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东南大学城市设计课程瑞金路明故宫地块生态城市设计说明
“生态+”城市设计01212145边博01212149陈鹏举核心生态问题现有街道车流量过大,路网密度低物质滞留造成河道轻微污染河道周边封闭,人群难以到达地块差异较大且缺乏联系植物系统受人工控制过多,自然性低强制性绿化过多,为居住、活动服务功能弱居住区密度过大,缺少开敞空间空气流通不足。表象问题水体整体质量较差,味道与表象皆较差与周围小区及人群产生良好互动生物多样性差,生物种类总体较少绿化基地内分布不均,种植种类不丰富部分植物生长状况较差部分区域植物繁杂,蚊虫滋生,阴冷潮湿噪音沿街过吵,小区内较静空气整体质量一般,部分区域空气较差问题梳理自然要素(按重要性选择并排列)背后原因背后原因物质滞留造成河道轻微污染河道周边封闭,人群难以到达地块差异较大且缺乏联系植物系统受人工控制过多,自然性低强制性绿化过多,为居住、活动服务功能弱现有街道车流量过大,路网密度低居住区密度过大,缺少开敞空间问题梳理自然要素相关性水文要素缺乏重视与利用植物种植缺乏自然性地块封闭,自然要素为人群服务功能弱居住区内与周边缺乏开放空间产业未来基地西侧为商业商务,东侧为历史文化中间夹有独立性强的居住区,功能差异化较大交通周边及内部车流量饱满,北侧拥堵较严重停车位供不应求,地面停车易拥挤设施各住区社区中心服务程度低,开敞空间缺乏文化、体育、卫生设施质量较差商业种类杂乱,商圈质量不高居民现有住区内老年人较多未来功能带来人群与现有人群不易相容问题梳理表象问题社会要素(按重要性选择并排列)背后原因旧单位体制造成人群的内向性旧单位地块遗留造成未来功能单一化社区封闭且内部缺乏开敞活动空间支路网密度低,道路不成系统停车设施缺乏,城市与住区内停车关系差旧单位地块遗留造成产业发展与周边地块衔接差背后原因旧单位体制造成人群的内向性旧单位地块遗留造成未来功能单一化社区封闭且内部缺乏开敞活动空间支路网密度低,道路不成系统停车设施缺乏,城市与住区内停车关系差旧单位遗留造成产业发展与周边地块衔接差问题梳理社会要素相关性开敞空间缺乏住区设施与人群关系较弱地块封闭,道路可达性低地块间功能、形式差异大,缺乏融合过渡问题梳理社会要素相关问题开敞空间缺乏住区设施与人群关系较弱地块封闭道路可达性低地块间功能、形式差异大,缺乏融合过渡自然要素相关问题水文要素缺乏重视与利用植物种植缺乏自然性地块封闭,自然要素为人群服务功能弱居住区内与周边缺乏开放空间核心问题水文要素缺乏整治与利用开放空间缺乏且不成体系住区封闭难与外界沟通路网缺乏梳理交通不成体系土地使用缺乏联系与共享水文要素缺乏整治与利用开放空间缺乏且不成体系住区封闭难与外界沟通土地使用缺乏联系与共享设计目标核心问题问题实质与生成实质与生成河道水系因表象功能弱被搁置,人群难以到达而缺乏活力,自身生态系统运转不畅,物种多样性弱西安门与西华门公园缺少识别性,人群不易到达,活动设施不足,住区内与周边开敞空间缺少住区出入口较少,围墙阻隔造成短距离路径难形成设施不足且可达性低,居民活动受限因旧时地块划分造成大地块较多,道路难以通达公共交通与目的地间步行路径多被打断因旧时规划造成功能单一与外界缺乏联系未来用地与现状居住冲突性较强路网缺乏梳理交通不成体系生态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核心问题水文要素缺乏整治与利用开放空间缺乏且不成体系住区封闭难与外界沟通路网缺乏梳理交通不成体系土地使用缺乏联系与共享目标生成改善水体质量,提高水系中生物多样性,人群活动靠近水系水体达到无臭,河道质量达到V类及以上,两侧60%可供人群活动河道两侧30%为下渗进河区域,30%通过绿地、湿地滞留雨水,10%调蓄未来实现西安门与西华门公园、午朝门公园的串联现有住区内增加10%的开敞活动空间新建区域内直线距离每100m与250m分别设置小型、大型开敞空间增加居住区出入口,使得朝向道路的方向至少有1个可控人行出入口将外界道路与开敞空间与居住区内进行道路与视线的联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实现部分生活活动在住区内解决支路网密度达到南京主城路网密度的下限:7km/km²主要与次要交通站点实现站点与目的地10min和5min的步行可达时间在单一地块中实现至少10%不同功能的置入区域内未来地块间功能交界处实现5%的功能共享生态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核心问题水文要素缺乏整治与利用开放空间缺乏且不成体系住区封闭难与外界沟通路网缺乏梳理交通不成体系土地使用缺乏联系与共享土地混合利用道路网络疏通,慢行交通建设共享公共空间,梳理各住区关系改善景观格局,联系各开放空间改造河流环境,建设海绵城市开放空间道路交通土地利用设计策略策略类型设计策略开放空间案例研究-河流改造韩国清溪川河流公园地点:韩国,首尔市长度:2.4公里年份:2005年1950至1960年代,清溪川被覆盖成为暗渠,在1970年代,更在清溪川上面兴建高架道路。2003年7月起,在首尔市长李明博推动下进行重新修复工程,将清溪高架道路拆除,重新挖掘河道,并为河流重新美化、灌水,及种植各种植物,又征集兴建多条各种特色桥梁横跨河道。复原广通桥,将旧广通桥的桥墩混合到现代桥梁中重建。修筑河床以使清溪川水不易流失,在旱季时引汉江水灌清溪川,以使清溪川长年不断流,分清水及污水两条管道分流,以使水质保持清洁。护坡改造设计策略案例研究-河流改造韩国清溪川河流公园地点:韩国,首尔市长度:2.4公里年份:2005年开放空间设计策略案例研究-雨洪公园美国唐纳德溪水公园地点:美国,波特兰市面积:4,000平方米年份:2010年总平面排水系统唐纳德溪水公园位于波特兰的一个繁华街区,公园设计者试图在这块工业废弃地上重现其湿地的渊源,并以水和湿地栖息地作为新公园的特色。公园设计充分利用了基地地形从南到北逐渐降低的特点,收集来自周边街道和铺地的雨水。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坡地上植物过滤带的层层吸收、过滤和净化,最终多余的雨水被释放到坡地下方的水池中。开放空间设计策略案例研究-生态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反规划”之台州案例地点:浙江,台州市面积:市域年份:2005年开放空间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台州反规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中层次,生态领域中的“斑块-廊道-基质”在三个层次的设计中均有体现,在中观尺度上,构成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廊道、斑块将得到具体的坐标,落实到土地上,并对它们制定控制和管理导则。微观尺度上,遵循和延续上述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在一块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检验将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引入城市肌体,构建成为不同层次的生态体系,并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基础的可行性,以此来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中观层次微观层次设计策略设计策略重要开放空间和水体缺乏联系玉带河与周边小区缺乏联系玉带河沿线现状利用情况不佳,且存在一定的改进利用空间。针对场地内玉带河现状以及场地内斑块-廊道-基质结构尚未成体系的现状,结合案例分析,对玉带河沿岸进行生态化空间改造整治,重点恢复玉带河廊道和明故宫轴线廊道,同时在重要空间节点建设雨洪公园等景观基础设施作为生态斑块,对场地内的水文要素进行整治与利用,完善开放空间体系。同时联系周边不同社区,打破各社区割裂状态。水文要素缺乏整治与利用开放空间缺乏且不成体系开放空间设计策略道路交通案例研究-慢行系统上海黄浦区慢行系统地点:上海,黄浦区面积:黄浦区全域年份:2014年规划从2014年开始,上海黄浦区将实施“123456”的建设举措,即1带贯通(沿黄浦江风光带)、2大提升(完善步行联系、提升环境品质)、3方衔接(推动步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三方衔接)、4类步行道、5类非机动车通道、6大慢行区。建设上海市慢行示范区域。设计策略道路交通案例研究-慢行系统2)规划层面——引导交通方式结构合理化在相关专项规划中落实慢行规划的理念,引导以提高人的出行舒适性为目标的慢行系统规划(并非仅是车辆的通行顺畅)。关注慢行交通的品质建设,最终实现“慢行交通为辅、公共交通为主的”绿色出行结构。3)建设层面——建设和谐慢行圈慢行圈可分为3类:以出行产生点为核心(居住区),打造和谐慢行街区;以出行吸引点为核心(工作单位、学校、商业区等),打造富有亲和力的慢行空间;以公共交通枢纽站为核心,形成友好的慢行通道。在慢行圈内给慢行交通充分的优先权,引导居民采用慢行及慢行接驳公交的出行方式,创造良好人居、可步行、亲和的环境。4)设施层面——融合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建好慢行与公共交通的换乘设施,诸如行人无障碍设施,自行车停放、租赁设施,甚至在轨道列车内设置自行车车载位,鼓励居民采用“B+R”(BicycleandRide)的出行方式。1)用地层面——建设多功能社区多功能社区集商业、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具有以下作用:①源头上减少长距离出行,居民可在社区内部完成大部分的活动需要;②使慢行交通成为社区内的主要出行方式;③社区重获活力,构建和谐社区。上海黄浦区慢行系统地点:上海,黄浦区长度:2.4公里年份:2014年规划设计策略案例借鉴-小街区路网道路交通“小街区规制”是指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土地功能复合、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树立“小街区、大规划”的城市“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理念,对于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邻里的社区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四条河源町区地点:日本,京都街区尺度:100*100南锣鼓巷地区地点:中国,北京街区尺度:70*200设计策略设计策略道路交通针对场地现状,在地块开发与更新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出行点-路径-兴趣点的出行圈关系,积极铺设自行车系统,同时结合绿色开放空间,构建地块内部的慢行系统,促进地块内部慢行交通发展,同时将主要吸引城市人群的兴趣点和公共交通站点紧密联系设置,减少城市机动车交通影响。同时加大街区路网密度,促进地块复合化开发,塑造更加绿色生态的社区。路网缺乏梳理交通不成体系住区封闭难与外界沟通城市路网密度低内部支路破碎凌乱(断头路)小区围墙围合,各自独立由于道路分隔以及小区封闭小区小区之间无联系总医院配套居住金城机械住区55家属区55家属区55所瑞金北村清河公寓清华公寓瑞金北村御道街小区御道街28西苑?由于道路分隔以及小区封闭小区小区之间无联系设计策略案例借鉴-街区制及土地混合利用波特兰城市开发地点:美国,波特兰市区域:市区年份:2005年土地利用波特兰利用街区制进行高密度开发,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同时按照“20分钟社区”概念进行土地混合开发,并创建密集的自行车交通网络,将人们日常行为活动出行距离控制在20分钟步行、自行车和公交出行范围距离以内,以减少城市机动车交通量。波特兰城市核心区街区尺度结合城市道路设置,街区尺度多为为60米×60米,东西向街道红线宽度多数为18米,南北向街道多为24米。城市路网密度为25km/km2。设计策略案例研究-城市纹理理论土地利用过于粗糙的纹理减少了人群交往机会,区域间易不平等,不利于城市的有机发展。纹理:不同要素在空间上的结合方式。增加柔性过渡使地块纹理更加细致,区间转换变得模糊,也具有人性化,从而使城市功能结构合理。粗糙纹理:当一大片元素与另一大片不相似元素相互间隔时,混合体的纹理是粗糙的。场地现有纹理粗糙,缺乏柔性过渡上位规划+场地现状细致纹理:当类似小型元素元素遍布于不相似的元素中间时,混合体的纹理是细致的。相反功能单一功能混合设计策略土地利用设计策略针对场地现状,在地块开发与更新过程中在左侧开发强度较大的区域采取小街区路网,改善城市交通的同时增加可到达性,创造更加优良的城市体验;在中部加大土地混合利用的强度,有机联系地块各区域,在创造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的同时,减少交通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土地使用缺乏联系与共享路网缺乏梳理交通不成体系城市路网密度低内部支路破碎凌乱(断头路)由于道路分隔以及小区封闭小区小区之间无联系用地功能单一地块之间彼此割裂生态设计策略-案例分析设计策略使用方法:预测性方法步骤实施:根据场地SWOT分析确定发展条件及不确定性将不确定因素与条件进行排序后将相关性最强的条件进行组合确定核心可能方向即初步情境主题对多种情景下未来开放空间、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等多方面问题的解决与效用进行评估分析确定对区域发展有利,环境影响风险
本文标题:东南大学城市设计课程瑞金路明故宫地块生态城市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3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