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返乡调查之婚俗文化专题调查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调查时间:2015.12.30--2016.1.2调查方法:实时取样、实地感受、以及访谈调查目的:婚姻是人生一大重事,儿娶女嫁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很重大的事情。泌阳人对办这样的喜事是很讲究的。从说亲、相亲、定亲、结亲一系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不成文而又家家都遵循的规矩。延续至今,有些内容简化了,但大体框架没有改变,近年来还增添了一些新内容。为了更加了解婚礼的一系列过程,我特意参加了朋友、亲人的婚礼,从头到尾的去深入调查。我还去婚礼上做司仪,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传承并发挥精华的部分,舍弃落后闭塞的部分,与时俱进地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调查结果:先介绍一些称谓或名词:东家:自古以东为大、为上,所以东家即主人。在这里是办喜事的人家,包括男方东家、女方东家,一般称辈分长的为老东家,称辈分低的为少东家。支客:东家专门请来负责除婚礼主持外的整个喜事流程的指挥官。支客在乡村里一般都有一定活动能力,为人大方又热情,德高望重且有多年酒席筵前的应酬经验。响儿:亦称乐队,一般包括四个人,一人吹唢呐,两人吹笙,一人敲梆子或者金锣。唢呐是主乐器,一般是年轻小伙子来管;笙、梆子或金锣是辅助乐器。响儿中一般至少一名女性成员,因为舞蹈也是响儿的功能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表演魔术、耍杂技、演唱流行歌曲、经典豫剧、灯光设计等。礼仪:即礼仪公司或礼仪团队,主要负责婚礼流程策划、婚礼现场布景、摄像、刻录光盘等,一般包括策划师、司仪、摄像师、音响师等。所以说在有些方面与响儿的功能有所重合,甚至可以取代响儿的地位。司仪:婚礼主持人。打毡人:也叫扛毡人,一般由红娘担当,也可由能说会道人担当。封子:指红包大伯子哥:新郎官的已经结婚的并且最好已经有一男半女的堂哥或者表哥。四季之水:绿茶、红茶、橙汁、营养快线。以婚礼的举办为界点,按时间顺序将当地的结婚习俗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描述,即婚礼前的准备、婚礼进行时、婚礼后的活动。一、婚礼前的准备1.定亲: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后,买三金,置办各种结婚用品。2.温床:婚礼前一天晚上,在布置一新的洞房中,由支客主持、由新郎的大伯子哥执行的为新人铺床的仪式,毯子、被子、床单一层一层地铺,再摆上一对“鸳鸯枕”,并用被子叠成一对双胞胎。最后由新郎爸妈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洒满新人的床,寓意“早生贵子”。3.迎亲:由男方在婚礼当天派出一支娶亲队伍,到新娘家里迎娶新娘时间:婚礼当天早上出发,一般5点到9点时间不等,视路途远近。有些情况,新娘是外地人,则婚礼前一天晚上一般安排住在附近的酒店里。人员:一般根据女方情况来定。人数:去时要单数,回来时加上新娘是双数。车辆:一般六辆、八辆、九辆、十二辆占多数,越多越有气场,都贴上喜字、用气球、蝴蝶结装扮。其中一辆是花车,,装扮得最漂亮,即要载新娘的车。车的颜色一般要求全是黑色,也可以让排头的一辆是白色,象征“白头偕老”路线:去时与回来的路线不能一样,即绕一个圈,不走回头路。礼品:四样、六样、八样均可。三请:新娘坐在闺房里,迎亲队伍收拾好嫁妆以后,要三次有请千金出阁上轿,每次打毡的都要给迎亲人员发一道封子,第三次新娘才能出来。二、婚礼进行时:在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当地的主流婚礼仪式采取中西合璧的流程。中式婚礼: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夫妻双双入洞房、喝交杯酒等。西式婚礼:新郎献花、问愿、交换戒指、烛台许愿、酒台立誓等。场景描述:两个主体,即典礼台、幸福门,一条红地毯将两个主体连在一起。典礼台的一侧是烛台,另一侧是香槟塔,典礼台的背景是大型婚纱照喷绘,或者是布料帷幕,颜色多用红、紫、白。大致婚礼流程如下:起始新郎新娘并排站在幸福门下(男左女右),新郎手持一束手捧花,新娘头盖红盖头。1.登场:首先是新郎官也登上典礼台,之后新郎去幸福门处献花并同新娘一道登场2.掀盖头,赞新人3.问愿:你是否愿意以婚礼的名义娶你对面的女孩/嫁给你对面的男生,无论顺境遇逆境,无论贫穷或富贵……4.拜天地,交换婚戒5.证婚:请媒人或者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宣读民政部公文以及证婚词6.点燃蜡烛,许愿,夫妻对拜7.浇酒或是四季之水,立誓,喝交杯酒8.父母登场,拜高堂,敬孝心酒,改口9.幸福一家人感谢来宾,三鞠躬,新娘撒喜糖10.合影留念,退场三、婚礼后的活动1.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在洞房中,会有家族内的男童为新娘端去鸡蛋荷包和洗脸水,新娘会为其发红包。2.年轻的朋友们闹洞房,如啃苹果,滚鸡蛋等。3.新娘换礼服。4,酒宴开始,新郎新娘逐个客人敬喜酒,新郎的至亲长辈要送红包调查收获:在家乡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这么系统全面地对当地婚俗文化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不仅填补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空白,而且能够以另一种身份和另一种心情来再次体验家乡的文化魅力与热情,真是难忘的经历。长期以来,家乡的婚俗仪式都在接受时代的考验与洗礼,这就要求我们加以批判地去继承,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发扬传统的时候也要敢于接受移风易俗,与时俱进!调查人:一ijiangtan
本文标题:家乡婚俗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5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