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基坑工程认识实习心得
基坑工程认识实习心得2014年10月18日上午,我们在系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校行政楼的基坑工程。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真实地感受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刚进入施工现场,只见平整的水泥路面中间是一个方方正正不算太深的基坑,站在路边往坑里瞧,看见坑底平整的垫层已浇筑好,在坑底不同位置有一些工人正在施工。我细细看了一会儿,明白了些,也产生些疑问。结合工程概况,我了解到该工程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所以基坑往下挖有一定深度,大概3、4米的样子。我又发现基坑周围的土体是呈自然状态并且放了坡,坡度很小几近垂直。我突然又惊讶于脚下平整的水泥路面,以前上课时路过这片地,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呀,我想到这就是施工课上讲到的场地平整了。同时,一连串问号也产生了,如垫层上为什么会有部分凹下去的部分,条带状的东西又是什么?过了一会儿,老师开始讲解了。老师先讲了深浅基坑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小于五米的是浅基础,但实际的划分没有这么简单,还要依据场地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的深度综合考虑,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再加上开挖的标高较低,所以实际基坑深度还是挺深的。老师又讲了垫层的设置,垫层的作用一是为绑扎钢筋提供平整的工作面,二是考虑到地下车库的防水问题。垫层上较深的凹下去的是电梯井,兼有集水的作用,开挖得较深是因为下部有缓冲减震的设计。那些挖得较浅的坑就是集水坑。老师还讲解了基础的分类和选择,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老师结合工程实际向我们讲了该工程是选用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组合的型式,中间的大块方形筏板不承重,而周边部分承重所以周边会设置较多钢筋。随后,我们下到坑底。老师提醒我们留意边坡土层的分层现象,我真切体会到书上说的不同土层的概念了,土的颜色就不一样啊。老师讲了基坑支护的问题,该工程由于基坑较浅、土质比较均匀、离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等较远等原因,土坡开挖呈自然状态,没有支护。而对于深基坑、土质松软或不均匀土质、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有较大影响的,要采用特殊基坑支护技术,比如地下连续墙、土钉支护等。当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有关基坑开挖到基础回填的技术讲解视频,对基坑工程的整个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比如正式开挖前要做试井开挖试验,开挖过程中要做好基坑降水工作,基坑支护工作是和基坑开挖同步进行的,地基土回填要分层压实并做土力学实验,所有工序完成了才能够拆支护。实习后,我自己查阅解决了一些问题。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天然地基中土层分布最常见的是层状地基和均质地基,也有一些地基中土层分布很不均匀。后者往往属于不良地基,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层状地基是指在持力层范围或在压缩层范围内,天然地基是由二层或二层以上不同性质的土层组成。均质地基是指在上述范围内,土体性质基本相同,属于同一层。当然,严格的均质地基是不存在的,地基土是自然的、历史的产物,同一土层、土体的强度与刚度也是随深度变化的。按照上述分析,天然地基通常可分为层状地基和均质地基两类。
本文标题:基坑工程认识实习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3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