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吕彦直-1894年7月28日
吕彦直1894年7月28日-1929年3月18日•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生于1894年,父亲吕凤祥,•10岁时随二姐前往法国巴黎读书,由于二姐夫严伯玉当时在巴黎工作,是清政府的“驻法参赞”。严伯玉为人正直,书卷气很重,不会为自己谋利益,故生活并不富裕。•在巴黎生活、学习了4年后回国,1911年,17岁的吕彦直考取了清华堂留美预备部,1913年吕彦直在清华堂毕业后考取公派留学美国康耐尔大学,1918年12月20日获得康耐尔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21年,经欧洲回国,专程前往法国巴黎卢浮宫,作一深入的观摩学习。•5年的建筑专业学习,使他对建筑和美术史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而巴黎卢浮宫的展出,就是一部活的建筑史和美术史。多少年来这座宝库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吕彦直的目光。•在这,他遇上了他一生总最重要的人,黄檀甫。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所谓后来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比吕彦直笑4岁的黄檀甫是毕业于利兹大学的毛纺系的学生也是为了参观卢浮宫而专程绕道欧洲回国的。两人志趣相投,不谋而合,一起在卢浮宫观摩学习,建筑出身的吕彦直,在建筑史和美术史方面有深厚和广博的知识,且通法文,观摩学习自然就成了黄檀甫的向导与老师了。同游卢浮宫的经历,为日后两人共创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1年夏,吕彦直结束了美国-欧洲的长途旅行,回到中国,两人共同创办了自己的“真裕公司”,这样过了几年也不见进展。直到1925年5月13日,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孙中山先生陵墓建筑悬奖征求图案条例》,比公开海内外悬奖征求陵墓设计图案。图案条例要求:祭堂图案须采用中国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者,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亦可。”•这无疑触动了吕彦直的设计灵感,激活了他那蓄积已久的学识和智慧。加之对孙中山先生由来已久的崇敬与敬仰,和那还未平息的哀悼与还念之情,使吕彦直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创作冲动。•报名应征后,充分掌握陵墓设计的第一手资料,不辞劳苦,反复踏勘墓址地形,实地勘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设计出一个最能体现孙中山先生精神风貌的陵墓建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吕彦直精心绘制了全部平面图、全部正立面图、祭堂平面图,、祭堂正立面图、等一系列的设计图。当中山陵墓图案评奖结果揭晓后,获得中山陵墓图案设计第一名的吕彦直,立刻名声大震。于是吕彦直理直气壮地以个人名义开办了彦记事务所。当时,吕彦直年仅31岁。•对于他的建筑思想,他坚持,大的纪念性建筑,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一国家、一民族之兴衰,观之于建筑直发达与否,乃最确实直标准。盖建筑关于民生之密切,无在而不表示其文化之程度也。故中华民族而兴隆,则中华之建筑必日以昌盛。吾人因此而发生第二种感想与希望。夫建筑者,在在表示吾民族之文化矣。然则,民族文化之价值将由其所创造之建筑品观之。夫建筑一事在文化上为美术之首要,其成之者,应用哲学之原理及科学的方法,然其所以为美术,由其具有感发之作用。凡有一价值之建筑,犹之一人必有其特殊之品格,而其品格之高尚与否,则视其图案之合宜与否。若陵墓之图案必须严肃幽厉,望之起袛敬感怀之心而后得体。其图案之是能兴起此感触,则其建筑之才学矣。”•从上述手稿看,吕彦直是个十分严谨、认真,且书卷气很重,是个纯技术的专才。•南京中山陵是民国以来第一次有价值之纪念建筑物•这一建造,完全体现了吕彦直的这一重要思想—•使用西方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去构造纯中国式•的建筑。当时的彦记事务所很小,里里外外的一切事物都•由吕彦直和黄檀甫两人包揽。在设计南京中山陵时,吕彦直身兼六任,他既是设计师、建筑师、有是绘图员、会计员、审•计员,还是整个工程的监理。他凡事都最求完美,在签订建•造师合同后,吕彦直即开始设计和绘制工程详图,整整两个月闭门谢客,不舍昼夜地埋头苦干,脑力和体力因此而被大量透支,工程详图绘制出来之后。吕彦直终于病倒了。•1926年,广州纪念堂筹备委员会又刊登了《悬赏征求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及纪念碑图案的方案》刚刚完成中山陵工程详图的设计的吕彦直来不及稍事歇息,扶病应征,并又一次获得第一名。至1927年4月底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23副设计总图全部完成,•在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后,吕彦直以“西式为里,中式为表”用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构造中国民族形式的现代建筑框架。然后按照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包装之。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论述中国建筑史时,曾今说过,“到公元1920年后,随着革命的潮流,开始有了民族意识的表现。其中最早的一个就是吕彦直,他是中山陵墓的设计者,它[中山陵]是由崇尚欧化的风气中回到民族形式的表现。”•由于长期的忽略和冷落,致使人们把吕彦直这位中国近代最优秀的建筑师开创的”西式为里,中式为表“的建筑设计理念,抛诸九霄云外。这实在是中国建筑界的一大损失。直至上世纪20年代末,中国还没有一座能同时容纳5000个座位的大型公共集会殿堂。对于如何建造一座能同时容纳5000个座位的大型公共集会殿堂,没有先例可循。而要设计这样一座殿堂,必须首先考虑它的安全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快速疏散大量观众。广州中山纪念堂共设置三层回廊,分别与首层观众大厅的11个出口、二层观众底部的5个出口、二层观众席上部的5个出口相通。其中,一层有八条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渠式通道、二层哟偶5条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渠式通道,呈放射线状平均分布在观众席的斜上面,首层有11个出口,5000观众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全部撤离观众大厅。吕彦直是用中国宝塔的理念来设计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她具有中国宝塔形制的四大特征---平面为八角形的塔身;奇数的塔层;强调宗教意图的刹杆;比喻诵经的风铎。•••有关吕彦直的建筑图纸,存放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图纸、照片和他的图书资料毒死用一个1Mx1Mx1M的四个大箱子装起来的,大木箱从地面一直垒高至房间顶部,可见图纸及图书资料的数量之多。•无论是南京中山陵还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她们都是吕彦直建筑师的化身,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标题:吕彦直-1894年7月28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6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