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历史主义2目录•新批评主义•新历史主义的概念及影响•新历史主义vs旧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之”新“•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解读方式-历史即文本-文本即历史•逸闻主义•代表人物:史蒂芬.格林布拉特•海登.怀特的叙事史学理论•福柯的“权力关系”3新批评主义•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因此新批评理论又称“本体论批评”。•文学研究应该以作品为中心,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反对印象主义,含含糊糊,浪漫主义,多愁善感的“鉴赏”,以及对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赞扬。•提出文本中心理论,强调诗歌的本体性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和结构。4新历史主义的概念•新历史主义指出,历史充满断层,历史由论述构成。以福柯的的概念,我们应透过各种论述去还原历史,而该种论述,是根据当时的时间、地点、观念建构的。换句话说,历史并不是对史实单一的记载,亦并不是对于过去的事件的单纯的纪录。德里达也说:“没有文本之外的世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我们都透过这种结构再理解整个世界,新历史主义在1980年代萌芽,通过格林布兰特的作品发展,在1990年代得到更大的影响力。5新历史主义作为一个批评流派获得正式命名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1982年,诗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的史蒂芬.格林布莱特(StephenGreenblatt)为《文类》杂志的文艺复兴研究专刊号编选一组论文,并撰写导演,称这些论文体现了一种新历史主义的倾向。从此新历史主义很快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新历史主义可以说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批评流派,即在具体的批评操作之前,文学批评家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而完备的理论框架作为他们共同的批评支点,在批评操作上也显出方法的多样性,而不像新批评那样逐渐定型化和程式化。到目前为止,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和理论界定已使其相对清晰,但新历史主义仍是一个弹性较大的文学批评流派。6主要代表人物:史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Greenblatt),强纳森.道里摩尔(JonathanDollimore),艾伦.辛菲尔德(AlanSinfield),利奥.戈德伯格(JonathanGoldberg)等,还有一些学者,诸如前民主德国的魏蔓(RobertWeimann),意大利的墨蕾蒂(FrancoMoretti),加拿大的帕克(PatriciaParker)等,也都以英文撰写论文,在美国出书,竭力倡导这种新的历史观。《ELH》,《英国文学的复兴》,《表征》以及《LTP:政教文学学刊》等学术刊物也经常发表“新历史”方面的文章。7新历史主义的影响•新历史主义的倡导者一直努力避免体制化,在美国新历史主义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新历史主义一词的概念也逐渐明确固定下来。但以格林布拉特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者,一直都在公开反对学界对新历史主义固定僵化的理解,并努力消解学科理论边界。8虽然新历史主义拒绝体制化,但这并不妨碍其思想精华被学界承认并接受。例如,强调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关注文学与其他文化成分的互动,致力于恢复被主流话语所掩盖的边缘性声音和主流历史忽视的边缘性文本等观点主张,已经为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批评所吸收。当代文学批评正经历着文化转向和历史转向,在这些新的动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和贡献。新历史主义者也得到了学界的肯定。以“新历史主义之父”格林布拉特为例,2000年他被评为哈佛大学“约翰.柯冈(JohnCogan)人文教授”。“约翰.柯冈(JohnCogan)人文教授”是哈佛大学教授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目前为止只有19位哈佛教授获此殊荣。哈佛大学校长NeilL.Rudenstine在颁奖词中说:“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格林布拉特在形成自己的学术方向和文学批评理论方面成绩卓越。他把具体的历史方法和文学研究联系起来,其真正的贡献极大地超越了任何主要的研究方法。”9新历史主义VS旧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这个称号所反映出的渊源,最直接的就是与历史主义的关系。“新”的标榜自然会使人想到它与“旧”的历史主义的不同之处:1.新历史主义(newhistoricism)中的历史主义一词源于德语中的“historismus”,这个德语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德国学者CarlPrantl的一篇演讲辞中,具体指一种带有历史倾向的方法:这个词最初的用法是偏向贬义的,可以指”历史至上”论。但英语中的”历史主义”一词比起其德语词源有着更为宽泛的含义。新历史主义批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从历史学意义上对Historismus进行有意识的借鉴,而是着重对文化产品,尤其是文学文本的历史分析。102.新历史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历史的态度。历史主义批评将历史看作客观的,透明的背景,格林布拉特认为,历史主义立足于“笃信符号和阐释过程的透明性基础之上”,而新历史主义则注意到历史的叙事性特征-历史只能通过文本和叙事来体现,如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所说:”历史本身在任何意义上不是一个文本,也不是主导文本或主导叙事,但我们只能了解以文本形式或叙事模式体现出来的历史。”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海登.怀特的“元史学”研究,就是从历史的叙事性切入,以一种后现代的历史观来颠覆传统历史主义观念的。11新历史主义之“新”•新历史主义之”新”是相对于传统理论而言的。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通过对文学文本与其存在的历史语境关系的研究,可以使文学文本重新实现自己的价值。传统的历史主义做法是将历史上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标榜为“真实的历史”,从而以文学文本印证历史发展的逻辑轨迹。•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语境是一种包含社会制度和实践功能的“文化系统”。在传统历史学家看来,历史语境是构成文本的外在动力,文本具有历史性,但那只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映”,它本身不是塑造历史的能动力量12•传统上认为历史文本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历史文本也就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经过历史文本的表述已经具有了种种主观性的因素,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真实生活也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文本之中,文学与历史背景的界限应该被打破,这就把历史与文学看作是一种“互文性”关系。13•新历史主义之“新”是相对于传统历史主义而言的。传统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认为文学文本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映,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人物就是一项“还原”历史的工作,即通过把文学作品放到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之中,以期再现作者的原义,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意义。在此意义上,历史是第一性的,文学作品是第二性的,历史作为一种客观的真实决定了文学的存在和文学的内容。在对历史和文学,文本和语境的关系的理解上,新历史主义调整了传统的文本意义,以整个文化系统的共时性文本取代了原先自足独立的文学史的历时性文本,这是一种后现代语境特征的“后结构主义取向的历史观”,一种“既是历史主义,又是形式主义”的新历史主义。14•对新历史主义者而言,历史就是一种文本。•新历史主义者把过去单数大写的历史(History)分解成许多复数小写的历史(histories);把那个”非叙述,非再现“的”历史“(history),拆解成了一个个由叙述人讲述的”他者的故事“(hisstories)。•在新历史主义者眼里,文学与历史并无明显的界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一种复杂的相互纠缠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他们所关注的,并非通常人们理解的那种虚构的,想象的,狭义的文学,而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化。15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解读方式:历史即文本,文本即历史•历史文本化(textualityofhistory)1.如果没有保存下来的文本,我们就无法了解一个社会的真正的,完整的过去,这样文本就成为我们了解过去的一个窗口2.文本在转变成”文献“,成为历史学家撰写历史的基础时,它们本身将再次充当文本阐释的媒介,而人的主观性就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文本之中了16一切历史意识的”切片“都是当代阐释的结果,在对历史文本的书写中,无不包含着权力的建构,隐含着一种由边缘走向中心的谋略。这是因为:”文本不是存在于真空中,而是存在于给定的语言,给定的实践,给定的想象中。“之所以说历史是一个文本,还因为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描述,而这种描述并非纯粹的客观再现,而是包含有语言对事件的再读构成的成分,其中必然渗透着语言运用者对事件的解释。对此,海登.怀特进一步论证道:”不论历史事件还可能是别的什么,他们都是实际上发生过的事件,或者被认为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事件,但都不再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事件。作为这样的事件,为了构成反映的客体,它们必须被描述出来,并且以某种自然或专门的语言描述出来。后来对这些事件提供的分析或解释,不论是自然逻辑推理的还是叙事主义的,永远都是对先前描述出来的事件的分析或解释,描述是语言的凝聚,置换,象征和对这些作两度修改并宣告文本产生的一些过程的产物。单凭这一点,人们就有理由说历史是一个文本。”17历史是一种话语,或一种文本。这种历史观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社会的色彩,是后结构主义者历史观的延续。福柯等后结构主义者把历史称为一种“历史叙述”或“历史修撰”,突出了历史的文本性。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文化也成为机械复制的产品,人们已经对传统文化中公认的关于秩序,因果关系,主客体等问题的认识产生了诸多疑问,而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人们的思想,并颇见成效的打碎了人们试图把握事物的体系,认清事物的规律的愿望。人们开始相信,现实和历史都不过是一种显现,不过是一些自圆其说的看法的相互作用。因此,历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事件,而成了与历史编写者的意志,态度,叙事方式密切相关的一种文本。历史不是由客观规律所控制的过程,不再是文学的“背景”或“反映对象”,历史也不能被当作文学的稳定阐释的基础,文学与历史之间应该具有“文本性”的因素,二者都是由特定文本构成的,文学与历史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文学是对人类历史生活经验的描述,其意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历史和文本同属一个符号系统,历史与文学的虚构成分和叙事方式具有相似性。两者之间是相互证明,相互印证的“互文性”关系。18•文本历史化一切文本(文字的文本和广义的社会大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文本历史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任何文本一经产生都是历史的;文本不仅仅是语言表述的载体,也参与了历史的构成。“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个用散文,一个用韵。两者的差别在于一个叙述已发生的事,一个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而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亚里士多德一般人都认为考核和记录事实是历史的方法,而虚构则是戏剧和小说的方法——汤因《历史研究》19海德格尔从“艺术是历史”这一角度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界限:“艺术是历史,作为历史,全是在作品中真理的创造性保存。……艺术作为发现,本质上是历史的。这不仅意味着,艺术在外在意义上拥有历史在历史进程中,艺术伴随着其他事物出现,并且在此进程中,艺术改变和终止以及为历史学提供变化的形象。艺术作为历史在根本意义上奠定历史。”20轶闻主义(anecdotalism)•新历史主义者往往先从尘封的典籍中找出常常被人忽略的奇闻轶事,甚至一首小诗,一个典故,然后挖掘其深层文化意义并出人意料地在它们与所分析作品之间找到联结点,最终显示出文学作品在形成之时与当时的文化氛围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纠葛。正如海登.怀特在《评新历史主义》的论文中指出,新历史主义者“尤其表现出对历史记载中的零散插曲。逸闻轶事,偶然事件,异乎寻常的外来事物,卑微或是不可思议的情形等许多方面的特有的兴趣。”21•新历史主义者所谓的“逸闻主义”并不一定就是不真实的。按照一般英语词典的解释,“anecdote”:”short,usuallyamusingstoryaboutsomerealpersonorevent”.即“关于真人真事之小趣事”,
本文标题:新历史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7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