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8年口腔助理医师《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医学统计学第二节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同质,变异2.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表示。P值0-1,P≤0.05或P≤0.01---小概率事件(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最关键,决定成败;搜集、整理、分析资料二、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一)集中趋势指标1.算术均数:μ---总体均数。样本均数---χ,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2.几何均数:G表示3.中位数:n:奇数---中间;偶数---中间两个平均值(二)离散趋势指标1.全距:R2.四分位数间距:Q3.方差:σ2—总体方差,S2----样本方差σ2=Σ(χi-χ)2/N,4.标准差:σ,S5.变异系数:CV(三)正态分布的特点、面积分布规律1、标准正太分布:N(0,1);(2008)。2、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1.96--+1.96,95%;-2.58--+2.58,99%三、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1.抽样误差:不可避免2.标准误: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置信区间3、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和设定检验水准:H1(备择假设)双侧μ≠μ0(或μ1≠μ2)单倾μμ0(或μ1μ2)或μμ0(或μ1μ2)α(检验水准)=0.05或α=0.Ol2).计算统计量:t值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4、u检验和t检验:u检验---大样本,t检验---小样本,正太分布四、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率: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2.构成比:某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3.相对比五、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总体率(π)95%可信区间:P±1.96SP总体率(π)99%可信区间:P±2.58SP2、u检验和X2检验:X2检验:两个及两个以上率;六、统计表和统计图1、直条图:(用来描述变化趋势)(1)资料性质: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2)分析目的: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高度和长短来表示各统计量的大小,进行比较2、圆形图:(1)资料性质:内部构成比(2)分析目的:用圆的扇形面积表达内部构成图散点图:(描述相关性的)统计地图:描述疾病地方分布直方图:描述的是百分比率分布一、临床预防服务概述1.健康维护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康维护流程表、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安排随访2.影响健康因素与行为改变理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3.健康咨询原则:1)建立友好关系;2)鉴定要求,3)移情,4)调节参与5)保密原则,6)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二、合理营养1、三餐热能分配比:早---25%-35%;午---30%-40%;晚---30%-40%。2、谷类+豆类3、脂类:20%-30%,动物肝脏,全血----铁锌---海产品4、维生素A---夜盲症;红色,橙色维生素D---鱼类,肝、蛋、奶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B2---口角炎,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角膜炎,阴囊炎维生素C-----还原性,严重缺乏---坏血病5、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正常:18.5-23.92018年口腔医师考试《口腔预防医学》考点: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口腔预防医学概念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个人预防保健方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研究,发现并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整个社会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2.预防口腔医学三级预防(必考):初级预防: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以取出病因为主,如氟化物应用,饮食控制,窝沟封闭,保护牙髓针对致病因素二级预防(干预):三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牙体外科,牙周病学,正畸学等阻止病理过程的进展三级预防:固定与活动修复学方面的功能恢复与康复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2018年口腔医师考试《口腔预防医学》考点:第二章一概述口腔流行病学概念: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口腔流行病学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1)描述性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纵向研究: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2)分析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探讨病因或相关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特点是观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3)实验流行病学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些干预措施或施加某些因素或消除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分为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口腔医师考试《口腔预防医学》考点:第三章龋病预防第一节龋病流行病学龋病常用的指数(重点)①恒牙龋失补指数(常用):DMFT为龋失补牙数、DMFS为龋失补牙面数。“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填充的牙;30岁以上不分龋病或牙周病导致失牙,其失牙数按照口腔内实际失牙数计;患龋情况②乳牙龋失补指数: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患龋情况③龋均meanDMFT:龋病严重程度,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面均meanDMFS: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④龋面充填构成比:是指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所占的比重,反映地区口腔保健工作的水平,充填龋齿所需的工作量⑤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算,故常以百分比表示,用于流行病学研究⑥龋齿发病率:应用最广,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表示口腔健康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成果口腔预防医学考点龋病易感临床预测1.乳牙龋发生数量多2.牙根面暴露3.釉质发育不全4.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5.干燥综合症6.菌斑滞留7.阻生牙8.口腔卫生不良9.不合理饮食习惯龋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一)促进健康:口腔健康教育,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二)特殊防护措施:氟化物使用,窝沟封闭及初期龋的预防性充填。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定期口腔检查。三级预防:(一)防止功能障碍:及时治疗龋病引起的牙髓炎、根尖周炎以保存牙齿。(二)康复:修复牙体组织的缺损,恢复牙齿的功能。龋病的预防方法预防龋病应采取综合性防龋措施,控制菌斑、增强宿主抗龋能力,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即使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是降低人群龋发生率的有效途径。1.控制菌斑2.糖代用品3.增强牙的抗龋能力4.替代疗法人体氟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每天摄入的食物和水1.饮水:人体氟的主要来源,约占人体氟来源的65%,水中氟易被吸收。2.食物:25%来源于食物,植物或动物里均含氟。3.空气:4.其他可能的氟来源5.氟的总摄入量每千克体重的总摄氟量在0.05~0.07mg/kg之间为适宜,不应超过上限。(考生记住这个数字)氟化物防龋的应用1.饮水氟化:自来水氟化:饮水氟适宜浓度为1ppm,我国饮水氟适宜浓度为0.5~0.8ppm;学校饮水氟化:适用于不能实施公共自来水氟化的低氟区。小学内的饮水氟浓度可以为社区自来水水氟适宜浓度的4.5倍。2.食盐氟化:适用于没有开展饮水氟化或没有自来水的低氟区。3.牛奶氟化:牛奶含氟浓度可根据年龄当地饮水含氟量等适当调整。4.氟片:适用于未能实施其他全身性用氟防龋的低氟区。需要家长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要有专人负责实施和监督。氟片效果好,成本低,从婴儿到12岁坚持服用效果最好。每次处方总量不超过120mg。5.滴剂:氟滴剂适用于2岁以下的幼儿。氟化物的局部应用含氟牙膏:适用于低氟区和适氟区。大多数牙膏含氟量为1000~1100mg/kg,氟浓度高会增加牙膏的抗龋力。常用的氟化牙膏为单氟磷酸钠牙膏、氟化亚锡牙膏、氟化钠牙膏等。含氟漱口液:可在学校和家庭中由教师或家长监督施行。适用于低氟区0.2%氟化钠(900mgFˉ/kg)溶液每周一次,0.55%氟化钠(230mgFˉ/kg)溶液每天用一次,5-6岁儿童使用5ml,6岁以上每次用1ml0含漱一分钟,5岁以下不应使用。专业人员应用的氟化物:1)局部用氟:酸性磷酸氟APF溶液,理化性稳定,不染色。从乳牙萌出(1岁)到第二恒磨牙萌出(13岁)之间,每6个月一次对口腔内已萌出的牙进行途布。成人中毒计量与12.5ml(250mgNaF)1-12岁儿童则为成人计量的1/3-1/2,成人全口涂布用药量必须在2ml以内,通常1ml为宜。;2)含氟涂料:氟保护漆氟含量为0.1%,2-4小时内不进食,当晚不刷牙,涂膜一般保持24-48小时,4个月1次。;3)含氟凝胶与含氟泡沫:酸性磷酸氟(APF),使用口腔托盘,一次性处理全口牙齿,在口腔内保留4分钟。其他局部用氟方法:含氟牙科材料:水门汀、复合树脂、窝沟封闭剂、玻璃离子水门汀。口内装置:共聚物膜装置、氟化物玻璃装置。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考点:牙外伤高峰年龄:6-13岁高发人群:儿童及青少年乳牙期:10-24个月幼儿恒牙期:男女比例:1.3-2.3:1损伤常见类型:恒牙外伤:釉质折断、釉牙本质折断乳牙外伤:半脱位最好发牙位:上颌中切牙危险因素:1、摔倒,碰撞2、交通意外伤害3、运动损伤4、暴力5、行为因素预防:1、增强保健意识2、环境保护3、护牙托4、错颌畸形矫正5、全脱位牙外伤的应急处理口腔预防医学重点考点:酸蚀症定义:牙酸蚀症是指在无细菌参与的情况下,接触牙面的酸或其螯合物的化学侵蚀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病理性的牙体硬组织丧失。1、化学因素:内源性酸外源性酸2、生物因素:3、行为因素: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习惯预防: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2、治疗可引起牙酸蚀症的疾病3、减少饮食中的酸对牙齿的侵蚀4、避免酸性环境中与酸的接触5、增强牙对酸的抵抗力6、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窝沟封闭的适应症和非适应症1.适应症(1)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2)病人其他牙,特别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做窝沟封闭,一般是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2.非适应症(1)牙合面无深的沟裂点隙,自洁作用好;(2)患较多邻面龋损者;(3)病人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4)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窝沟封闭的操作方法(1)清洁牙面首先应对窝沟做彻底清洁,方法是在低速手机上装好锥形小毛刷或橡皮杯,蘸上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也可以采用干刷。清洁剂可以用浮石粉或不含氟牙膏,要注意不使用含有釉质的清洁剂或过细磨料。彻底冲洗牙面后应冲洗漱口,去除清洁剂白陶土等,再用尖锐探针清除窝沟中残余的清洁剂。(2)酸蚀清洁牙面后即用棉纱球隔湿,将牙面吹干后放置酸蚀剂,酸蚀面积应为接受封闭的范围,一般为牙尖斜面的2/3.酸蚀剂可为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胶,两种类型都应轻轻搅拌,以保证酸蚀的牙釉质表面接触到新鲜的酸。恒牙酸蚀的时间为20~30秒,乳牙酸蚀60秒。注意酸蚀过程中不要擦拭酸蚀牙面,因为这会破坏被酸蚀的牙釉面,降低黏结力。放置酸蚀剂时要注意酸的用量适当,不要溢出到
本文标题:预防医学综合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9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