通讯网采用星型网络架构,在该网络上同时实现跨间隔的横向联锁功能。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采用单以太网,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需采用双以太网。网络采用IEC61850国际标准进行通信,非IEC61850规约的设备需经规约转换后接入。考虑到传输距离和抗干扰要求,各继电小室与主控室之间应采用光纤,而在各小室内部设备之间的通讯则可采用屏蔽双绞线。3.2.设计原则1)变电站的设计遵循Q/GDW383-2009的有关技术原则;2)在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基础上,采用智能设备,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3)选用电子式互感器时,进行充分技术经济论证;4)建立全站的数据通信网络,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应数字化、共享化;5)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全站设备的状态监测功能宜利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应综合状态监测技术的成熟度和经济性,对关键设备实现状态检修,减少停电次数、提高检修效率;6)严格遵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要求,进行安全分区,通信边界安全防护,确保控制功能安全;7)优化设备配置,实现功能的集成整合;8)提高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优化整个变电站的全寿命周期成本;9)所采用技术应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对于现阶段不具备条件实现的高级功能应用,预留其远景功能接口。系统设计中所遵循的主要规范具体如下:1)GB/T20840.8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GB/T20840.8,MODIEC60044-8:2001);2)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3)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4)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5)Q/GDW215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6)Q/GDW396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7)Q/GDW416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PMU)测试技术规范;8)Q/GDW44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9)Q/GDW534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10)Q/GDW622电力系统简单服务接口规范;11)Q/GDW623电力系统动态消息编码规范;12)Q/GDW624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1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14)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15)Q/GDW393-2009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6)Q/GDW394-2009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17)Q/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18)Q/GDW534-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19)GB1207—2006电压互感器;20)GB/T20840.7—2007(IEC60044—7(1999))互感器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21)GB/T20840.8—2007(IEC60044—8(1999))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22)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自动综合保护装置技术规程;23)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24)DL/T478—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25)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26)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27)DL/Z886750kV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8)DL/T5002—2005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29)DL/T5003—200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30)DL/T5056—2007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31)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32)DL/T5149—2001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33)DL/T5202—2004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34)DL/T5218—2005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35)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36)NDGJ96—1992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37)Q/GDW101—2003750kV变电所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电气部分);38)Q/GDW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39)Q/GDWZ410-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40)Q/GDW534-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41)IEC61588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42)IEC61970Energymanagementsystem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EMS-API)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43)《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44)《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34号文,2006年2月)。超高压线路保护以分相电流差动元件为全线速动的主保护,并集成了全套的距离及零序(或过流)保护。变压器成套保护,75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的主保护、高中低压侧后备保护功能。实现母线差动保护、母联充电保护、母联过流保护、母联非全相保护、母联失灵(或死区)保护、以及断路器失灵保护出口等功能光纤差动线路保护装置;110kV光纤差动保护、测控。断路器保护测控装置;数字化式断路器保护及自动重合闸装置,完成断路器失灵保护、三相不一致保护、死区保护、充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等功能。短引线保护装置;220kV及以上短引线保护。距离保护测控装置110kV距离保护、测控。母联保护装置110kV及以上母联或分段保护、测控。智能终端220kV及以上分相操作,提供IO,完成状态信号采集以及开出控制。智能终端110kV及以下三相操作,提供IO,完成状态信号采集以及开出控制。母线合并单元;常规采样输入,提供IEC61850-4-8输入,提供IEC61850-9-1/2格式输出,用于间隔单元,具有电压切换功能。间隔合并单元常规采样输入,提供IEC61850-4-8/-9-1/2格式,输出,用于母线单元,具有电压并列功能。馈线保护测控装置;实现馈线、变压器组、分段的保护、测控、操作等功能。备自投保护;适用于两段母线、两条进线或两台变压器互为备用方式。也可适用于三台降压变、负荷侧四段母线、中间一台低压侧有双分支的运行模式,可完成四段母线两两互为暗备用或均分负荷功能。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零序差压差流型、分相差压型、分相差流型。所用变保护测控;实现所用变、接地变、曲折变的保护测控功能。本体智能终端;110kV及以上,提供IO,完成本体信号采集以及开出控制。单元测控装置;变电站单元测控装置,具有四遥功能,具有和五防主机同规则的间隔五防闭锁遥控功能,且间隔层五防闭锁不依赖于监控系统。PT测控装置变电站母线测控装置,具有六段母线采集功能,具有和五防主机同规则的间隔五防闭锁遥控功能,且间隔层五防闭锁不依赖于监控系统。公共测控装置;变电站公共测控装置,具有四遥功能,具有和五防主机同规则的间隔五防闭锁遥控功能,且间隔层五防闭锁不依赖于监控系统。监控主机;负责站内各类数据的采集、处理,实现站内设备的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及智能告警,集成防误闭锁、操作工作站和保护信息子站等功能。数据服务器;实现智能变电站全景数据的分类处理和集中存储,为站控层设备和应用提供数据访问服务。操作员站(集成于监控主机中);站内运行监控的主要人机界面,实现对全站一、二次设备的实时监视和操作控制,具有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查询、操作控制等功能。4.1.技术特点4.1.1.系统构成a)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功能逻辑上宜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组成。b)控层由主机、操作员站、远动通信装置、保护故障信息子站和其他各种功能站构成,提供站内运行的人机联系界面,实现管理控制间隔层、过程层设备等功能,形成全站监控、管理中心,并与远方监控/调度中心通信。c)间隔层由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相量测量等若干个二次子系统组成,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仍能独立完成间隔层设备的就地监控功能。d)过程层由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构成,完成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包括实时运行电气量的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控制命令的执行等。4.1.2.网络结构a)变电站网络结构符合DL/T860标准。b)过程层网络按电压等级分别组网。c)双重化配置的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分别接入不同的过程层网络;单套配置的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同时接入两套不同的过程层网络,且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d)站控层网络(含MMS、GOOSE)1)通过相关网络设备与站控层其他设备通信,与间隔层网络通信;2)可传输MMS报文和GOOSE报文;3)220kV及以上变电站站控层网络采用双重化星形以太网络,110kV(66kV)变电站站控层网络采用单星形以太网络结构。e)间隔层网络(含MMS、GOOSE)1)通过相关网络设备与本间隔其他设备通信、与其他间隔设备通信、与站控层设备通信;2)可传输MMS报文和GOOSE报文;3)220kV及以上变电站间隔层网络宜采用双重化星形以太网络,110kV(66kV)变电站间隔层网络宜采用单星形以太网络。f)过程层网络(含GOOSE和SV网络)1)通过相关网络设备完成间隔层与过程层设备、间隔层设备之间以及过程层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2)可传输GOOSE报文和SV报文;3)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按电压等级配置GOOSE和SV网络,网络采用星形双网结构;4)220kV变电站及110kV(66kV)电压等级采用单母线或双母线接线的110kV(66kV)变电站110kV过程层GOOSE报文采用网络方式传输,GOOSE网络采用星形双网结构;110kV每个间隔除应直采的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外有3个及以上装置需接收SV报文时,配置SV网络,SV网络采用星形单网结构;5)采用桥式接线、线变组接线的110kV(66kV)变电站,GOOSE报文及SV报文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6)35kV(10kV)电压等级不宜配置独立的过程层网络,GOOSE报文通过站控层网络传输。4.2.技术优势1)整体设计综合了千余座ISA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设计经验,采用当今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装置整体性能高。适用于有人值班或无人值班、新建或改建
本文标题:智能变电站自控系统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7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