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红外光谱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红外光区的划分: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0.75~1000µ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2.5µm),中红外光区(2.5~25µm),远红外光区(25~1000µm)。1、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2、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区。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由于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3、远红外光区,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跳跃、振动—转动跳跃、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很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此外,还能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但由于该光区能量弱,除非其它波长区间内没有合适的分析谱带,一般不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曲线或T~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则为谷;横坐标是波长(单位为µm),或波数(单位为cm-1)。红外光谱的特点: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是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由于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该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方法之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因为分子振动能级差为0.05~1.0eV,比转动能级差(0.00010.05eV)大,因此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但为了讨论方便,以双原子分子振动光谱为例说明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若把双原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作两个小球,把连结它们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以-2-忽略不计的弹簧,则两个原子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间谐振动。目前主要有两类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和Fourie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被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利用麦克尔逊干涉仪将两束光程差按一定速度变化的复色红外光相互干涉,形成干涉光,再与样品作用。探测器将得到的干涉信号送入到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化的数学处理,把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目前比较精确且能方便实现的等光程差点的选取方法是激光计量光程差法,利用动镜移动使计量激光光束产生干涉,固定的干涉点就是等光程差点。该方法选取等光程差对利用机械控制动镜做匀速运动要求不高,其精度只与激光本身的单色性有关。ChateauneufFrancois等人对红外光谱仪测量误差进行过分析[4],提出的计量激光单色性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对由激光单色性造成的具体光谱测量误差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尚无研究报道。影响激光单色波长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单频指标和稳频指标。单频性能表征激光器输出线宽的大小,稳频性能表征激光器输出所发生的频率漂移。激光输出的线宽和频率的漂移都会引起激光波长的漂移,造成光程差误差和光谱测量误差。所以光谱仪的光谱测量误差与计量激光器的单稳频指标特性密切相关。本文详细讨论了激光单稳频指标对光谱仪光谱测量误差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激光器单稳频指标与光谱仪光谱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红外光谱法广泛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或IR)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波长780-2526nm的光谱区(波数为12820-3959cm-1)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从20世纪50年代起,近红外光谱技术就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随后的20多年中进展不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消除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红外光谱在测试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人们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数字化光谱仪器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结合标志着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形成。数字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商品化。近年来,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技术获得了巨大发展,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对推进生产和科研领域的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是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测量信号的数字化和分析过程的绿色化使该技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实时在线分析领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已被普遍接受,例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采用近红外法代替凯氏法,作为分析小麦蛋白质的标准方法。TJ270-30A型双光束比例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3-TJ270-30A型双光束比例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是国内第一台采用计算机直接比例记录原理的高性能红外分光光度计产品,TJ270-30A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填补国内空白,TJ270-30A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TJ270-30A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占据国内红外仪器的主要市场。TJ270-30A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实现了人机对话,操作简单,功能完善,TJ270-30A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可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化工、医药、环保、教学、材料科学、公安、国防等各个领域,是科研、生产、教学不可缺少的分析测试仪器。现在应用于纺织纤维鉴别的红外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制成的。其鉴别原理是当通过物体后的入射光经棱镜、光栅等单色器使光波色散,把复合光分为单色光,并按波长顺序排列到狭缝平面上并由检测器接受其信号,依次对单色光的强度进行测定,即得到样品的吸收光谱图。以前使用的红外光谱仪由于扫描的每一瞬间只有极窄的一段光波落在检测器上,灵敏度和检测速度均受到限制。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使光谱信号做到“多路传输”,并将干涉信号经傅立叶数学变换转换成普通光谱信号。TJ270-30A型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特点:1、在国内首次采用计算机直接比例记录原理2、采用一块高能量双闪耀光栅覆盖整个工作波段3、采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4、采用国产红外接收器件,保证了仪器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因此,能在同一时刻收集光谱中所有频率的信息,在一分钟内能对全部光谱扫描近千次,因此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对大量纺织纤维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以掌握它们的红外光谱特征,可以实现对混纺织物比例的定量分析。红外光谱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是研究表征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其它方法相比较,红外光谱由于对样品没有任何限制,它是公认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在分子构型和构象研究、化学化工、物理、能源、材料、天文、气象、遥感、环境、地质、生物、医学、药物、农业、食品、法庭鉴定和工业过程控制等多方面的分析测定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当代红谱技术的发展已使红外光谱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对样品进行简单的常规测试并从而推断化合物的组成的阶段。红外光谱仪与其它多种测试手段联用衍生出许多新的分子光谱领域,例如,色谱技术与红外光谱仪联合为深化认识复杂的混合物体系中各种组份的化学结构创造了机会;把红外光谱仪与显微镜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红外成像技术,用于研究非均相体系的形态结构,由于红外光谱能利用其特征谱带有效地区分不同化合物,这使得该方法具有其它方法难以匹敌的化学反差。
本文标题:红外光谱的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4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