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1/3课题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者课前反思知识能力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的鉴赏能力;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了解两部史书的编纂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过程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词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华的学习,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认识宋元时期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法学法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教学重点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代表人物及名篇、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教学难点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与城市经济繁荣之间的关系步骤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以图文现繁华1.宋元大都市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国际大都市:开封、临安、元大都赏析《清明上河图》,由细节现繁华①十千脚店、外卖小哥②城门及骆驼③正店、王员外家、香饮子④刘家上色沉檀拣香⑤大相国寺⑥瓦子、勾栏⑦戏曲、杂剧通过名人名言巧妙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将《清明上河图》和相关史料与教材紧密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并最终生成结论,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不仅体现了史料实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使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建构。步骤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2/3课堂小结二、以宋词鉴韵味1.苏轼2.李清照3.辛弃疾三、以史书明得失1.司马光与《资治通鉴》2.史学两司马宋代主要文学成就——词赏经典诵读,品苏词豪迈视频:《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语段赏析: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②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学生诵读辛词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教材,浓缩提炼精华对比《史记》,加深记忆呈现《史记》、《资治通鉴》目录探究: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呈现《孙权劝学》、书中名言警句进一步感知历史带给我们的滋养通过聆听经典、教师讲授、学生诵读等多种形式来感知宋词之韵味,体会苏词、李词、辛词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鉴赏能力。宋词的繁荣源于文化的昌盛,词风的变换源于社会的变迁。以此进一步感知宋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对文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的加工、提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录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纪传体、编年体的不同所在,进一步分析其各自优缺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感悟史实和史料中蕴含的历史真谛,拓展认知视野,提高认知层次。板书设计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以图文现繁华:大都市、瓦子、勾栏二、以宋词鉴韵味: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以史书明得失: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3/3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8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