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外电影史“期末复习资料”(1)——任课教师:史博公1概述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及作品,并略加评论。答题要求:(1)、按“第一代”到“新生代”的顺序来谈,字数1000以上。(2)、每批导演至少要提到“三名导演及若干部作品”。(3)、指出他/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相对活跃的时期。(4)、指出每批导演的重要成就或贡献。(5)、大家在复习准备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及网络资料,力争论述得全面、简洁、准确。参考资料(一):中国电影从诞生迄今已经101年了。百余年来,中国电影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化,从黑白到彩色的更新,从国内到国际的跨越,从传统视听到数码视听的嬗变,从宣传工具到大众艺术的升华!此外,中国电影不仅为世界影坛奉献了“武侠功夫片”这一独特的影片类型,而且在所有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中国作品都曾数度大放异彩。这些成就的取得,固然受益于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艺术的积累、观众/市场的支持等诸多因素,但历代导演们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显然可以说是推动中国电影前行的核心力量之一。第一代导演:这是一批自学成材的电影导演,活跃于1910~1930年代。张石川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其代表作有:《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等。他和郑正秋被并称为中国电影的奠基人。第一代重要导演还包括:黎民伟/《庄子试妻》、郑正秋/《姊妹花》、任彭年、但杜宇、杨小仲、洪深、邵醉翁、史东山、王优游、徐桌呆等。第一代导演的杰出贡献主要在于:1、从人才、资金、技能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为中国电影奠定了发展基础。2、开创了“家庭伦理片”和“武侠片”——这两种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的影片类型。3、为电影从默片向有声片过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开拓性探索。第二代导演:主要指那些在1930年代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并活跃于1930~1940年代的导演。最著名者为蔡楚生,其代表作有:《都会的早晨》、《新女性》、《渔光曲》、《迷途的羔羊》、中外电影史“期末复习资料”(1)——任课教师:史博公2《孤岛天堂》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这批作品不但以其对商业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兼顾,多次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在票房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翘楚,而且这些作品也以其浓郁的平民情怀与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使得蔡楚生被誉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风格的奠基人。这一时期的重要导演及作品还有:吴永刚/《神女》、《浪淘沙》;袁牧之/《都市风光》、《马路天使》;费穆/《小城之春》、《生死恨》;孙瑜/《大路》;沈西苓/《十字街头》等。第二代导演的卓越成就在于:1、成功的实现了中国电影由默片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标志作品为《歌女红牡丹》。2、使中国电影在思想和艺术上走向了成熟。3、让中国电影确立了自身的民族气质和社会声誉。4、尝试拍摄了中国首部彩色电影《生死恨》(1947,费穆)。第三代导演:泛指那些1949年前后从影,主要活跃于“17年”时期的导演(1949~1966)。他们主要由来自两种背景的艺术家构成:1)、“红色”背景:主要指来自1949年以前中共军队里的文艺工作者,主要有“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谢铁骊等;“长春电影制片厂”(原“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沙蒙、吕班、郭维、王炎、王家乙、林农、苏里、武兆堤等;此外,还有1949年以后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导演,如:“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苹、严寄洲、李俊等。2)、“旧上海”或“国统区”背景:主要指来自1949年以前上海地区的电影导演,如:沈浮、张骏祥、汤晓丹、桑弧、郑君里、石挥、谢晋等,他们大都集中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以上两部分人中最杰出的导演有:成荫、水华、崔嵬、凌子风(被誉为“北影四大帅”);谢铁骊、谢晋(被称为“南北二谢”)等。成荫(1917~1984):代表作为《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万水千山》、《停战以后》、《红灯记》(样板戏)、《拔哥的故事》、《西安事变》等。他是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重要奠基人,其风格以“宏大叙事”见长。水华(1916~1995):代表作有《白毛女》、《革命家庭》、《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伤逝》等。其影片以塑造特殊性格的人物见长,具有含蓄凝练的风格。崔嵬(1912~1979):导演的代表作有《青春之歌》、《杨门女将》(戏曲片)、《小兵张嘎》、《平原作战》(戏曲片)、《红雨》;他主演的代表作有《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在中国导演队伍中,他是在“导演”与“表演”方面均很有建树的五位导演之一(其他四位:袁牧之、郑君里、石挥、姜文),崔嵬的影片以激情澎湃、感人至深见长。中外电影史“期末复习资料”(1)——任课教师:史博公3凌子风(1917~1999):代表作为《中华儿女》、《陕北牧歌》、《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其内心世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谢铁骊(1925~):代表作为《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样板戏)、《海霞》、《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灿烂》、《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总导演)。其代表作是《早春二月》/1963年,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味。谢晋(1923~):代表作为《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大李、老李和小李》、《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鸦片战争》等。在中国前四代导演中,谢晋是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最多、拍片数量最多的导演,也是迄今我国所有导演中艺术生命最长的一位。其作品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注重人物情感与性格刻画(特别是女性形象),激情洋溢,艺术感染力很强。他的创作风格被评论界归纳为“谢晋模式”,并在1980~1990年代引起过广泛争论。桑弧(1916~2004):代表作为《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太平春》、《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魔术师的奇遇》、《他俩和她俩》、《邮缘》、《女局长的男朋友》等。桑弧谙熟市民观赏趣味,堪称“中国城市电影”的开拓者。他擅长中国式的家庭情节剧,其作品总是远离大时代的硝烟,聚焦于家长里短中的人情纠葛、世俗利益中的人际冲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市民阶层在个人事业或情感方面的焦虑与挣扎。在新中国电影史中,桑弧有三个第一:拍摄了1949年后首部彩色戏曲片《梁祝》;首部彩色故事片《祝福》;首部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第三代导演的历史贡献在于:1、确立了“革命历史题材”这样一种新的影片类型,如:《南征北战》、《青春之歌》、《董存瑞》、《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等。2、集中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如:《农奴》、《刘三姐》、《阿诗玛》等。3、创立了“歌颂型”喜剧电影,如:《大李、老李和小李》、《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4、在戏曲艺术片的拍摄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天仙配》/黄梅戏/、《刘巧儿》/评剧/、《野猪林》/京剧/、《红灯记》/京剧/等。5、在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成功实现了中国电影从黑白向彩色的跨越。代表作有:《梁祝》、《祝福》、《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等。此外,他们还在各自的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了大量旋律优美、传唱至今的电影插曲;他们中外电影史“期末复习资料”(1)——任课教师:史博公4还极大地拓展了农村题材、儿童题材影片的风格样式。总之,第三代导演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在羁绊重重、危机四伏的创作状态中,仍然为中国电影留下了数十部经典作品。第四代导演:泛指在文革前接受了电影教育,文革结束后,才开始独立执导的一批导演,他们主要活跃于1980年代前后。主要有:张暖忻、谢飞、郑洞天、黄健中、吴贻弓、吴天明、黄蜀芹、丁荫楠、滕文骥、杨延晋、胡炳榴、董克娜、郭宝昌、颜学恕、翟俊杰、赵焕章、陆小雅、史蜀君、王君正等。他们的代表作主要有:谢飞:《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1986/1989/1992/1995)郑洞天:《邻居》/《台湾往事》(1981/)张暖忻:《青春祭》/《沙鸥》(1985)黄健中:《小花》/《过年》(1979/1992)吴天明:《老井》/《变脸》(1987/)吴贻弓:《城南旧事》(1982)黄蜀芹:《人·鬼·情》(1987)丁荫楠:《逆光》/《孙中山》/《周恩来》(1982/1986/1991)颜学恕:《野山》(1985)杨延晋:《小街》(1981)胡柄榴:《乡音》(1983)孙羽:《人到中年》(1982)陆小雅:《红衣少女》1984史蜀君:《女大学生宿舍》(1983)王君正:《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1986)等。第四代导演的历史贡献在于:大力提倡并卓有成效地实践了“纪实美学”。这些来自国外的电影美学资源经过第四代的创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有效的本土话语,参与阐释并提升了本土电影的艺术水准。他们对以谢晋为代表的老一代导演的超越,对于中国电影从传统创作范式中走出来,回归电影的艺术本体,更新中国电影的视听语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效地缩小了与世界电影的差距。第四代导演的艺术实践极大地淡化了“17”年电影中的“歌颂”主题,使中国银幕开始倾向于中外电影史“期末复习资料”(1)——任课教师:史博公5“非政治化”的大众题材,表现出了对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的真切关怀,并以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真实人生的剖白震动了影坛,感动了观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代导演中还集中涌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女性导演,如:张暖忻、陆小雅、黄蜀芹、史蜀君、王君正等。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空前的。第五代导演:整体上大都出生于1950年代,是“文革”结束后,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的首批大学生(1978~1982)。他们的代表作主要涌现于1984年~1990年代,进入199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他们的艺术探索精神明显减弱,但“观众/市场意识”却大为增强,至今仍不断有颇具票房号召力的作品问世。第五代导演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及其作品有:陈凯歌:《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7、《边走边唱》/1993、《霸王别姬》/1993、《风月》/1996、《荆轲刺秦王》/1998、《和你在一起》/2002、《无极》/2005等。张艺谋:《红高粱》/1987、《代号美洲豹》/1988、《菊豆》/1990、《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99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有话好好说》/1996、《一个都不能少》/1998、《我的父亲母亲》/1999、《英雄》/2002、《十面埋伏》/2004、《千里走单骑》/2005、《满城尽戴黄金甲》/2006等。黄建新:《黑炮事件》/1985、《错位》/1986、《轮回》/1988、《站直了,别趴下》/1992、《五魁》/1993、《背靠背,脸对脸》/1994、《红灯停,绿灯行》/1996、《埋伏》/1997、《说出你的秘密》/1999、《谁说我不在乎》/2001、《求求你表扬我》/2004等。田壮壮导演的作品:《红象》(1982年)、《九月》(1984年)、《猎场札撒》(1985年)、《盗马贼》(1986年)、《鼓书艺人》(1987年)、《摇滚青年》(1989年)、《大太监李莲英》(1990年)、《特殊手术室》(1992年)、《蓝风筝》(1993年年)、《小城之春》(2002年年)等。吴子牛导演作品:《喋血黑谷》(1984年)、《鸽子村》(1985年)、《最后一个冬日》(1986年)、《晚钟》、《欢乐英雄阴阳界》(上·下)(1988年)、《南京大屠杀》(1995年)、《国歌》(1999年)、《英雄郑成功》(2001年)等。此外,第五代导演还有:张军钊、周晓文、张建亚、冯小宁、霍建起、孙周、尹力、何群,女导演:李少红、胡玫、刘苗苗等。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电影的重大贡献在于:1)、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奖项”,真正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2)、他们以“全新的电影语言”使中国电影
本文标题:中国电影史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4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