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00题练习-人教新目标版必修4
爱心用心专心1哲学生活100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3.古语说:“智人则哲。”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掌握了哲学,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真正的哲学: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③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B.哲学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基础上C.哲学的发展就是新观点代替旧观点D.哲学要创新就必须抛弃已有的思想材料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哲学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之所以要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因为:A.无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人的全面发展,哲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根据下列材料完成7-8题。①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③存在即是被感知④气者,理之依也⑤上帝创造一切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②③④⑥B.③④C.①②③⑤D.④⑥8.上述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⑤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10.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上述观点属于:爱心用心专心2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11.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1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指:A.哲学决定时代的发展B.哲学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C.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D.哲学促进时代的发展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英国宪章运动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旧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变革。这主要表现在: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不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且在历史观上也是唯物主义的②它是凌驾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③它把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唯物论是辩证的,辩证法是唯物的④它是实践的唯物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16.邓小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了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17.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哲学直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任何哲学都面临着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C.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性变革的先导D.哲学可以培养人们面向现世的乐观向上的态度,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18.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①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9.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自然科学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爱心用心专心3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能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C.马克思主义哲学能解决一切问题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具体方法20.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其最根本的属性是A.革命性B.主观性C.实践性D.客观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①它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理,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②它是最新的哲学成果③它正确地总结和升华了那个时代的具体科学④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了哲学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对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物质的,人们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物质的,人们不太容易接受,其原因是: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没有规律的D.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2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本意是指: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存在于客观实在之中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标志24.“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25.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26.“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可见,慧能认为: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27-28题。2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爱心用心专心428.“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诡辩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9.“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共同之处是肯定: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统一的发展着的物质世界B.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C.人生历程体现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30.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1.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3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导弹、宇宙飞船等能够自动控制,达到预定目的。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33.“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D.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3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A.物质的决定作用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35.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发现了门捷列夫元周期表上的第114号超重元素,新元素的原子量为289。送一发现填补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个空白。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36.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本本主义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要反对从变化的实际出发爱心用心专心53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C.诗人的认识受到他自己的心理感情的影响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38.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D.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39.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实践:A.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C.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40.“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①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③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④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4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哲学生活100题练习-人教新目标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9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