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抗战精神解读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国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系列讲座一、对待抗战的态度•1.要牢记历史,传承精神•2.理性认识二、抗战的阶段和特点•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划分:•1.战略进攻阶段(1937.7-1938.10)•2.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年底)•3.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正面战场阶段划分和著名战役•(一)战略防御阶段•揭幕姿态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拖长消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淞沪会战(1937.8.13-11.11)•2.太原会战(1937.9.13-11.27)•3.南京保卫战(1937.12.1-12.13)•4.徐州会战(1938.1-5.21)•5.兰封会战(1938.5.21-6)•6.武汉会战(1938.6-10月)•7.广州战役(1938.10)•(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3年底)•苦撑待变(1941.12前)•国际合作重大战役会战情况•1.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将领:罗卓英、上官云相•结果:失败,南昌失守•2.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结果:小胜,日军未达目的•3.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结果:大胜•4.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结果:总体失败,昆仑关大捷•5.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结果:小胜•6.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结果:失败,日占宜昌,张自忠殉国•7.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主要将领:彭德怀、左权•结果:胜利•8.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主要将领:李宗仁•结果:小败•9.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结果:大胜•10.晋南会战:1941年5月•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结果:大败•11.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结果:失败,日军退出长沙•12.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结果:大胜•13.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主要将领:莫德庇、罗逊(加拿大军)•结果:失败•14.第一次缅北会战:1942年3月-9月•主要将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孙立人•结果:失败•15.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久(衢州)•结果:失败•16.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胡琏(石牌要塞)•结果:失败•17.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结果:失败,国军收复常德•(三)战略反攻阶段(1944-1945)•1.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结果:大败•2.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衡阳)•结果:失败•3.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主要将领:白崇禧(桂林)、张发奎•结果:大败•4.第二次缅北会战:1943年10月-1945年3月•主要将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结果:大胜•5.滇西作战:1944年5月-1945年1月•主要将领:卫立煌、宋希濂、李弥(松山)•结果:胜利,打通交通线•6.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5月•主要将领:刘峙、胡宗南•结果:平手•7.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雪峰山)•结果:大胜,雪峰山大捷•8.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8月•主要将领:张发奎、汤恩伯•结果:胜利三、正确认识国、共两党的作用•国民党的功绩:•1.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约24次会战,付出了巨大牺牲,消耗了日军战力。•2.正面战场保住了西部半壁河山。•3.国民党坚持抗战到底,维护了国家抗战力量的统一。•4.国民党与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合作,争取了支援,大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5.国民党与美英苏等国家共同建立了联合国,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国民党的缺点•1.相持阶段后上层抗战意志减弱,配合差。•2.腐败上升。•3.消耗战、阵地战,败仗多,胜利少。•4.纵容军队投降,曲线救国。•5.片面依靠外援,与民众关系差,军极差,抓壮丁。•路线问题、精神意志问题史迪威事件•史迪威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史迪威于1942年1月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兼美国援华物资监督。1942年3月到中国。第22页蒋、史第一次冲突•第一次入缅作战,史迪威指挥不力,造成中国军队重大损失,反而指责中国军队。•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战略,美国援华物资减少。•蒋介石观点:史罔顾中国军人死活的不负责任行为。且逃奔前,并未对作为其上司的蒋“有一请示或直接汇报。•1942年7月,蒋致电宋子文,称史氏“在缅甸战败后,言行无常,似有神经病状态,望其在华尽职,恐非所能”,希望美国将其召回。第二次冲突•1943年9月,史迪威建议使用共产党第18集团军等部队向华北日军侧翼进攻,并建议给西北部队以充分的供应。•1943年10月,蒋介石第二次提出撤换史迪威,未果。第三次冲突•史迪威反对蒋派大军围困陕甘宁边区,于1943年9月建议将胡宗南军队用来进攻日军,并表示愿以租借物资来装备中共军队。•1944年1月,戴维斯提出关于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的报告;7、8月间,美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国军溃败。•7月初,马歇尔向史迪威征询解决中国危机的办法,史提议由罗斯福总统写一封措辞强硬的信,迫使蒋介石授予史迪威指挥中国军队的全权,并特别强调中共军队也应参加反攻。•1944年7月,罗斯福建议蒋介石授予史迪威指挥中国战区所有军队的全权;•蒋介石发起了驱逐史迪威的努力。•1944年9月,蒋介石第三次要求美国总统召回史迪威。1944年10月,罗斯福同意召回史迪威。史迪威对中国的认识•他对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中国农民充满信心。他深信,经过一定的训练,加上很好的领导,中国军队能与世界上任何军队匹敌。第30页•共产党的功绩:•1.敌后根据地扩大,八路军、新四军扩大,牵制了日军力量。•1938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40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8%,抗击伪军7.8万人,达100%。•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达54万人,占其侵华(不含东北)总兵力的62%,伪军14.5万人,达100%。•1940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47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1941年至1942年,日军更加强调集中力量打击共产党,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约40余万人。•到1943年冬,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敌后解放区战场还抗击着侵华日军的58%,约35万人;伪军的90%,约73.5万人。•2.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集小胜为大胜,鼓舞士气。•共军与民众的关系,同以往的当政者不同。中共及其军队集中全力去了解民众,争取民心,不但日本,就连重庆方面也是远远不能相比的。正因为如此,尽管他们在数量方面处于劣势,却具有不容轻视的坚韧力量。就战略战术而言,其巧妙的作用,并不是由于他们学习了马列主义,而是他们在中国风土人情及历史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民族主义而取得的。•中共是有铁的纪律的党组织,以党为核心团结军、政、民进行所谓四位一体的活动。它一方面与重庆政府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一方面自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抗日救国”的口号动员、引导民众,并以“民主联合政府理论”逐渐改造社会的政策,来掌握民心,从而不断扩大和加强了党的势力。它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将抗日战变为政治战,在建设解放区的同时,鼓动民众广泛开展“游击队”活动。•还有所谓“圣地”问题。无论日本或重庆方面都不想放置延安的陕甘宁边区于不顾,但由于政治、军事以及其它方面的制约,无法将其攻破,结果使它发挥了“圣地”的作用。时至今日,才充分认识到“圣地”在“解放战争”中对革命者是不可缺少的,陕甘宁边区所起的作用是太大了。•中共游击战术的本质是秘密地将多数民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整体,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惧我扰”的方针,与民众一道反复进行顽强的战斗。•当时有关人员曾慨叹:“对付共军犹如割除根深蒂固的杂草,费尽力气毫无成效,真是无能为力。”•总之,中共的抗战路线和抗战精神是可持续的,能够一步步走向胜利。四、中国抗战骄傲•国共双方始终坚持抗战,没有投降。•中国和苏联是二战中仅有的遭到本土侵略,却始终抗战到底的两个国家。•中国在抗战初期和中期在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战,民族自尊心令人感动。•中国因其抗战中的贡献而成为四强之一。资料•1931-1937年,中国抗击全部日本法西斯军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其中在中国内地有22个师团,东北13个师团,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只有10个师团。•1942年,日本陆军约37个师团用于中国战场,用于太平洋、印度洋的只有15师团。•美英盟军在太平洋发动全面反攻时,日本仍有50%的陆军和近56%的空军陷在中国战场。•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当年这样的评价:“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会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质疑的声音•如果没有美国、苏联的支持,还有日本的丧心病狂,中国不可能取得胜利。回应•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二战是世界性的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3.中国与苏联、中国与美国、中国与英国。•4.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5.日本军国主义具有极大的投机性。五、抗战精神的内容•1.强烈的爱国心•2.坚定的正义感•3.英勇的牺牲精神•4.坚韧的斗争意志•5.平等民主和世界眼光•6.主动性、智慧、灵性1.强烈的爱国心王铭章•“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王铭章第49页2.英勇的牺牲精神•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致冯治安函•“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第52页•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你们快走!第53页东北抗联-八女投江3.坚韧的斗争意志•滇缅公路谢晋元-孤军精神4.正义感、人道主义日本战俘遣返•日军投降的战俘,按照《日内瓦公约》遣返回国。•自1946年5月7日的第一船至1948年9月20日的最后一船,不到3年中,葫芦岛共遣返日侨俘1051047人。•遗华日侨26492人。5.智慧、灵性、主动性6.平等民主和世界眼光END谢谢观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秦国伟62
本文标题:抗战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4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