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第二章社区护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Commu-nity2009.06.03chenpy第二章社区护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复习:何谓社区护理?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整个社区,以“六部分人群”等为重点,融“六位”为一体的基层护理服务。主要内容一、护理程序二、人际关系与沟通三、流行病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四、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案例一天早晨你出门骑上自行车出门上班,途中自行车轮胎爆了,在这种境况中,你会如何有效处理这次问题?评估:时间、自行车、路程等诊断:可能无法按时上班计划:打电话、求助别人等实施:评价:目标实现吗?有效解决问题?措施无效?一、护理程序程序:是指一系列朝向某个特定目标的步骤或行动。护士为服务对象提供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它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和动态变化的过程。NursingProcess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一:评估收集社区有关健康问题的有关资料目的: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诊断评估的内容1.社区环境a.自然b.社会2.社区人口a.组成b.数量及密度c.增长趋势与流动率d.健康状况3.社区卫生资源评估方法1.社区实地考察2.重点人物访谈3.问卷调查4.系统调查5.查阅文献6.参与式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资料复核2.资料分析3.报告评估结果二、诊断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现存的问题:–疼痛:术后伤口引起–便秘:与摄入饮食失平衡有关•潜在的问题:–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有关–潜在的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人长期卧床有关•健康的问题: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三部分陈述•P—护理诊断的名称•E—相关因素•S—临床表现,主要是症状和体征•排便异常(P):便秘(S);由生活方式改变引起•营养失调(P):肥胖(S);由于饮食过多引起•排便异常(P):腹泻(S);由于消化不良引起•二部分阐述(PE公式)•护理诊断名称(P)•相关因素(E)•焦虑:由于医疗诊断不明引起•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一部分陈述•只有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潜在的精神健康增强•潜在的婴儿行为调节增强护理诊断陈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尽量用NANDA认可的护理诊断名称•避免把临床表现误作为是相关因素•疼痛:胸痛:与心绞痛有关(错)•疼痛:胸痛:与心肌缺氧有关•一个诊断只针对一个健康问题•应以收集到的资料作为诊断依据•应为护理措施提供方向•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三、计划护理计划是以护理诊断为依据,设计如何满足病人的需要、增加病人的舒适、维持和促进病人的功能和促进病人康复的动态决策过程。•指定护理目标的意义:可以明确护理工作的方向1.护理诊断的排序优先顺序和量化2.制定目标3.拟定护理措施4.计划成文制定目标SMART•短期目标(一周以内)•长期目标(一周以上)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评价时间如:住院期间病人的皮肤保持完整无压疮(1)目标主语必须是护理对象或护理对象的一部分(2)目标必须具有现实性、可行性(3)目标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4)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内的,是通过护理措施可达到(5)一个目标中只能出现一个行为动词(6)应让护理对象参与目标的制定3.制定目标的原则制定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的类型•依赖性护理措施•相互依赖性护理措施•独立的护理措施•制定护理措施的原则及注意•护理措施切合实际、确保安全、符合病情•护理措施要依据护理目标而定•护理措施制定前应与社区人群协商•护理措施应符合科学性护理计划的撰写•指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以一定格式写出来•表格式•标准护理计划四、实施•实施是执行护理计划的过程•实施前的准备C做什么C谁去做C怎样做C何时做•实施•实施后记录•收集资料比较资料与目标并做出判断目标完全实现;目标部分实现;目标未实现•修订护理计划:停止、修订、删除、增加五、评价评价形式1.过程评价2.结果评价第二节人际关系与沟通1.人际关系概念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各种心理上的关系2.沟通信息的交流沟通的过程1.信息发出者2.信息3.编码4.渠道5.解码6.信息接受者7.反馈沟通示意图信息发出者编码信息接收者渠道反馈解码信息信息信息信息沟通的特征1.互动性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活动2.动态性3.不可逆性信息不能收回4.社会性运用符号系统沟通思想沟通的方式1.语言口头;书面2.非语言姿势、表情、动作等1.口头:最常见直接、迅速的交流信息,及时获得反馈2.书面:传递复杂、全面;无时空限制查对、保留二、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技巧1.注重第一印象2.倾听3.交谈技巧4.善用非语言沟通1.自我介绍2.记住服务对象的名字,称呼3.注意形象1.花时间2.聚精会神3.保持距离和交流4.不要打断5.适当给予反应6.听出“弦外音”有效的倾听听(listen):对声波振动的获得倾听(hear):对信息的理解1.使目光接触。2.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微笑及恰当的面部表情。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4.适当的提问。5.复述对方的意思。6.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7.不要多说。8.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苏格拉底1.充分的准备:时间、目的、了解基本资料2.注意提问的方法3.恰当的反应4.总结5.记录1.面部表情2.目光接触3.身体姿势4.仪表5.人际距离6.触摸1.亲密距离:0.5触摸2.个人距离:0.5-13.社会距离:1.3-44.公众距离:4三、影响沟通的因素1.个人因素a:生理b:情绪c:认知d:性格e:社会文化2.环境因素四、沟通中的障碍1.突然改变话题2.勿忙下结论3.不恰当的安慰、解释,虚假的保证第三节、流行病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策略的科学。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因、疾病的发展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研究范围1.观察疾病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2.探索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制定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地区:克山病时间:痢疾人群:腮腺炎观察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容易患某种病重治轻防、只治不防预防为主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2.实验法A.现场实验B.社区实验C.临床实验描述性研究(基础步骤)利用已有的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得到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及特征真实的展现出来。(疾病监测记录、病历、体检记录、居民健康档案)A.现况研究(最为广泛)B.筛查C.生态学研究概念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和有关因素同时进行调查,研究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用途1.了解疾病的分布特征2.提供治病因素的线索3.疾病和危险因素监测4.评价防治效果5.早期发现病人6.确定有关生理指标和参考值范围7.进行社区诊断研究类型1.普查2.抽样调查普查: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全面调查或检查。前提:患病率不能太低;有简单而准确的检查手段;对查出的病例有可行的治疗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注意的问题1.明确的普查范围2.统一时间和期限3.使用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需统一固定4.使漏查率尽量小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概率或特定的方法抽取某研究人群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结果推测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不适用患病率低的疾病;不适用个体变异较大的疾病抽样误差筛查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初步检查,不能将结果作为诊断依据生态学研究以人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而进行暴露和疾病关系的研究研究对象:群体作用:发现病因线索,做出推测,不能推断因果联系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随机数字表2.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间隔抽取调查单位3.分层抽样层间差异大,层内差异小时最适合4.整群抽样缺点是抽样误差大5.多级抽样抽样方法的综合运用三、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结果解释一、资料收集的内容1.个人的基本情况2.职业情况3.生活习惯及保健情况4.妇女生育情况5.环境资料6.人口学资料二、资料收集的方法1.常规登记和报告资料2.专题询问调查与信函调查3.临床检查资料三、资料的整理分析1.核查2.整理3.计算各种指标4.分析四、结果解释分析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最常用、最基本)一组病例组、一组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的情况,比较,判断有无联系2.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是加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根据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病因(或保护因子)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组别,然后在一定期间内随访观察不同组别的该病(或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或大剂量组)的率显著高于未暴露组(或小剂量组)的率,则可认为这种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并在符合一些条件时有可能是因果联系。二、实验法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施加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或安慰剂,通过观察、比较两组研究结局的发生情况,对该干预措施的效果作出评价。最大的特点:人为干预措施;前瞻性研究;要求高、实施难度大较严格的平行对照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药物和疗法的效果评价遵守人体实验的道德标准和医学伦理学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中被检验的是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而试验中用来检验的是已经存在的事物,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通过使用、试用来进行。1.现场试验: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干预,评价该项干预措施对疾病预防的效果。(最常用)2.社区试验:选择不同的社区,以人群为单位分别施以不同的干预措施,评价这些措施效果的试验针对整个社区饮水干预及环境干预3.临床试验为了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对某疾病的治疗效果,将患该病的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评价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对照组可以给安慰剂或常规药物或疗法,也可以不施加任何措施,追踪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随机化分组、盲法1.有效率治疗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2.治愈率3.生存率4.保护率5.效果指数三、社区护理中应用流行病学的作用1.收集和利用各种流行病学资料人口资料罹病资料死亡资料2.经常性、非正式的观察研究3.实施完整科学设计的流行病学研究A.找出、确定社区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B.拟定计划需有具体的指标数据C.收集资料并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第四节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方法社区护理中常用的统计指标一、常用的生命统计指标生命统计:动态人口统计1.死亡率2.某病死亡专率:因某种病因所致的3.婴儿死亡率4.新生儿死亡率死亡率: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人群中发生死亡的频率死亡率=某地某年死亡人数/当地平均人口数*1000/1000某病的死亡专率=某年因某病死亡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k婴儿死亡率每年1000名出生儿中不满周岁婴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率是从出生至不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数与全年活产数的比值(二)常用疾病频率指标1.发病率2.罹患率3.患病率4.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结果。发病率=统计期间某病新发生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衡量较小范围人群中在短时期新发现病例的频数罹患率=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患病率:某个时间内某病的病
本文标题:第二章社区护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6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