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46管理学电子版讲义
管管理理学学理理论论流流派派演演变变及及师师承承关关系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肖斌卿林耀山周敏2003-3-10小组内部讨论及分工在对现有资料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主体内容肖斌卿演示小组关于“管理学理论流派及师承关系”讨论的结果林耀山将针对泰勒的成名作《科学管理原理》进行解读周敏主要介绍巴纳德的《第五项修炼》“管理学流派及师承关系”分析框架1、概述2、解读各主要流派–该流派的背景(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该流派的主要观点–对该流派的评价–该流派的主要著作3、参考文献1、概述1.1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1.2本报告对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1.3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综述1.1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通过对现有管理学文献的检索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的看法和着重点使得管理学著作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就成为管理学理论流派形成的基础关于管理学理论流派的划分,管理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孔茨和奥康奈把管理学分为七个学派: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交往中心学派和数理学派W.沃伦.海恩斯、约瑟夫.L.梅西、小马克.J.华莱士则把管理学分为:管理会计学、管理经济学、组织理论、人类行为、管理科学以及工业工程(续)小詹姆斯.H.唐纳利、詹姆斯.L.吉布森、约翰.M.伊凡赛维奇在《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中把管理学理论流派分为三个流派: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中国学者孙耀君则将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五个阶段: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和未来企业管理的一些论述。而关于管理学流派,孙认为前三个管理思想可以作为一个流派,但是在现代管理思想中由于纷繁复杂,所以不宜作为一个学派,而将现代管理思想划分为六个管理学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1.2本报告对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根据时间纬度(管理理论的演变历史)和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综合了管理学家对管理学理论流派的见解后,我们将管理学理论流派划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见图一)当然对于现代管理学派仍然是由各个子学派构成。这种分类方法使纷繁复杂的管理学流派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归类。三个流派内部有着内在的关联性,相互之间也有着较为清楚的差异性。本报告正是基于这种分类方法来界定管理学理论流派。(续)1.3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综述古典管理学派的观点主要反映二战前的文献中。它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效率问题,即产出/投入的最大化。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劳动和劳动管理中的问题,而被成为“科学管理”。古典学派认为管理的三项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行为科学学派则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把关于人类行为的知识扩展到劳动的环境之中。所以行为科学学派研究的重点就是劳动组织范围内的管理或非管理的人的行为。现代管理学派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计划和控制熟练地运用数学和运筹学统计学的手段来解决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其着重于建立计量技术来辅助管理活动。2.1古典管理学派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主要的古典管理学派–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古典管理学派的评价相关论著2.1.1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人类关于管理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大概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经济发展和前人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美国和欧洲人提出了系统的管理理论,最著名的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等人的“古典组织理论”。(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工商业迅猛发展,资本雄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企业管理水平西当落后,突出表现为: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产率低下,工人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所以,很多人认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样的人力和设备,劳动效率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关注,他们试图运用当时的科学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科学管理学派产生的现实基础。在那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尔弗莱德.泰勒。(续)不管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都不是他们自己个人发明的。其理论渊源可以溯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亚当.斯密、巴贝奇、麦卡勒姆、普尔等人的贡献,这些人的管理思想就是还未形成系统前的管理思想。正如管理学者林德尔.厄威克说到,“泰勒所作的工作并不是发明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十九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务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为科学管理。”2.1.2古典管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内部又可以分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的观点集中于工作的原理——车间的管理,被成为“科学管理”;第二个范畴集中于组织的管理,被成为“古典组织理论”。2.1.2.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学派1880年,泰勒在一家钢铁公司任职期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试验“生铁搬运试验”,他首先挑选了一个始终的搬运工,仔细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他的每一个动作和劳动时间,进而总结出搬运生铁的合理动作和有效方法,他结合了工资方面的激励,施工人员一采用他的方法,从而使搬运生铁的效率大大提高。(续)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为四个方面:–对工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科学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工人的技能,激发工人的进取心–摈弃只顾自己的思想,促进工人之间的相互写作,根据科学的方法共同努力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必须对各自的工作负责2.1.2.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学派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后面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观点主要有三个内容:经营与管理,管理原则以及管理要素。关于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二者是不同的,管理只是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续)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2.1.2.3韦伯科层组织理论学派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是职责来分配的–执行这种职责所需要的权力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并且有官员能加以控制的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加以限制–对于正常而继续地履行职责和行驶相应权力地方法: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被雇用权力的类型–韦伯把权力定义为一种引起服从的命令结构,被社会接受的权力有三种: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和法理型权力。–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是科层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基础;具有合理性;领导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保证权力的行驶;所有权力都有明确规定,所谓职权明确2.1.3古典管理学派的评价古典管理学派的贡献–开创了管理新时代的里程碑–对以后的管理学这一学科的完善起了巨大的作用:1.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的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确认了管理的领域。2.明确了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职能,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依据。3.提出了履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的方法和原则。4.为管理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时间动作分析、工作的简化、刺激工资制度、生产作业计划、人员的考察和预算等。(续)古典管理学派的局限性–主要是针对“科学管理”–经济人的假设,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研究范围小,内容窄–学科建立的初期,其局限性是在所难免的2.1.4相关著作泰勒:–《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又译《工场管理》–《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工业管理合一般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韦伯–《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穆尼–《组织的原则》(1947)厄威克–《行政管理原理》(1944)2.2行为科学学派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行为科学的主要学派–人际关系学派•霍桑试验–行为科学学派•个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研究行为科学学派的评价相关论著2.2.1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的不足和缺陷使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成为必然。实施“科学管理”并没有给劳动效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作用,反而使劳动效率甚至有所下降,为什么?这正是行为科学学派产生的现实背景。因为,行为科学认为导致劳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在管理中对人的忽视,劳动效率不仅取决于劳动的物质环境和工作条件,还跟员工的情绪态度紧密相关。而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其理论基础包括管理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特别是管理学,古典管理理论仍然对管理学的框架模式产生影响。2.2.2行为科学学派2.2.2.1人际关系学派霍桑试验–所谓霍桑试验是指哈佛大学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或观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照明试验,其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没有直接关系;(2)继电器装配试验,目的是发现休息时间、作业时间、工资形态等作业条件的变化同作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影响效率的是职工的情绪,而不是作业条件,而情绪是由车间的环境,即车间人群关系决定的;(3)访谈计划,通过访谈计划了解如何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进而提高劳动效率。–霍桑试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提出了管理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即人际关系的整合。(续)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职工是社会人影响员工劳动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而科学管理将人作为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对企业的成员的职位、任务、责任、权力等进行明确划分而形成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是与正式组织相对的,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必然存在的,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工人的劳动态度,进而影响劳动效率,管理人员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的程度生产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而不是作业方法、工资制度、工作条件,管理人员应该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2.2.2.2行为科学学派霍桑试验及其结论提出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管理中的人性的方面,研究者越来越多,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方面展开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从而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所谓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利用许多学科的只是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行为科学学派主要研究的主题:(1)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2)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续)(1)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这就产生了行为的激励,也就是动机,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出来。–个体行为理论就是关于关于行为原因、行为过程以及行为结果的研究–个体行为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博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挫折理论(续)(2)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人际关系研究的继续,群体行为理论除了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等方面的继续探讨外,还包括群体的沟通与冲突以及群体的动态发展(群体动力学)的研究。(续)(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职工在主管人员的控制下作业,因此主管的领导行为必然会对职工的士气赫工作表现产生一定影响作用。领导行为研究主要有两部分:关于领导人对人性的不通假设;领导人的领导方式的分析。–关于人性的假设•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关于领导方式•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连续统一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2.2.3行为科学学派的贡献1.社会人的假定科学管理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行为科学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人”的假定,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
本文标题:46管理学电子版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7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