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终结性考试第三套试题
试卷代号:1394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开卷)论述题: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红色精神、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使得中国在今年战“疫”大考中交了满意的答卷。这些精神是在实践中孕育形成的,试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100分)答: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他认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和严峻的内外形势,毛泽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他不懈地思考和实践,带领党和人民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做了开创性的探索。回顾和研究毛泽东探索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旧中国的经济本来就极其落后,连年的战争更是雪上加霜。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时,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远远不及战前。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仅为140亿元,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比之历史最高水平减少了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产值减少30%。据联合国统计数字,1949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美元,当:时整个亚洲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4美元,中国尚不及其23。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对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起步的。从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间,毛泽东的探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经济,经济发展问题也就相应地被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过渡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是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提前完成,毛泽东在反复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12月,毛泽东在中宣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上,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可以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这10年中毛泽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主导方面是正确的,取得成绩和经验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尽管在具体方针上有失误,遭受过挫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如何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生产力,成为当时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可以看做是毛泽东对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问题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思考。其中他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以建设和发展为主题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实质,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试卷代号1394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开卷)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终结性考试第三套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4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