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No.C20010092001年10月22日假冒伪劣与市场结构1平新乔郝朝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摘要:本文在理论结构上不同于Akerlof的“柠檬市场”理论。在Akerlof的理论中,消费者虽然在产品质量上信息不完全,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产品质量的统计特征来判断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这个判断会影响到他们的保留价格,所以消费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价格。在我们的模型中均衡价格是由边际成本和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共同决定的,而质量成本独立于产出,也就与边际成本和价格决定不相关。价格无法反映产品质量,因此缺少了一种减少劣质产品的力量,造成了劣质产品市场不会自动萎缩的情况。而这一点,正好与中国过去10年中假冒伪劣现象持续猖獗的事实相吻合。我们在理论上与经验上的贡献在于三点:第一,只要产品质量与价格的决定不限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决定过程,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产量、市场与非市场因素,那么,高价(高利)会诱发假冒伪劣的行为;第二,假冒伪劣率对市场需求(进而对企业收入与行业收入)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在中国是存在的,说明Akerlof关于劣质品导致市场萎缩的效应在中国是发生的。但是,这种作用被高价、高利对假冒伪劣的正向推波助澜作用占优了,这便是为什么过去10年中国市场上假冒伪劣持久猖獗的主要原因;第三,本文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垄断程度与生产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假冒伪劣率,产品质量与信誉本身的确也是一种垄断资源。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这种与质量、信誉相联系的有效率的垄断,而在于那种人为的、无效率的行政垄断所导致的不合理的高价、高利机会,这才导致低劣的产品。1本文得到天则经济经济研究所的资助,谨致谢忱。2一、引言Akerlof(1970)有一篇论述次货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的经典论文,他指出,如果消费者不能确切知道商品的质量,而只能根据统计特征来推断商品质量的高低,并且按统计推断的平均质量来给出价格水平,那么卖方只会出售质量低于价格反映的平均质量的次品。但是卖方的这一行为会被后来的买方估计到,一个卖者降低质量的行为会降低买者对整个市场上商品质量的推断结果,因此买者的保留价格降低。高质量的商品被低质量的商品逐出市场,商品的平均质量水平下降,市场萎缩,甚至会消失。从Akerlof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到:如果商品价格可以反映出商品质量,那么次货市场会逐渐萎缩。然而事实上,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商品质量监督检查以来,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行动,每年也都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可是假冒伪劣商品仍然屡禁不止,并且从近10年的商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数据看,假冒伪劣商品率丝毫没有减小的趋势2。是打假的力度不够,还是假冒伪劣商品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动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假冒伪劣行为是为了追逐高价与高额利润。因此,是否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一种与Akerlof所说的“假冒伪劣→低价→市场萎缩”的逆向选择不同的“链条”,即“高价→高利→假冒伪劣”?Akerlof的理论模型只考察产品质量与产品质量价格之间的内在关系。若价格只是质量的函数,在预期、质量与价格三者之间的封闭关系中,假冒伪劣市场的确是会自然走向萎缩的。然而,如果市场价格并不完全由产品质量来决定,如果由于体制原因或其他原因使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则就有可能抵消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价格走低、趋于萎缩的趋势。但是,某种产品的价格若长期高于其市场均衡价格,则一定是在其背后存在人为的垄断或行政干预。这样,就势必要把垄断程度放入决定产品质量的分析框架内。而一旦考察垄断程度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很快发现,在成熟的西方经典文献中,几乎一致认定垄断程度对产品质量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究其理由,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在市场垄断程度较高的条件下,寡头博弈会使生产者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因为高质量产品会带来高利润,但在很多这样的模型中,假设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成本为零(ShakedandSutton,1982;Tirole,1988;ChoiandShin,1992;DonnenfeldandWeber,1992and1995)或者很小并且是递减的(ShakedandSutton,1983)。但是这样的假设条件太不现实,于是在902附录一列出了从1991年到1998年十八种产品的假冒伪劣率,其中包括部分农用产品和部分轻工业产品。3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讨论在成本递增情况下的质量策略选择(Ronnen1991;Motta,1993;Boom,1995;UlrichLehmann-Grube,1997),其中UlrichLehmann-Grube讨论了高质量优势对质量选择的影响。他的基本模型是两个厂商两阶段的博弈模型,他假设了质量的成本函数是凸的并且质量成本是沉没成本,即质量的成本独立于产出。他证明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两个厂商同时行动还是先后行动,纯策略均衡都是选择高质量商品。二是从R&D投资回报方面讨论厂商产品质量决策问题的。主要的观点是: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增加需求,R&D投资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下,R&D投资的回报不同,对厂商的产品质量决策产生了不同的激励。在最初的一些讨论中(Scherer,1967;KamienandSchwartz,1974,1978;Loury,1979;DasguptaandStiglitz,1980a,1980b),假设厂商在决定长期最优的R&D投资时,只面对一项创新,因此忽略了每一项创新在以后时期成功的可能性。TakeoNakao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改进,他建立了动态连续时间模型来刻划会持续发生的创新过程,用技术存量的概念表示过去和现在R&D投资的技术创新效果,假设技术存量是与产品质量水平正相关,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得到了产品质量与垄断程度正相关的结论。三是以厂商的信誉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更多的考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中的一部分文献假设商品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会立刻确定商品质量,而其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了解到商品质量水平还会有一个时滞(KleinandLeffler,1981;Shapiro,1981;DybvifandSpatt,1982;vonWeizsacker,1980)。即使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得到的结论仍然是厂商不可能在长期内隐瞒商品的质量。但实际上,例如医生、律师、银行等由他们提供的服务,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只能这种商品的质量做出很片面的和模糊的评价。于是,WilliamP.Rogerson(1983)对此做出了改进,他假设生产者在长期内对消费者隐瞒产品质量是可能的,消费者即便在消费后也不能完全了解产品的质量。他的结论是:厂商的信誉对市场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厂商拥有更多的消费者;高的固定成本导致了高产品质量均衡。显然,这里所说的信誉累积与固定成本高投入,都与垄断正相关。我们这项研究并不是否认市场的垄断程度与产品质量水平的正向关系,但同时也考察了在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高价高利对于假冒伪劣的刺激与引诱作用。因此,中国目前的市场结构与假冒伪劣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市场上混乱的、甚至是过度的进入秩序,使商品质量鱼龙混杂,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市场的集中度,会有利于增进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又使大量的制假者蜂拥而入,尽管低质量会反过来对市场价格产生抑制作用,但在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严重的体制下,“假冒伪劣→低价→市场萎缩”的Akerlof均衡过程并没有无摩擦的实4现,人为的高价恰恰成了假冒伪劣猖獗的根源。因此,若真要治理假冒伪劣,整治市场、提高集中度固然是应该的,但同时也应该在消除人为垄断所导致的高价上下大力气,使市场上的高利机会真正来自与技术创新与产品的信誉。从长远看,一个建立在充分竞争基础上并具有适当的集中度的产业结构,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产业组织基础。本文分为六个部分:我们已经在第一部分“引言”中介绍了问题的由来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会给出理论模型;在第三部分,通过求出模型最优解、比较静态分析得到产品质量与产品价格、利润水平以及市场垄断程度的关系,并提出计量检验假设;第四部分会给出计量模型和说明计量检验方法,说明数据来源,指明变量定义;第五部分给出计量检验结果,并对其作出经济解释;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二、理论模型在这里沿用Scherer(1967),DasguptaandStiglitz(1980a)(1980b)的模型——静态、古诺模型,但不考虑R&D投资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假设市场中有N个厂商,他们选择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函数。设第i个厂商面临的需求函数为iQ,Qi=Qi(1,....,NPP,TTN,....,1)(Ni,....,2,1)(1)进一步假设每个厂商的质量决策不会受到其他厂商决策的影响。如果假设垄断厂商依古诺——伯兰特(Cournot—Bertrend)方式进行价格竞争,似乎与现实相去太远。在本文中假设厂商之间在价格方面合作,以达到联合利润最大化。设第i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iR(P,T),这里用T表示整个市场的商品质量,Ri(P,T)=)(CPiiQi(P,T)(2)由联合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可以得到:jjiR(P,T)=0(3)其中,/jjiiRRP。假设最优的价格策略记为:***1(,....,)NPPP,由(3)式可知,它是质量水平T的一个函数,那么*()iTR*((),)iPTTR,其中,P(T)=1((),....,())NTTPP。简记为:*()iTR*(,)iiiRTT,这里,111(,...,,,...,)iiiNTTTTT。5假设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P,T),设第i个厂商的市场份额为si(P,T),则:Qi=si(P,T)Q(P,T)(4)假设厂商是同质的,那么最终的均衡应该是一个对称的均衡,即: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均为1/N,每个厂商都会选择相同的价格策略和产品质量水平,不妨设均衡价格为***1....NPPP,均衡质量水平为***1....NTTT。设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产品的质量成本相对于产量来说是一个固定成本,设产品的质量成本为B(T),为简便起见,不妨设B(T)=βT。进一步简化需求函数。假设市场需求函数是对数线性形式,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为常数a,需求的质量弹性为常数b。则需求函数为:0abQkPT(5)其中,k0是大于零的常数。每个厂商的利润函数为,iR(P,T)=()iiCPiQ(P,T)—B(T),将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表达式代入,得到:Ri(P,T)=)(cPisi0abkPT—βT=)(cPiN10abkPT—βT(6)厂商的联合利润函数为:R(P,T)=)(cp0abkPT—NβT(7)这里我们假设利润函数是质量的凹函数,从而得到10b。三、模型求解和结论首先,所有厂商以联合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求解得到最优的价格水平*P,最优价格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P*(a-1)/a=c(8)从(8)式可以看出,a1。33可以证明,如果a1,利润值为负。6每个厂商以自己的利润函数最大化为目标选择产品的质量水平,即maxRi(P,T)=)(cPN10abkPT—βT(9)F.O.C.TpkbaNPR01—a(P-c)TpkbaN101=0(10)TpkbacPbNTR10)(1=0(11)从(10)式可以得到,pi*1aac(12)这与(8)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给定的假设条件下,分别求解每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和求解厂商联合利润最大化问题得到的最优均衡价格是一致的。下面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到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以及对商品质量影响的方向。由(11)式可以得到:Tb1=PkacPNb0(13)(i)厂商数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假设价格保持不变,等式两边分别对T和N微分,得到:(1-b)TbdT=dNcPbNPka201即,TbbdNdT)
本文标题:假冒伪劣与市场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7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