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XXXX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 第十四章 世界范围
第十四章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第一节全球化与社会保障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点1、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内涵(1)全球化的定义至今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指物质(货物和资本)和精神产品(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1](2)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多层次多领域的互相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化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逐步消除各种壁垒和阻碍,使国家间的经济关联性不断加强,出现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2、全球化的特征:(1)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发展中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发达国家也开始对各自长期实施的市场管制、干预和保护体制进行结构调整。(2)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开放经济全球化对于各国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它要求将市场进一步开放(从产品市场扩展到金融、服务和生产要素市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财产结构进一步开放、各国交通、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开放。从而达到全球全方位的开放。(3)各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必须开放透明市场经济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它客观上要求各国的法律、监督、市场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同国际规定或通行惯例进行接轨。在此意义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安排,也将进一步得到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全球化对应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的扩展进一步加速社会保障制度的全球化发展。这里的“工业化生产的全球化”,我认为指国际劳动分工这一全球化维度所反映的工业主义这一现代化的特征。详见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全球化制度转变论。[2]二、全球化下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1、全球化对社会保障的挑战(1)在经济发展上,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持续一体化,通过信息技术革命和跨国公司,以部门间国际分工为标志的世界经济旧格局转变为全球经济网络新格局,从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2)在社会发展上,全球化使各国社会面临更大的人为的、制度的社会风险,导致消极、被动的社会保障及其相关制度面临考验。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A、一方面,福利国家所遮蔽的社会风险已不再是全球化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B、另一方面,受到保障的群体本来不应予以保护。因此,全球化对社会保障的挑战突出表现在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既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又无法抵御新的社会风险[3]。复习延伸:你认为全球化对社会保障提出了哪些挑战?对中国社会保障又提出了哪些挑战呢?2、社会保障进入全面转型期(1)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西方福利国家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新政治经济策略,社会保障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期。(2)“第三条道路”是各国社会民主党为摆脱困境、迎接挑战而提出的一套提高竞争力和就业能力、限制和削减消极与不稳定因素的政策体系。“第三条道路”力图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社会问题的整体方案。3、社会保障全面转型的新思路(1)重新认识福利国家A、福利国家是建立在外部风险基础上的为防范外部风险而发展起来的保险体系。它体现了自由、平等、相助的原则。B、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开始变化,新的风险开始形成,这都直接造成原有的福利国家无法克服这些危机。“福利国家危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危机”C、并非要抛弃福利国家,而应该使福利国家现代化。因此需要更积极的福利措施迎击风险管理的危机(吉登斯认为应该摆脱事后关怀的旧手段,更加直接的解决风险,政府应该关注公民的精神状态、个人体验和自我认同)(2)转变社会福利观念吸取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优点,主张社会保障个人权利与个人责任,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义务)并举,建立以“没有责任就没有权利”为原则的新制度。(3)实现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positivewelfare)的转变建立以提高就业能力取代就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体制,从救济性的福利政策转向开发性的福利政策,把生活福利改变为工作福利。(4)便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socialinvestmentstate)A、改革后的福利国家制度应强调授权,发挥各种主体的自主性及责任感。例如在社会福利的提供上,政府需与第三部门、企业、工会等形成一种积极社会伙伴关系。B、要改变过去的高额累进税,减少税收改善投资环境;政府应注重提供工作机会,投资人力资本、创造良好环境、开展公私合作,以形成一个积极福利社会中的社会投资国家。第二节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一、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加重了各国社会负担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老年人口通常指65岁以上人口。(相关数据请见附录)二、全球人口老龄化下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全球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挑战(1)由于预期寿命的增加,退休人口领取退休金给付时间延长。(2)由于就业人口延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的缴费年限缩短。(3)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失业人口失业时间增加,费基相对缩小。书中谈到了OECD国家,如美国、德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的情况,以及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养老基金运作出现巨额亏损,缴费及缴费人数减少的同时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在增多。详见本书P414-417。第三节非典型就业与社会保障一、非典型就业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复习延伸: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的变化?复习延伸:什么是弹性劳动力市场?什么是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1、非典型就业(atypicaljobs;atypicalformsofemployment)的内涵非典型就业是指为了适应劳动市场的弹性化而产生的以非专任(全时)薪资(正式)就业人员(full-timewageemployees)为代表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雇佣型态。[4]2、非典型就业的特点(即与传统全职劳动者的区别)和3种常见类型(1)非典型就业的特点(区别):雇主无须为其付出年金及健康保障等劳动附加成本(2)类型:A、非全日制工作(一周工时不足30小时的工作)B、临时就业(包括定期就业)C、自营就业二、非典型就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1、非典型就业的现状(1)非典型就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下,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重要回应策略,非典型就业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比例逐渐上升。(2)非典型就业的变化无常、不连续或低收入的就业影响其参加社会保障计划,使其保障受到损失。2、非典型就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1)第一,由于非典型就业的特点造成了社会保障计划无法适应,因此社会保障需要增加灵活性。(2)第二,社会保障应该更加积极的以一体化的方式设计出能提供足够的、连续的收入保障的政策措施,去除消极因素、同职业生涯结合,并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以应对标准线性的生命历程模式(受教育之后终生全日制工作,然后完全退休的模式)的变革。第四节新贫困与社会保障一、新贫困的内涵与表形形式1、新贫困(newpoverty)的内涵新贫困是由于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所造成贫困,这种新形式的贫穷不仅有传统的弱势群体还包括有工作能力的的人群。复习延伸:请问三次“历史系统性的贫困”是指的哪三次贫困?2、新贫困的表形形式(1)依赖社会救助者数目增加(2)失业与不确定就业情形的增长(3)负债与财务困境的上升(4)单亲家庭数目的增加(5)游民问题的恶化(6)特别是,新贫困和就贫困的交互作用形成“底层阶级”(underclass)3、新贫困产生的背景和原因(1)经济结构的转型A、首先,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制造业占主导的就业体制被服务业占主导的就业体制所代替,失业率上升。B、其次,在服务业部门所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报酬低,没有保障,工作不稳定。引发恶性循环,加剧失业风险。C、另外,以女性维护住的单亲家庭最易陷入贫困,高失业率打击福利国家的财政支出。(2)家庭和人口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亲属关系弱化和合法婚姻的脆弱化,以及对外来移民的歧视均不断加剧。这些均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抵抗风险能力降低。(3)福利国家财政危机导致福利项目的削减和私有化这就造成了国家干预的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国家对民众的保护程度减弱,贫困风险增大。当然其影响的效果是不同的,例如德国等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国家,其家庭承担责任和义务较重,若福利体制失效,家庭就会陷入贫困;在英美等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国家,其贫困主要来自劳动力市场,若福利体制失效,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和两极分化;在斯堪的纳维亚等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国家,由于就业制度结构变化,受保护人口增加,其国家财政也不乐观,若福利体制失效,可能会导致金融崩溃。4、新贫困的主要代表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单亲家庭、失业和低收入者、少数民族族群以及外来移民。最主要的有三类人:(1)低收入的贫穷工作人口(2)有工作能力却失业的人口(3)女性单亲家庭5、新贫困的主要特征——处于长期失业、低度就业、低薪就业的边缘(1)他们有工作能力,却没有工作,其中不乏曾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2)他们受社会排斥,不被列入社会救助体系(3)在经济全球化下,部分中产阶级被迫落入新贫困群体中(4)新贫困问题更复杂、更难解决,因为它牵涉社会保障、更牵涉劳动就业。二、新贫困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1、新贫困和“旧贫困”的区别(1)产生的原因上:新贫困结构性的,产生在“新经济体系上”;“旧贫困”则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的衰退所导致的。(2)在范围上:新贫困不局限于少数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残疾人、病患者、儿童),还包括有技能的劳动者,甚至部分中产阶级,它可以使所有的社会阶层都陷入不安全;“旧贫困”则一般是弱势群体。(3)内容上看:新贫困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物质缺乏问题,需要面对不充分的社会参与,以及缺乏社会的融合和权利等问题;“旧贫困”一般是物质问题。2、“社会排斥”的内涵及与新贫困的关系(1)社会排斥的内涵:社会排斥是指在多元并且变迁的因素之下导致人们被当前社会中的交易活动、服务及其权利所排斥。其中贫困是最明显的现象。它是个人权利的丧失,以及社会结构的障碍所导致的一部分群体无法获取与公民权相称的资源,表现为个人或群体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2)“社会排斥”与“新贫困”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从内容上看,社会排斥评估也超越了“旧贫困”的概念。他们的区别仅在于新贫困强调不足(inadequate),而社会排斥更强调剥夺(deprivation),阻碍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和使用公私服务。3、新贫困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1)愈来愈多的人依赖社会救助,使失业保险制度在高失业时表现为软弱和不足。(2)失业和就业不安全影响人群较广,包括中产阶级,社会保障对此更显无力。(3)申请社会救助的单亲家庭增加,传统社会保障面临许多新对象。(4)新贫困人群由于其往往具有工作能力、资产等特征而不符合社会救助标准,处于社会保障制度外和相对贫困状态。(5)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基础受到冲击。(福利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是以充分就业为基础的)4、新贫困与社会保障风险管理从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新贫困是目前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都无法涵盖其风险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本章小结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面临许多挑战:全球化、人口老龄化、非典型就业、新贫困等。其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时期,许多福利国家积极探讨改革路径,提出了许多转型策略和方案。人口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加重了各国社会负担,使当前的退休人口领取退休金给付时间比以前更长了;社会保障体系的缴费年数比以前减少了;由于出生率的下降而导致费基不断相对缩小。非典型工作开始成为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需要增加社会保障的灵活性,需要在不排除非典型工作和使从事非典型工作的劳动者不受到“惩罚”之间寻找平衡点,还要应对标准线性的生命历程模式的变革,在政策方面对非典型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变化的生命历程需要作出响应。如今贫困问题开始向有工作能力的人群扩张,向白领群体扩张,于是有了“新贫困”。愈来愈多的人依赖社会救助,更突显失业保险制度在高失业时的软弱和不足;失业或者就业不安全,乃至贫穷
本文标题:XXXX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 第十四章 世界范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