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体育活动课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向后转走(齐步)2.迎面接力跑教学目标:1学会向后转走(齐步)动作,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和集体行动的能2发展速度和奔跑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2.队列练习:立正、看齐、稍息。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广播操(8*2)二、基本部分:(28)1.向后转(齐步)(1)动作:听到口令后,动令落在右脚上,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向右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转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2)教师讲解示范。(3)练习方法:学生集体练习。(4)注意事项:1.教学时应把动作要领讲清楚,示范要正确,可将动作分解教学。2.口令要准确,力求做到规范清楚、宏亮。2.迎面接力跑(1)方法:接棒人站在起跑线后,右手前伸准备接棒,传棒人以右遥将棒竖起,传给接棒人,接棒人握棒后,迅速跑向对面。(2)组织教学: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5米的并行线作起跑线。成纵队相对站立在两端的起跑线后(3)要求:1.传递棒时不准抛,传棒失落由传棒人拾起继续进行。2.严格遵守纪律,遵守规则。三、结束部分: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障碍跑2、游戏:投球过网教学目标:1通过障碍跑,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2通过投球过网游戏,发展学生的投球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2队列练习:向左(右)转弯走。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徒手操6节。二、基本部分,(28')1障碍跑(1)动作,在跑动申,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灵活协调地越过不同类型的障碍。在40米范围内,绕过间隔为2--3米的一组标杆,跨过一条壕沟,钻过栏架和跳过一定高度的横杆。遇到障碍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地改变速度,并注意安全。(2)教师讲解示范。(3)练习方法: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分组练习。(4)注意事项:1.在场地上画两条15米的跑道,在其中一条跑道上插几根标志杆(间隔为2--3米),离最后一根标杆一米处设一条壕沟(宽80--100厘米)。再在终点线的申心处插一棍标杆作为转转折点,在另一条跑道上放一块垫子,设置两个(间距5一-6米)一定高度的横杆(高度为40--60厘米)。2.练习1-2次后,可进行教学比赛。3.严格遵守规则和纪律,注意安全。2游戏:投球过网(1)方法:参加游戏的分成甲。乙两队,每队6人,各自站在本方场地内。每队各有1人手持小篮球(或小排球)站在发球区,其它人分两排(前排3人后排2人)站立,游戏开始,两队持球人用力投球过网(或绳),双方其它队员都可在本方的汤地内接球并尽快投球过网(或绳)。若两球同时在一方场地上,对方得1分。得分后换人发球重新开始。每队6人依次发球后,以得分多的队获胜。(2)规则:1.投球出界,球不过网(绳)或从网(绳)下穿过,对方得1分。2.一球在本方空中,一球落在本方场地上,不算对方得分,两球相撞,均不得分,重新发球开始。(3)注意事项,1.画两个排球畅地,立柱挂网,无网可用绳代替。2.遵守规则,服从裁判。三、结束部分(4)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后蹬跑2.游戏;互相帮助教学目标:1·掌握后蹬跑技术,发展腿部力量。2·通过互相帮助游戏,培养负重快走的能力,发展下肢力量。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2·队列练习:纵队、横队。齐步走,向右转走。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双人操6节。二、基本部分:(28')1、后蹬跑(1)动作:后蹬跑对于发展腿部力量,改变跑的后蹬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后蹬时,上体稍前倾,前脚掌用力蹬地,使蹬地腿伸直,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然后大腿下压,用前脚掌着地,两臂自然地前后摆动。(2)教师讲解示范。(3)练习方法:1、双手支撑墙上或器械上,做原地后蹬和前摆腿的练习,要求蹬地充分,另一腿屈膝向前上方摆动。2、原地单腿交换跳,蹬地要充分,动作要协调。3、慢速度地行进间的后蹬跑。要求后蹬充分,摆动腿积极下压,前脚掌着地,动作要有弹性。4、在地上放若干个间隔1米左右远的实心球从球上跨过,要求后蹬充分,抬腿送髋。5、画两条20-30米长的跑道,学生成二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每组按顺序练习。(4)注意事项:要掌握支撑腿后蹬充分,摆动腿积极前抬送髋动作。2.游戏:互相帮助(1)方法:参加游戏的分成两人一组,y一前一后站在起点线后。游戏开始,前面的人将后面的人背起,向预先放置的标志物前进,到达标志物后,两人互换,绕过标志物,再背回起点线。以先回到起点线的组为胜。(2)规则:背者在途中可站立休息,但被背的人身体任何部位不得着地。(3)注意事项:1、在场地上画10--15米长的两条跑道,并设置两个标志物,学生数名。可增加场地进行。2、教师统一发令,注意安全,严格执行规则。三、结束部分:(4')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双人跳绳2.游戏:运球传球接力教学目标:1、掌握双人跳短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力和灵敏素质。2、提高运球与传球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2队列练习:向左转走。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徒手操6节。二、基本部分:(28')1.双人跳短绳(1)动作:两人摇绳,一人并脚跳。跳绳人左(右)手握绳,将绳放于体后,人面对跳绳人右(左)手握绳,其中一人喊:“预备一跳”后,两人同时摇绳,跳绳人立即并脚跳起,连续跳多次,摇绳人计数。按规定次数,跳完交换位置。(2)教师讲解。(3)练习方法,两人一组,分散站在场地上,一人跳,另一人协助摇绳并计数,然后轮换。2、游戏:运球传球接力(1)方法: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每队再平分为甲、乙两组,每两组面对面而错开站在线后,各甲组排头手持小篮球。游戏开始,持球人立即向对面的小圆圈运球前进,到达圆圈内做急停转身,用双手传球给乙组排头,自己站到乙组排尾。乙组排头接球后。按同样方法进行,直到全队做完。以先做完的队为胜。(2)规则:1、必须按规定的路线、方向、运球、传球。2、运球或传、接球时失误,应由失误的人拾起球从失误地点继续进行。3、不得持球跑或双手同时拍球。(3)注意事项:1、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技术情况进行辅导。2、课前在场地上划相距10--12米的并行线,并在线前划一个直径1米的圆圈。2、采取三局两胜,严格执行规则。三、结束部分:(4')1、整理放松;2、小绪、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臂交叉跳绳2.游戏:截住空中球教学任务:1.掌握臂交叉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2.通过截住空中球游戏,培养机智、反应和传接球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2.队列练习:四面转法,横队齐步走。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绳操6节。(1)伸展运动:(2)下蹲运动:(3)体转运动:(5)体前屈运动:(6)全身运动:二、基本部分:(28')1.臂交叉跳绳(1)向前摇绳臂交叉跳绳(并脚跳)动作:两手握绳的两端,绳由体后前摇,当绳摇到前上方时,两臂迅速体前交叉,同时向后快速抖腕(前臂外旋),两脚立即跳起,绳通过再摇至头上方时交叉两臂还原,用同样方法连续跳。(2)向后摇绳臂交叉跳绳(并脚跳)动作:两手握绳的两端,绳由体前向后摇,两脚立即跳起,两臂由下向上在体前交叉,同时快速抖腕(前臂内旋),两脚立即跳起,绳通过两脚,交叉臂还原,用同样方法连续跳。(3)讲解示范。(4)练习方法:分组练习。(5)注意事项:教师应掌握学生练习的次数、速度、时间,每次练习后要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做放松活动。2.游戏:截住空中球(1)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分成几组,各组指定两人先站在圈内,其余的人均匀的站在圆圈外,游戏开始,圈外的人相互传接小球,圈内的人积极抢截。截住球后,与传球失误的人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2)规则:传球不得进圈,不得递球。(3)注意事项:1.课前在场上画2-4个直径5-6米的圆圈,把学生分成2-4组进行练习。2.游戏前,教师应讲解示范抢断的动作要领,并组织练习。3.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提高密度和效果。4.对体弱的学生适当照顾。三、结束部分:(4')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第六课时教学内容:1.互射2.4-5分钟定时跑教学任务:1.通过互射游戏,培养学生灵敏、反应和掷准能力2.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提高耐久中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8')1.开课式。2.队列练习:横队、纵队齐步走。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徒手操6节。二、基本部分:(28')1、游戏:互射(1)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分为人数相等垢甲,乙两队各队分散站在本队的场地内。游戏开始,先由甲队用沙包向乙队投击,乙队接住或沙包回击。击中对方身体得1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胜。(2)规则:1.投击和躲闪必须在场内进行。2.只准投击头以下部分。(3)注意事项:1.在场上画几似排球场地,视人数多少分成双数组进行比赛。2.教师要启发学生互相配合巧妙用沙包击中对方,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善于判断及时躲闪。3.根据情况可以增加沙包数目,提高学生积极性。2、4-5分钟定时跑(1)动作:4-5分钟定时跑上一种规定时间的耐力跑。开始练习时,可用中等以下速度匀速跑动,坚持跑完4-5分钟。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变速跑,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的距离越长越好。跑时,用全脚掌着地,然后过渡到前脚掌后蹬离地,动作要轻快,步幅要均匀,呼吸要有节奏。(2)讲解示范。(3)练习方法:成纵队集体练习。(4)注意事项:教师随时观察学生情况,对体弱学生要区别对待。三、结束部分:(4')1.整理放松。2.小结、讲评。3.宣布下次课内容。4.下课。
本文标题:五年级体育活动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6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