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一、什么是教育实验二、教育实验的特征三、怎样进行教育实验四、如何撰写研究论文教育实验是一个把握既定目标、认识教育现象、探讨教育规律的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一)问题的提出(二)实验方法的选定与实施(三)实验结果的测量与统计(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断(五)实验结论的确定二、教育实验的特征一)推广性(二)可控制性(三)形成性三、怎样进行教育实验(一)作好教育实验的准备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教育实验领导机构和教育实验实施机构。要作好实验的培训工作。(二)教育实验的实施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如何进行实验检测;.实验中条件的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新课改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二)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以增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教育理念的转变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学生掌握信息环境的学习方式构建管理与评价新体系1、建构主义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不断同化、顺应的认知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与自身经验和知识基础有关,所以每个人的理解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有通过合作与讨论,才能达到比较全面的理解(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建构意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支持者,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者。(3)基于建构主义四个基本教学环节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2、信息化学习环境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通讯:实现网络远程教与学的保障;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3、学生掌握信息环境的学习方式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三、新形势下教育技术应用的转变从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到关注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转变;降低计算机技术要求,提高教育理念要求;从关注课件到关注信息化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创造性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设计1、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教学形式2、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4)强调“协作学习”(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关注信息时代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资源来进行教学。新教案的设计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训练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问题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
本文标题: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0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