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理论:马歇尔的综合经济体系
马歇尔的综合经济体系“不能将追求金钱的经济动机全部看成受到利己心所驱使,因为金钱完全可能是用于高尚目的的一种手段。”——马歇尔一、生平与著作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人称“经济学骑士”,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主要创始人之一,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1842年出生于伦敦附近的克兰法姆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是英格兰银行的高级职员,母亲是屠夫的女儿,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马歇尔的父母仍然让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像许多人一样,马歇尔忠实于自己的人生选择,他曾在数学的殿堂里流连忘返,而拒绝其父为其选定的人文学科。后来在叔叔的资助下,马歇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登山旅行,借以思考问题和研读哲学名著。在获得剑桥的伦理学学位之后(当时剑桥尚无经济学学位),马歇尔留校任数学讲师达9年之久,在这期间,他穿越过“几座城市中最窘迫的贫民窟……,亲眼目睹过贫困无比的穷人们脸上的表情”,抱着改造社会贫富不均状况的愿望,毅然改行开始了经济学的研究,立志成为经济学领域的专家。1877年到布里斯托尔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并担任该学院第一任院长,1883-1885年任牛津大学巴里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1885年他回到剑桥,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退休,一直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其间也参与过一些政策咨询活动,1891-1894年曾兼任皇家劳工委员会委员。1908年退休后,继续在剑桥从事研究和写作。马歇尔是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把各家学说融合起来,建立起一个精巧而全面的理论体系,集各家之长,确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可以说,马歇尔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制度性的而非实践性的,他提出了许多新概念,采用了独到的研究方法,诸如首创和采用了局部均衡分析,因此成为局部均衡分析的鼻祖,开展了边际分析,注重时间因素对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并大量采用数学方法等等,这些无一不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许多流派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内容,都或多或少能从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中寻找到思想渊源。同时,他还强调了“连续原理”在自己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意义。马歇尔把经济学创建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和科目,使其具备了像物理学和生物学一样的学科高度。在马歇尔的倡导下,1903年,独立的经济学院和经济学学位在剑桥大学宣告诞生,自此世界各地纷纷仿效,无经济学学位的时代宣告结束,马歇尔也因此成为了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之一。《经济学原理》(1890年)是马歇尔的代表作,其中引进了许多新的观点。此外,马歇尔还著有《工业经济学》(1879年,与其夫人合著)、《工业与贸易》(1919年)、《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年)等。《经济学原理》是一部在西方流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权威性教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划时代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集中反映在该本著作中,其核心是均衡价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静态经济学,全面论述了边际效用理论、消费与需求理论、生产与供给学说和收入分配理论。二、理论观点与学术贡献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想马歇尔论述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实质和目的等基本思想。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因此,它是一门既研究财富又研究人的学科。在马歇尔看来,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并不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全部,而只是研究日常生活中那些最有力最坚决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这些动机可间接地通过货币来衡量。而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一是获取经济知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里,马歇尔强调指出,理论的研究必须与事实的研究同时进行,但又不能由此让经济学讨论政治问题,所以,他认为用“经济学”取代原先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旧名称来得更好一些。2、消费与需求理论从这里开始,马歇尔展开了其以均衡价格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的阐述,在他看来,消费与需求理论尚处于幼稚时期,急需补充和发展。(1)需求理论马歇尔认为,研究需求应从欲望开始,人类欲望无穷无尽,但每种个别欲望却有限度,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一种物品对任何人的边际效用,是随着他拥有此物数量的每次增加而递减。为了清楚地说明需求,马歇尔创造了需求的分析工具,借助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在坐标系上直观地表示出了不同的价格与相应的购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普遍的需求规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大,或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但是,需求规律对于某些特殊的事物,如结婚蛋糕、外科手术等,并不适用。并且特别指出,需求量和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需求弹性马歇尔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对弹性概念的阐述。该概念试图弄清的是在既定条件下会产生多大程度的效果,若效果显著,则称其为有弹性的,否则,为非弹性的。马歇尔采用了一套数学方法与衡量弹性程度。那么,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多大变动呢?马歇尔采用需求弹性进行了说明。当商品的销售价格发生一定比例的上涨(下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发生更大比例的减少(增加)时,这表明他对该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反之,则表明需求弹性小。在此基础上,马歇尔分析了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几个决定性因素,包括时间、价格、替代的难易程度、用途的广泛性等。(3)消费者剩余这是马歇尔提出的新观点。他认为,消费者购买某物所得的满足通常会超过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所放弃的满足。如果对它进行经济衡量,则是消费者为购买此物而愿付出的代价减去购买此物实际付出的价格之剩余额,这个剩余额部分就称为消费者剩余。3、生产与供给学说(1)生产要素传统的生产理论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三类,马歇尔则认为组织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有重要作用,也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他在对各个生产要素具体阐述过程中,着重指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农业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作用,认为教育应作为国家的投资,并且提出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概念,指出内部经济是有赖于某产业的个别企业本身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所带来的经济,外部经济是有赖于该产业的一般发达所造成的经济。最后,他还指出企业家的经营才能是组织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2)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理论的核心,而所谓的价值,在马歇尔看来是供给与需求相均衡时的价格,因而研究价值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需求与供给的一般关系。他认为,供给和需求犹如两把剪刀决定着每种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他借助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工具,遵循供求规律的情况下,分析了均衡价格的变动,认为存在某种力量将促使实际价格回到均衡价格,该种力量就是竞争。另外,马歇尔考虑到由于时间长短不同会使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决定产生不同影响,遂将均衡分为三类:1)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这种均衡主要取决于需求状况,因为它是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无法改变生产量(供给量)。2)正常的短期均衡马歇尔认为,短期内,现有厂房和生产设备量既定不变,但其利用率可随需求变化。特殊技能的供给以及合适的组织形式也来不及适应需求的变化。此种情况下的特点是,需求增加会促使正常供给价格上升,而需求减少导致价格下跌时,只要至少能补偿用于原料和工资等流动资本的费用,生产者就会继续维持生产。3)正常的长期均衡长期均衡价格的特点则在于,一切经济力量(包括生产设备的数量)都可随需求变动而调整,这样,全部生产成本就成为长期均衡价格的决定因素。4)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仍建立在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马歇尔认为分配问题只是各生产要素所占份额大小如何决定的问题,他以四大生产要素为主体,对他们的价格决定进行阐述,收入分配理论实际上是均衡问题的直接延续,即生产要素的价格仍由供求均衡来决定。(1)工资理论由于当初马歇尔是抱着改造社会贫富不均的愿望而迷上经济学的,因此他就格外关注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于是就到劳动力市场上寻找答案。他主张实行高工资,在这里,工资是劳动收益,其需求价格是由边际生产力决定的,而供给价格则受培养、训练和维持有效率的劳动所用的成本影响,因此,工资由支配供给和需求的一系列原因来决定。之所以要实行高工资,马歇尔的理由是,高工资不仅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而且会提高劳动增长率,即增加劳动要素的供给。(2)利息理论马歇尔讨论了资本的价格决定问题。利息是使用资本的代价,由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资本的需求价格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而供给价格取决于资本家的“等待”和“牺牲”。他认为,利息决定于资本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的均衡点,并最终得出:利率因储蓄的需求价格上升有使储蓄额增加的趋势。(3)利润理论根据马歇尔的解释,利润是对企业家管理和组织企业的报酬,它同利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管理能力的报酬是由于经理人员对企业的各种业务发挥其管理权力作出妥善的决策,并在企业内维持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气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从而必须为此支付报酬。另外,他还强调指出:一般经营能力大有弹性,而要靠许多劳动和费用才可获得的突出的经营能力,则需给予优厚的报酬。(4)地租理论关于地租,马歇尔认为土地没有生产成本,因而也没有供给价格,地租是受土地的需求影响而由它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在这里,马歇尔提出了“准地租”的概念,认为土地可由人力加以改良,改良土地所得的收入就称为“准地租”,这一概念是从地租概念中引申出来的,它与地租不同。马歇尔对地租的分配份额进行划分,地主得到来自土地的原始性收入,而“准地租”|归农场主所有。当然,“准地租”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工业部门中固定投资的短期收入及工人、企业家来自天赋和异常才能的收入。
本文标题:经济学理论:马歇尔的综合经济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6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