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请下载附件,并在附件的基础上修改文章,不要用您自己的稿件,好多地方我们已经作出修改,您继续用您自己的稿件的话导致我们前期工作全白做了26621E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钱虹广西梧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梧州543000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研究的报道,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分析研究现状。目前众多研究报道指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等方面,并在转基因治疗、胰岛素增敏效、胰岛素三维结构、糖尿病综合防治体系及外科手术、干细胞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关键词:糖尿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CurrentSituationandProgressionofDiabetesQIANHong.(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WuzhouPeople'sHospital,WuzhouGuangxi543000,China).Abstract:Thispaperreviewandsummarizerecentreportsondiabetesresearchathomeandabroad,frompathogenesis,diagnosisandtreatmentandotheraspectsofanalysisofthestatusquo.Atpresent,manyresearchreportsthatdiabetesisgeneticfactors,theresultsoftheirownimmunesystemfactors,andenvironmentalfactors,andresearchondiabetestreatmentfocusedondiet,exercisetherapyanddrugtherapy,etc.,andingenetherapy,insulin-sensitizingefficiency,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ofinsulin,diabetesandintegratedcontrolsystemsurgery,stemcelltherapyandachievedabreakthrough.Keywords:Diabetesmellitus;Pathogenesis;Diagnosis;Treatment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因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的以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社会的老龄化、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糖尿病在我国日益恶化。卫生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4亿糖尿病患者,并呈现发病率升高、患者年轻化的趋势[1]。加强糖尿病研究体系的建设、促进糖尿病病情防控机制的建立已成为我国医学工作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糖尿病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等研究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其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有效促地进了糖尿病工作的深入发展,形成了糖尿病研究的良好格局。现对近年来关于糖尿病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和归纳,探讨了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糖尿病的研究现状1.1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种类型:1型、2型及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目前对于各型糖尿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众多研究都指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欧阳良良等[2]指出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遗传易感性导致胰岛素细胞被破坏,进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而运动缺乏、营养失衡、环境污染及衰老等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从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分子机制来看,能量代谢紊乱、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受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信号通路下调、炎性反应以及中枢调控紊乱等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有学者通过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6例对照受试者的基因组DNA进行直接测序,并确定高迁移率族蛋白A1基因变异体的基因多态性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A1基因变异体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其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易感位点,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4]。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普遍认为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孕周的增加,由胎盘分泌的各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及细胞因子的分泌量逐渐增多[5];二是由胎盘分泌的蛋白溶解酶——胰岛素酶增加,其对胰岛素有降解作用,进而使胰岛素失活,从而使正常妊娠具有糖尿病倾向[6]。1.2糖尿病的诊断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颁布了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并于1985年对其进行修改,而后成为世界公认的诊断1型糖尿病的标准和分类方法。[7]关于1型糖尿病的大型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各项研究的入选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但迄今为止,尚无诊断1型糖尿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对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198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7]。临床针对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儿童患者,而针对成人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研究相对较少。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8]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及大型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并参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型糖尿病指南》[9]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界定,并为全国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临床上也常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2003年的标准[8]。下面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妊娠糖尿病吗?表达不准确,分不清是妊娠还是普通糖尿病,请明确!传统上,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当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3h血糖中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在第71届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上,Banting奖得主BarbaraE.Corkey教授指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原因而非结果[9]。对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导致美国糖尿病学会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相关调整,主要变化在于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后3h血糖中任何1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正常值时,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10]。1.3糖尿病的治疗目前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等方面[11]。1.3.1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中糖分的摄入对糖尿病的治疗十分重要。合理、正确的饮食疗法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已发生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维持合适的体质量,减轻胰岛负担,防治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和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等。1.3.2运动疗法因体力活动减少而导致的肥胖是引发糖尿病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控制糖尿病除了合适的用药方案和规律的饮食控制外,适当的运动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长期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肥胖患者运动可减轻体质量,使肌肉等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受体数目上升,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12]。1.3.3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是使用降糖药物使患者的血糖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双胍类双胍类降糖药是临床最常用的降糖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并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的分解而起降糖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②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糖作用,其代表药物有优降糖、达美康缓释片、瑞易宁等;③糖苷酶抑制剂属于一类具有含氮拟糖类结构并且能抑制糖苷键形成的化合物,其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上段上皮细胞的α-糖苷酶,减少双糖向单糖(主要为葡萄糖)的转化,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餐后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脲及米格列醇等[13];④噻唑烷二酮类其与体内受体结合后激活,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高糖血症代谢紊乱,代表药物有吡格列酮、马来酸罗格列酮;⑤胰岛素李伟[14]强调2型糖尿病是因患者胰岛细胞受损、死亡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在于修复胰岛细胞,恢复其正常的胰岛素分泌。目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素β细胞等。2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的发展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桥梁,促使糖尿病这一高发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和突破。2.1基础研究进展2010年,我国学者采用腺病毒转基因技术介导(associated1,INSM1)、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ancreaticandduodenalhomeobox1,Pdx-1)和神经源性分化因子(differentiation1,NeuroD1)进入胰腺导管细胞和外分泌细胞,发现这种因子混合能够直接使胰腺导管细胞和外分泌细胞转化成胰岛素细胞。这是世界上第1例有关INSM1因子诱导胰岛分化的报道[15]。有研究深入探讨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growthfactors21,FGF21)在调控机体、维护血糖平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调节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信号传导机制,从而证实FGF21参与了调控和维持机体的血糖代谢平衡[16-17]。2012年,中美学者首次解析了胰高血糖素受体7次跨膜区域的三维结构,为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张“精确地图”[18]。与此同时,科学家们成功地在小鼠和大鼠实验中阻止了2型糖尿病形成,并逆转了已建立疾病的进展[19]。2013年,有研究者利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提出糖尿病“从脾(胰)论治,兼顾五脏”的治疗原则,并建立了糖尿病中医“三早”综合防治体系[20]。2.2前沿研究进展传统疗法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物。随着医学的发展,糖尿病治疗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外科手术及其他新疗法开始引入糖尿病的治疗。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表声明,认为减重手术是血糖控制不良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适宜治疗手段[10]。随后临床研究证实了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1]。一项糖尿病外科治疗荟萃研究对1694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7%的患者在经过胃肠手术后,糖尿病完全或部分缓解[22]。国外学者利用实验鼠胚胎干细胞,高效培养出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将其移植到患糖尿病的实验鼠体内后,糖尿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23]。利用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养胰岛细胞将有望扩大糖尿病移植治疗机会,在验证其安全性后,希望在10年内投入使用[24]。3小结与展望早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以及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关于糖尿病研究体系的建设,应在进一步分析、明确各类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严格规范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积极探索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从而形成良好的糖尿病研究格局,更好的促进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糖尿病的治疗上,虽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重要手段,但随着外科手术方案、干细胞研究方法及各种检测、分离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各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参考文献[1]方福德.糖尿病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对策和展望[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7):661-665.[2]欧阳良良,毛卫未,伍模鑫,等.儿童
本文标题: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8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