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教育学》《教育学》课程体系•第1讲: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学的学科与研究•第2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起源与发展•3、现代教育的特征•第3讲:学校•1、学校概说•2、学校文化•3、学校管理•4、学校、家庭和社会•第4讲:学生•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3、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第5讲:教师•1、教师职业•2、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第6讲: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我国的教育目的•第7讲: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第8讲:课程•1、课程概述•2、课程的一般范畴•3、课程设计•第9讲: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3、教学原则•4、教学的组织形式•5、教学方法•6、教学手段•7、教学工作的实施•第10讲: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1、学生集体概述•2、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3、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第11讲:学校咨询与辅导•1、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2、对学生的咨询帮助•第12讲:教育测验与评价•1、中小学教育测试•2、中小学教育评价•第13讲:教育法制•1、教育与法律•2、学校中的法律关系•3、法律责任•4、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5、法律救济概说及主要制度(一)教育学的概念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第1讲:绪论•“教育学”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西方教育学者一般将“教育科学”的内涵严格地限制在应用自然科学或实证科学方法来研究教育事实问题,从而与研讨教育研究问题地“教育哲学”对立起来。(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结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理解:•问题既是科学的起点、对象,也是科学发展的中介和标志。•问题的深入表明科学研究的深入,问题的扩展表明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展,问题的转换表明科学研究方向的转换。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联系:•1、教育现象包含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存在于教育现象之中,教育现象中的矛盾引起社会问题才能成为教育问题;•2、教育问题以教育事实为基础,教育事实中孕育着新的教育问题;•3、教育问题是通向教育规律之门。•区别在于:•1、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转瞬即逝,变幻莫测;•2、教育事实是对教育活动物质层面的概括,它相对于教育价值,教育事实的产生受教育价值的支配,教育价值依托教育事实而实现;•3、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它是教育学的研究任务,而非研究对象。两个重要结论•结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结论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研究任务是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2、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无名氏:《大学》•(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创立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创立的标志:•1、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5、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主要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轮》,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3、康德:德国哲学家•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5、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主要观点:•(1)反对思辨教育•(2)主张用实验心里学研究教育问题•(3)提出教育三阶段:假设、实验、验证•(4)教育实验在教育实践中进行•(5)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主要观点:•(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的方法•(4)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2、文化教育学狄尔泰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经验增长•(3)学校是雏形社会•(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6)教学过程体现个别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米丁斯基•主要观点:•(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教育与劳动相结合•(5)教育与政治、经济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6)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代表人物:鲍尔斯•主要观点:•(1)当代教育在维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2)教育与社会相对应•(3)人们对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丧失了“意识”•(4)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5)教育现象充分利益纷争5、批判教育学教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2)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风格和传统;•(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4)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学科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当代教育学的五大特征:•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初步形成教育学科体系,出现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三、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一)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学的学习(自学)•(三)教育学的研究(自学)(一)教育学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启发教育实践者的教育自觉•(2)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3)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第2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一)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教育的概念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明了事理;•(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二)教育的定义•1、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的定义的理解•(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3、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5、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二、教育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评价:1、非科学的•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代表作:《人民的教育》•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评价:•(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应当从心里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评价:•(1)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2)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桑代克4、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米丁斯基(苏联)《世界教育史》•主要观点:•(1)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制造、使用工具及生产劳动经验、技能技巧生存与发展•传授给下一代(教育)•评价:•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5、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钱亦石•主要观点:•(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教育只能起源于人于环境互相作用的需要。•评价:•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教育起源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关它的研究既要以哲学上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同时又要以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为依托,要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1)特征:•①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史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②教育没有阶级性。•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二)教育的发展•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最早在埃及,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结论: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奴隶社会教育的阶级性表现:•①教育目的:培养奴隶主治国所需人才•②教育对象:奴隶主贵族子弟•③教育内容: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④教育方法:体罚盛行•⑤教师地位:被赋予很大权利,具有很高权威(2)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①教育目的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4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