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
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是近代中国和革命发展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作出的正确选择。88年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是先驱者们在缺乏先例的艰难条件下经过探索追求所得到的,是无数先烈以鲜血为代价换来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目的与意义:1.以史为鉴。了解党是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2.努力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3.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三个阶段八个标志)三个阶段: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八个标志:1、日出东方(一大党的成立)2、星火燎原(井冈山根据地创立)3、力挽狂澜(遵义会议)4、延安七大(毛泽东思想的确立)5、西柏坡七届二中会议(由革命的党到执政党、两个务必)6、56年的八大(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7、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中心工作转移)8、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1923)二、革命洪流—国共合作大革命(1924-1927)三、艰苦斗争—井冈山道路(1927-1937)四、共御外侮—抗日战争(1937-1945)五、红旗漫卷—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六、昂扬前进—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七、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1956-1966)八、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1966-1976)九、大潮奔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76-今)一、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1923)近代中国初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党的诞生1.近代中国中华民族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光辉的古代文明,古代的中国,它的经济和文化,在很长时间内,在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但随着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英,法,俄,德,美,日,意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入中国.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间断过。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1.近代中国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李鸿章金陵机器局康有为孙中山:“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页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农民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2.呼之欲出2.1.新文化运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曾概括地描述出当时的情景:“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作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却发觉不过是一场破灭的幻梦,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但旧的路走不通了,新的路在哪里?历史的发展总是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即将到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将带着中国革命逐步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为标志,新文化运动发端。陈独秀《新青年》2.水到渠成2.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3.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2.水到渠成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图为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3、日出东方3.1共产党的最早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图为该小组为输送青年赴俄国学习而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旧址。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图为该小组的主要活动地点——北京大学红楼。3、日出东方3.2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图为中共一大会址。王20周年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中共“一大”召开、闭幕时间和代表人数的确切说法马林尼克尔斯基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等3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共产国际档案中共一大除了在会场遭到暗探和巡捕骚扰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经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不足之处:纲领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直接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图为中共二大会址: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当时为李达寓所3、日出东方3.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其中工人党员21人)。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对各阶级阶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提出了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指出了“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奋斗”;这个论断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思想认识基础,会议之后先后派李大钊、陈独秀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商讨合作。而为什么选国民党,因为当时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1922年6月15日)二、革命洪流—国共合作大革命(1924-1927)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煤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卅”运动北伐“四一二”“七一五”1.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着手工人运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一百余次,参加人数在三十万以上,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煤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派军队对参加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工人进行血腥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为保存工人实力,准备将来更大的斗争,铁路总工会忍痛宣布复工。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二七惨案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敌对势力异常强大,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这样,可以说为国共一次合作在共产党这方面进一步奠定的基础。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6月发表的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但是他们党内那种“动摇不定的政策,实有改变的必要”。党在准备建立统一战线时,首先考虑同国民党合作,是很自然的。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成分复杂,孙中山在几经挫折后,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已经日趋腐败,中国革命必须改弦易辙。他开始同共产党人建立联系,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对中国国民革命的援助。当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宋庆龄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09页)。2.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用这种形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的唯一合作形式。图为大会会址(原址现已不存)三大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提出工人阶级应当努力争取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大会认为:“中国国民党应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大会对国民党内的复杂情况和日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估计不足,多少种下了后来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根子。这反映了党还处在缺乏经验的幼年时期。3.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图为孙中山等步出会场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4.革命新局面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4.1.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后,在全国各地积极创立和发展国民党的组织。周恩来说过,“当时,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它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发展组织。”“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国民党左派在各地的国民党组织中都占优势。国民党组织得到最大发展的地方,就是左派最占优势的地方,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地方。”(《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113页)4.2.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在彭湃倡仪下,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举办,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先后担任所长。图为广州第五届农讲所学员毕业合影。二排左12为所长彭湃。4.3在国共合作下,创建了黄埔军校。培养一批优秀军官,创建了一支具有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新军队.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任命曾被派往苏联考察的粤军参谋长蒋介石为校长,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还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有徐象谦(向前)、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等。这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10。提供了2,00万的开办经费,8,000条枪,2,00万发子弹。图为1925年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4为聂荣臻。5.“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1925年5月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五卅运动爆发,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发生在厂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港大罢工前后坚持了十六个月之久,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五卅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完成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从而为举行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北伐战争时机成熟。图为1925年4月26日,梅县总商会召开欢迎东征军大会。前排中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6.北伐的胜利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7
本文标题: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的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7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