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
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摘要】本文以自然辩证的观点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了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并对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最后文章介绍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对策。【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生态环境2007年10月15日的胡锦涛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我们知道当今世界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遭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那么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对建设良好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那么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保护环境,有助于人们更加认识环境的重要性。一、认识的钥匙——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生态文明作为协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文明,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及意义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理念和行动准则。实际上,人与自然只有和谐共处,社会经济发展才有保障,人类生活在良好环境中,才能保障自己延续和可持续发展。但人类经济发展往往是以自然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生态自然观正是在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性循环的过程中,被人类发现了这种恶性循环,并通过科学分析追根溯源,最终得出生态必须得到保护的结论而形成的。生态自然观的基础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每种物质都跟其他物质有着广泛的联系,人也一样。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关注生态环境,让人类活动符合生态运动的客观规律。拥有了生态自然观之后,人们就可以遵循这些客观规律,不让自己生存的世界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日益恶化。三、现阶段生态环境的恶化正因为现代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已造成人和自然关系紧张的局面,表现为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拥挤、生态失衡等,使人类和大自然的生存都受到威胁。远古姑且勿论,就拿今年2009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来说。2009年02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长江源区生态环境指标恶化补偿试验区方案起草”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是三江源区最重要的一个生态功能区,对我国生态影响范围也最大。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而在2009年2月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市的水污染事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严重不便。盐城市公安部门虽已对该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立案侦查,但水污染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治理。盐城的水危机为后发达地区敲响了环保警钟。当今环境污染和压力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有位西方学者在研究了文明与生态环境关系后认为:“文明越是灿烂,它持续的时间越短。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了这些文明的地方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破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我们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同时,应清醒估计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无论人类还是自然界都没有赢方。四、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也是认识生态文明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恩格斯说过:“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絶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人类不合理活动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促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论,在实践上即为可持续发展战略。(1)生态文化模式的选择解决人与自然矛盾模式的最佳选择,即为生态文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承认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生存都是同等重要,由此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关系;既承认社会物质生产,也承认自然物质生产,使二者和谐、协调地发展;既承认文化价值,也承认自然价值,使二者统一起来。我国近年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利用,大力推行植树造林、緑化荒山,强调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政策和行为,即属文化生态范畴,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必要步骤。(2)制度层面生态文化对策和措施藉助于各种制度决定人对自然界作用的性质和规模,包括政府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制度、法规,使环境问题进入政治结构领域,纳入国家、地方发展战略,强化环境立法和执法等。(3)精神层面生态文化对策和措施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的哲学,亦即生态哲学。教育人们以生态学规律指道自己行为,任何经济活动都应限制在生态允许范围内,不能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大力扶持、发展生态文学艺术,以此作为保护环境、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艺术形式;建立和提倡生态道德、教育社会成员树立自然界价值和自然界权利观念,并在实践上保护所在地区的生命和自然界,保护自然和生命的多样性,节约和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禁止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以此为出发点,制定生态道德的具体原则和行为规范。五、结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既对立又统一的论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建设者要学习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生态文明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人类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参考文献:1、十七大报告2、《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文标题:以自然辨证法浅谈生态文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9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