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详细规划原理_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一、构成要素•物质要素•自然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人工要素: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精神要素•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物业管理、邻里关系2•人的因素和社会因素可并称为居住区的社会要素,与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并称为居住区的三大要素。•人工要素要集中体现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作用于人工要素。3二、组成内容•(一)按环境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1)居室、厅、厨、走道;•(2)设备、工程管线设施(上、下水道电话、有线电视、网线)•(3)室内装修、家具•(4)日照、通风、隔热、隔声等。•2.外部居住环境:住宅、公共设施(配套)、市政工程管线(基础设施)、绿化(小品、设施)庭院、儿童活动场地、老人活动场地(人工)自然小气候(自然)、邻里关系等(社会)4•(二)按建设项目分类:•(1)各类建筑•(2)市政工程设施室外工程•(3)绿化设施•新的城市建设方式为“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顺序:先地下、后地上进行配套建设,保证基础设施先进,以及环境建设的同步实施。5•(三)按用地的功能分类•(1)住宅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道路广场用地•(4)绿化用地•(5)其它(街道、工厂……)6•(四)按空间的领域性分类(相对性):•层次:1.私密→2.半私密→3.半公共→公共空间•内部环境:卧室→厨、厅→小院、阳台→通道、楼梯•外部环境:住宅→私院→组团院落→通道、广场7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舒适、方便、安全、卫生、美观8一、舒适(使用)•(一)内部居住环境:•1.住宅:户均建筑面积:m2/户•2.类型:低、多、高、超高•3.居室隔声、隔热、采光、日照、通风、保暖•4.室内小气候:气温、相对湿度、空气流动速度•冬:18℃-22℃,45%-65%0.07~0.1m/s•夏:25℃-26℃30%-50%0.1~0.25m/s•5.室内空气量和CO2的含量•室内空气量:25-30m3/人•CO2含量:0.05-0.1%9•(二)外部居住环境:•1.居住密度人口密度:人/公顷建筑密度:20-26%•2.公共绿地面积大小•3.各类活动设施齐全程度•4.视觉干扰程度•5.室外通风、日照、防风、防晒等•6.室外噪声环境:•白天(上午7:00~晚9:00)46-50dB(A)•晚上(晚9:00~早7:00)41-45dB(A)10二、方便:•(一)内外交通的便利•内部交通(住宅设计的好坏)•外部交通(人、车分流)•交通方式:自行车、公交、地铁、出租车、步行•(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程度、服务方式、时间、服务半径、是否有好的物业管理•(三)施工组织管理11•(四)无障碍设计•标准:•1.入口设置坡道代替台阶•2.门宽80cm以上,旋转门另设残疾人入口。•3.走廊宽130cm以上。•4.厕所内要有扶手的便器•5.隔断门设置要有足够的内部空间,便于轮椅开关。•6.电梯入口800mm以上长度空地,便于轮椅进出。12三、安全•(一)防火:消火栓(120m)。建筑间距不小于3.5m(消防车通过)•(二)防震:70°-90°设防(次生灾害),方便救援。有足够的疏散空地。•(三)防空:地下室(地下空间的应用)•(四)交通安全(人车分行)13四、卫生•(一)空气:SO2、CO2、飘尘、NO2及化学烟雾。•(二)水:饮用水的质量。•(三)环境卫生:垃圾箱的设置、物业。•(四)噪声14五、美观:•绿地、绿化、美化、城市设计、周围环境15第三节城市生活方式与城市居住16一、什么是城市生活方式•1.定义:比较稳定的城市活动形式(全体城市居民共有的区别于农村生活方式)•2.特点:•①社会化程度高•②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多质化、异质性•④开放性(趋同、求新)•⑤易变性17二、城市生活方式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城市设施•城市社会文化18三、城市消费生活方式满足物质、精神需要的生活资料和质量•消费意识:消费心理、观念•消费条件:消费能力、水平——满足程度•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吃、穿、用、娱乐、交往比例关系19四、城市劳动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流动、第二职业、工时制度的改革20五、城市家务劳动方式:家务劳动的消耗时间21六、城市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自我完善•尊重•社交•安全•生存22七、城市人际交往方式•血缘•地缘(主要)•业务缘23八、闲暇时间生活方式:•①访友•②聊天•③串门24九、城市家庭生活方式•①城市家庭生活方式:一对夫妇带未成婚子(女)•②单身家庭•③直属家庭•④复合家庭•⑤特殊家庭25十、城市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和利用26第四节居住区规划结构、类型、规模及规划形式271.居住区组织思想的演变•①邻里单位(Neighbouruhoodunit)(30uw)•理论:•a.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b.幼儿上学不要穿越交通道路。“邻里单位”内要设置小学,并以此来控制及计算“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约500人,60余公顷。•c.使“邻里单位”内部设置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建及设施。28•d.使“邻里单位”内部和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由“邻里单位”内部穿越。•e.住宅建筑的布置要求较多的考虑朝向及间距。•“邻里单位”理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生放在重要的地位,对以后居住规划影响很大。29②居住小区(二战后)•a.小区做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b.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c.在划分的范围内,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以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周围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划分。•d.公共建筑的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小区的规模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的上限。30•③扩大小区:居住区内不再划分小区,用地100~150公顷。•④居住综合区:居住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居住与无污染工业、居住与文化商业、博物馆等结合在一起,解决部分就业。312.影响居住区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①城市道路的合理组织•②居民日常生活所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规模,服务半径等;•③高层建筑;•④行政管理体制•居住区—→小区—→组团•街道办居委会居民小组•⑤地形•⑥不同的城市规模32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规模及类型•①类型:•a.按建设条件:新、旧•b.按地形条件:山地、平原•c.按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型、独立工矿企业型33•②规模•居住区人口规模:3-5万人;用地规模:500-100公顷•小区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旧规范7000~15000);用地规模:17-35hm2(以10000人为宜,用地10余公顷,五层,建筑面积密度15000m2/ha)•组团:1000-3000人,300-800户为宜34•③规划形式•a.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b.居住区——组团二级•c.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三级35第五节居住建筑及群体规划36一、居住建筑规划设计•(一)类型•1.按平面形式分类•①独院式(独立式)低层(1-3层)客户一般布置独用院落,•②联立式(并联式)占地较多•③梯间式•④内廊式(长短廊)•⑤外廊式•⑥内天井式:•⑦跃层式:(多高层)•⑧跃廊式:(高层)是第④、⑤类住宅的变形•⑨复式:(使用面积大于建筑面积)37•2.按层数分:•低:1-3层•多: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层以上38•3.按外形分:•点式第③类住宅独立单元的变化形式,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由于体形短而活泼,进深大,且有布置灵活和能丰富空间组合特点,有利于节约用地,但一般有些住宅通风不好的。•条式:(常见类型)39(二)住宅标准•(1)住宅标准•面积标准(根据居住对象、市场的需求来确定)•质量标准•(2)套型和套型比•套型:一般指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和卫生间的数量,如一室一厅、二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四室二厅二卫。•套型比:指各种套型的建造比例,在确定套型比时,应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及市场的需求。40•(3)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考虑经济、建筑造价、施工条件、建筑材料的供应,市政工程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41(三)住宅设计的标准与多样化•标准化(工业化)、板式住宅、装配式住宅•多样化(环境要求)42二、群体规划要求与布置•(一)要求•1.卫生安全要求•①通风、入射角、间距•②日照:•日照标准:(冬至日,正午前后连续日照不低于1小时)•日照间距比•③朝向最佳朝向、适宜朝向43•④防火、防震•防火间距(多层住宅,山墙之间6-8m)•长度超过160m则需过街楼,净空不小于4×4m,防消栓设置不超过120m间距。•防震:7-9度设防,防止次生灾害,构造柱。•⑤防噪声:•源:公共设施、交通44•2.室外场地要求•①底层私院•②晒衣场地•③垃圾箱→中转站→处理厂(场)•服务半径60-80m45•3.居住社会心理要求•①安全感和可防卫要求•领域性:社会邻里关系,社会网络•②社会交往:地缘交往(远亲不如近邻)•③私密性:隐私要求(生理性、交际性、社会性、家务性)•④归属感与标志性46•4.空间构图美观上的要求•形式上•对比:物质性的悬殊差别、高低、横线与竖线、点条、疏密•韵律与节奏•比例和尺度•街道的宽度比:•H:D1:3宽敞•1:1窄•1:2合适47第六节居住建筑群体的基本形式和组合方式48一、基本形式•1.行列式:最好朝向,结合地形、管线布置好,施工方便,密度不高,处理不当易形成单调呆板•布置手法:山墙错落,前后错落,拼接,成组改变朝向,扇形、曲线、折线等。•2.周边式:便于组织内部的公共绿地,形成院落,适应于北方,节约用地,管线布置不易,结合地形不易,造价高。•布置手法:•单周边(上海第一汽车居住街坊,1953年建)•双周边(北京百万庄居住小区住宅组)•自由周边(天津子牙里住宅组)49•3.混合式:以上两者的结合,以行列式为主,以少量住宅公建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封闭半开敞式院落。(北京重柳居住区住宅组)•4.自由式: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散立:重庆华一坡住宅组•曲线形:法国鲍皮尼居住小区局部•曲尺形:瑞典斯德哥尔摩涅布霍夫居住区•点群式:香港穗禾苑住宅组50二、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组团的规模主要受建筑层数、公共建筑配置、自然地形和现状等条件的影响而定。•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公建或自然地形分隔,面貌较统一。51•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地段的改造。•3.整体式组合方式•将住宅或公建用连廊、高架平台连成一体的布置方式。52三、创造丰富多样的群体协调空间•1.居住建筑的丰富多样(但应协调统一)•2.标准不同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布置•3.对文化传统形式的借鉴•4.对室外空间的处理(绿化、广场、庭院)•5.特色和个性53四、节约用地的基本手法•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公建)•减少公建用地,可布置一些对住房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小百货商店、居委会,用地特别紧张的城市也可布置菜市场、幼托等比较嘈杂的公建。54•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1)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①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设施,既保证了住宅的良好朝向,又丰富了城市沿街风貌。•②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③采用T型、型、E型、梳型的住宅。•(2)空间的借用•如住宅北临或西临道路、绿地、河流等空间,可以适应提高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55•(
本文标题:城市详细规划原理_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