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浅析自然辨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析自然辨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并强调这个目标所包括的内涵、要求、对策与措施,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七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同树立”等。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它的提出并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不仅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的指南,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而且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都有重大理论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早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里所阐述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强调自然的优先地位的同时,更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如今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我们要站在新的视角,用全新的观点来深刻领会和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胡总书记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发展。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战略目标提出,必将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建设生态文明关乎社会主义政治合法性,站在生态文明的立场揭露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系统的不可调和性,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必然强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根本对立、超越资本主义的高级的社会形态,其政治合法性除了人民民主的民意合法性、社会的宪法之治的程序合法性这一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以外,主要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历史合法性,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决定的。如果把社会主义社会定位于生态文明,现实的社会主义可以获得双重合法性。一方面,从肯定意义上看,社会主义制度在历史合法性上,获得了从人类文明演化意义上的进一步的论证: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新的生态文明的崭新的社会形态;另一方面,从否定意义上来看,把社会主义定位于生态文明,站在生态文明的立场揭露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系统的不可调和性,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这必然强化了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辨证法提出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内在统一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自己和谐的具有“自然——人道主义”的文化精神的理想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将是一个被超越的暂时的历史阶段,取代资本主义的是一个具有自然——人道价值理念的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的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他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任何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他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所说的实际上是一种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和自己之间3种和谐关系的生态文明形态和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根本超越了现代性的范式,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以人为调控者的内在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的有机的身体。“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说个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恩格斯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们实践越多,就“愈会重新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存在了,这种观点是从古典古代崩溃以后在欧洲发生并在基督教中得到最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充分肯定自然界与人的生存的内在统一关系前提下,强调自然界对人的现在性地位,认为人要生存,就要解决吃喝住穿问题,就要从自然界取得生活资料,这就有了人和自然发生关系的“生产力”。马克思不是简单地强调人和工具在生产力中的地位,而也重视“自然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即劳动在无机界发现的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马克思在评述重农学派时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他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在考察地租问题时指出:“在农业中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可能有这种情况:在农业中,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经济补偿甚至还补偿不了自然力的减少,这种补偿总是只能起暂时的作用,所以,尽管技术发展,产品还是不会便宜,只是产品的价格不致上涨得更高而已。”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自然与人类的辩证统一关系还进一步表现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之中,其中最突出表现为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的基础作用。首先,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是由于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提供第一源泉,于是在生产实践中,人类不仅生产出满足自身需求的物质财富,而且在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所以说,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最终根源于感性的物质自然界。其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不开自然界。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了解,人类实践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中所涉及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均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包括作为生产实践主体的人,也是自然界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所以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就具有了绝对重要的意义。最后,人与自然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恩格斯认为,作为社会历史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主要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但也包括全部社会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我们不难看出,以上的地理基础即为感性的自然。生产方式中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由此推动了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最终价值取向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全球性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生态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在人口绝对数量的巨大压力下,如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建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首先,促使人的认识维度的转变,并力争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地最大限度的增加人们的物质财富,而是要将人们从异化的人物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人发展成为具有精神涵养和生态意识的全面的人,以生态的人取代单项的经济的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和谐相处。其次,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各种产业生态化。对于科技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充分肯定科技对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把科学技术称之为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的进步为人们快速地从自然界中攫取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科技利用的功利性和利己性,给自然界带来的是严重的破坏,同时自然把这种破坏又转移到人类自身。与科技悲观论者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可以通过科技的发展,通过促进产业的生态化的途径得以解决,最终实现自然和人类需求的良性循环。马克思主义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层面上认为要变革不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曾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进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并且还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连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物质财富巨大增加的同时,也给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的破坏,要求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的呼声亟待引起文明全人类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指明在未来共产主义的条件下,人的全面的发展和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才能得以实现。综上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与人和自然与社会辩证统一的实践意义基础上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更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思想,不仅科学合理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和应有关系,更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思想。参考文献:1.。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南及其在岭南实证作者许桂灵司徒尚纪2.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宋仲夏3.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透视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姓名:马全占4.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王红梅5.马克思自然观的解读及其意义□葛恒云
本文标题:浅析自然辨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9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