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3最后一次讲演R·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2.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体会演讲语言爱憎分明的特点。(重点)3.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难点)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新课导入这是扮演的谁呢?他又在干什么呢?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着和战士,湖北浠水人。走近作者有诗集:《红烛》《死水》。臧克家写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被选入教材。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背景介绍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诬蔑()屠杀()恐怖()挑拨离间()召开()卑鄙()wūmiètúkǒngbōjiànzhàobǐ赋予()卑污()wūyǔ字词积累解释词语卑劣诬蔑卑鄙挑拨离间赋予蛮横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搬弄是非,破坏团结给予(态度)粗暴而不讲理卑鄙恶劣整体感知闻一多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篇文章中作者情感辐射到哪些对象?各是什么情感?反动派牺牲者听众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3):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4、5):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第一部分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指什么?两个最字有什么作用?指李公朴先生遭特务暗杀的事。这个感叹句连用2个“最”字,表达了对反动派无比的痛恨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设问句,一方面质问敌人,一方面引起听众的思考,激发大家愤怒的情感“打”“杀”“暗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2段:“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就站出来!你出来讲!”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作用?用第二人称表述,当面质问特务,表达感情更直接,打击力度也更加强烈,表达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连用3个无耻有什么作用?用反复的修辞,连用了3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并且用反动派的无耻反衬李公朴的光荣,爱憎分明。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第2部分“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出来”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了对发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以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指“敌人”。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合作探究第3部分“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有什么作用?作者用因果关系的句子,强调了“真理”对于正义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勇往直前。文末表达了闻一多怎样的斗争决心?•表达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这篇演讲词为了传达这种感情,在行文上用了那些方法?句式;人称多变;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修辞。句式:感叹句——情绪激昂,短兵相接;反问句、设问句——语气凌厉,怒不可遏。人称多变:“我们”表现了演讲者与人民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你、你们”面对面毫无畏惧向敌人挑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流露出对敌人极端愤怒和轻蔑的情绪;“你们、我们”相间表达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褒义——光荣、宝贵、骄傲、光明;贬义:无耻、卑劣、卑鄙、疯狂、挑拨离间。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文章主旨完成历史任务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事件暗杀李公朴为何被暗杀争取民主和平真理是一定胜利的发扬云南人民的光荣传统随时准备牺牲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小结随堂检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文中“你们”指的是,“我们”指的是。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演讲者和广大人民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A.设问句,B.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本文标题:13-最后一次讲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3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