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惜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长已矣”,但会给生者留下无限的哀思和悲痛。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文中触摸得到。此文就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韩愈学习目标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宋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写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韩愈的这篇祭文不拘常格:虽沿用四言,但破駢为散,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写亲人之间的日常琐事,但无不蕴涵一片真情。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他和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韩愈和十二郎】韩愈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朗读时宜用低沉的语调,平缓的语气,语速较慢,读出情感。【听范读,留意读音】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sàng)(xǐng)(hù)(mò)(xǐng)(nú)(hōng)(róng)(jù)(shèng)(yǔn)(biǎn)(xiǎng)【字词·第一段】1.乃能衔哀致诚2.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通“馐”)之奠,告汝丧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心意。打发建中从远路备办了应时佳肴作祭品,告慰于你十二郎的灵前:祭十二郎文韩愈【理解·第一段】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说明祭奠的时间,对象,远奠的方式。首告闻丧以志哀,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表哀悼之情文章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字词·第二段】1.不省所怙2.惟兄嫂是依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4.皆不幸早世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xǐng)所怙(hù),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中年兄殁(于)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于)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不知道依靠的父亲(模样),只有依靠兄嫂。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幼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曾经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你那时还小,应当不再记得了;我那时虽然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二、孤苦相依,身负重任少孤失怙零丁孤苦形单影只未尝一日相离从嫂与汝在孙惟汝,在子惟吾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理解·第二段】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幼时孤苦相依叔侄之间情同骨肉,亲如手足【字词·第三段】1.吾往河阳省坟墓2.止一岁3.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4.使取汝者始行5.图久远者6.将成家而致汝7.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8.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sāng)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家看望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你送嫂嫂的灵柩来河阳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只住了一年,你要求回去接家眷来。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你没来得成。那一年,我在徐州辅助军事,派去接你的人刚要启程,我又罢职离开了徐州,你又没能够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表顺承)致(“使……来”)汝。呜呼!孰谓汝遽(jù)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我想,你跟随我到东边,东边也是异乡客地,不能久住;从长远打算,不如西归河阳老家,将家安顿好再接你来。唉!谁料到你竟骤然去世离开了我啊!当初,我与你都还年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与你在一起的,所以才离开你到京师谋食,为了求得微薄的俸禄。倘使早知如此,即使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啊。【理解·第三段】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写自己为生活奔走,回忆与十二郎离别后的三次见面和三次见面未果的经历,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抒悔恨之情身世家世三别三会抱憾终生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叔侄深情(生离之情)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第一部分小结:生离之情幼时为伴,未曾相离三会三别,聚少离多少强先殁,抱憾终生【字词·第四段】1.吾书与汝曰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表转折)视茫茫,而(表并列)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表转折)早世,去年,孟东野前往江南,我写信给你说:“我还未到四十岁,可是视力模糊,并且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到各位叔父伯父和各位兄长,都是在健康强壮时便过早去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表顺承)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表转折)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像我这样身体衰弱的人,难道能够活得长久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只怕我早晚死了,而你将忍受无穷无尽的忧伤。”谁会想到年少的死了,可年长的却活着;身强的夭折了,而病弱的却保全了生命?【理解·第四段】十二郎之死。采用“反衬”叙述手法以增强抒情效果四.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死了—抱憾不已为什么该死?身体虚弱(怎么虚弱?)视茫茫发苍苍牙齿摇动为什么不该死?年轻(少)强壮【字词·第五段】1.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4.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呜呼!其信然邪?其(其……其:是……还是)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取独)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唉!是确实这样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却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却不能承受他的遗留的福泽?少者强者而(表修饰)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表修饰)在吾侧也?为什么年少身强的反而早死,年长衰弱的却反活着呢?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这是梦,那么是传送的消息不真实吗?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却又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表并列)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唉!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德行却丧失了后代,你那么纯正贤明本当继承家业的,不能承受他的遗泽!这真是天公实在难以推测;神明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理解·第五段】“人生无常”的感慨。五.对噩耗的疑惑信梦真怀疑如果是梦如果是信为什么兄……?为什么你……?为什么我……?不是信传言不是真的东野的书信耿兰的丧报是信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三个“乎”表示作者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连用连词和语气词的作用:第一.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第二.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字词·第六七段】1.虽然,吾自今年来2.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3.死而有知,其几何离4.又可冀其成立耶即使这样,我自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有的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不用多久,我就跟着你去了么!如果死后能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了;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我也悲伤不了多少时候,而没有悲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的。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表转折)不悲者无穷期矣。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刚五岁。年少身强的都不能保全,像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期望他们成长立业呢?悲痛啊!悲痛啊!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表并列)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六.“我”不久于人世原因头发全白牙齿脱落身体虚弱精神衰落死后有知觉永不分离没有知觉无尽的悲哀(
本文标题:祭十二郎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5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