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国高等教育2002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A.《论语》B.《易》C.《荀子》D.《礼记》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自然环境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A.西周B.东周C.汉朝D.明朝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两宋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A.黄帝B.高车部C.鲁班D.伏羲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A.西周B.战国C.秦朝D.唐朝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A.郑国子产《刑书》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D.汉《九章律》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A.老子B.庄子C.墨子D.孔子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A.24个B.20个C.16个D.12个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A.章炳麟B.吴稚晖C.鲁迅D.钱玄同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A.贺麟和冯友兰B.梁赖溟和熊十力C.唐君毅和牟宗三D.余英时和杜维明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宗法制B.监察制度C.科举制度D.法律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A.土地的开垦B.水利的兴修C.运河的开凿D.沙漠的治理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A.丞相B.太尉C.尚书D.御史大夫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A.《针炙甲乙经》B.《千金要方》C.《千金翼方》D.《伤寒杂病论》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唯一性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A.仁爱孝梯B.谦和礼让C.重义轻利D.真诚有信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A.北方话B.南方话C.客家话D.吴语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A.识字教学B.写字教学C.句子训练D.作文训练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A.对联B.字谜C.预言D.姓名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广义文化27.新石器时代28.摊丁入亩29.宗法制30.语言崇拜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全国高等教育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选题BCDADABCBDCAABC二、多选题16.ABC17.ABD18.ABCD19.BC20.BCD21.ABC22.ABCD23.ACD24.AB25.ABCD三、名词解释26.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7.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28.摊丁入亩:一条鞭法在清朝进而变为“摊丁入亩”-“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赋税制改革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明清特别是清朝中期以后的社会发展,是受惠于康熙雍正年间的改制的。但不论是一条鞭法还是摊丁入亩,都不过是两税法的延续,其立意不过是在国家税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增加朝廷收入,其政治观念的内涵仍未摆脱重农主义范畴。29.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30.语言崇拜:原始人类富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四、判断题×√×√√五、简答题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1)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地区联系在—起。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而汉水、淮河更是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2)地理通道给人以交通的便利。与一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三条南北交通线共同构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些都形成中国大陆内在的统一性。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答:清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有巨大的成就,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戏剧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艺术上的不朽之作。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答:1市,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为市。2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叫作墟。3集,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的日期。4会,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发展成庙会。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答: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入。科举考试的价值导向与精神意旨对社会文化形态发生着直接影响:1、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2、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1、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2、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答: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是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的“儒家复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西方化”,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一无是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儒学复兴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文化复兴=儒学现代化”。“综合创新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综合创新”。六、论述题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答: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性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即分封制。特点:1、分封制的实施主要在周初,以后陆续也有,直至晚期的宣王朝。2、作为一种制度,它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姓人生存的权利。3、分封实际上形成了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4、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它超出制度本身的意义,是上古文化局面的开辟,到春秋战国时期,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激荡出了灿烂的“百家”文化。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答:1、有鲜明的时代性。2、有浓郁的民族性。3、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5、有深广的群众性。6、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本文标题:全国高等教育2002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4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