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超声疗法一、超声疗法的基本知识(一)物理特性(二)治疗作用(三)特点(四)治疔设备(五)治疗剂量二、常规超声疗法(一)分类(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三)治疗技术(四)注意事项(五)常用治疗方法三、超声药物透入疗法(一)作用机制与特点(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三)耦合剂的制备(四)注意事项四、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一)作用机制与特点(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三)治疗技术超声疗法一、超声疗法的基本知识将频率在2k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一)物理特性1.频率和波长:频率为500~2500kHz的超声波具有治疗作用,理疗中常用频率为800~1000kHz,称为标准频率。800kHz频率的超声波在人体软组织传播的波长约为2mm。2.超声波的产生、工作原理及对人体的作用方式(1)产生方式:有喷注式、磁制伸缩式、电磁式和压电晶体式等,医疗中常采用压电晶体式。(2)工作原理:为“反压电效应”,即在某些晶体(如石英、钛酸钡)上,通以交变电流,晶体则由于两对应面的电压产生连续的交互变化,而发生几何形态的变化,晶体形态的改变引起晶体的振动,使之产生与治疗要求一致的机械振动波。(3)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方式:高频的机械振动。3.超声波的传播(1)速度:是指超声波单位时间内在媒介中传播的距离,表示为m/s。超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向四周传播。所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而与不同媒介的弹性、密度和温度有关。如气温升髙1摄氏度,声速增加0.6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而在人体软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为1540m/s。(2)散射和束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向四周散射,其强度随传播的距离增加而减弱。如果是点状声源发出的声波,则在均匀媒介中的声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当声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声波即呈直线传播。声头频率越高,声波越集中成束射。医用超声波的声头直径一般为波长的6倍以上,所以声头上接近中心的声束强度最强而成束射。(3)反射和折射:超声波由一种媒介传播至另一种媒介时,在界面处将有一部分反射回第一种媒介(反射);其余透过界面进入第二种媒介,由于两种媒介的传播速度不同,因而产生传播方向的偏转(折射);声波在界面被反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媒介的声阻(媒介的密度和声速的乘积),声阻相差越大,反射也越大。如空气与液体和固体的声阻很大,当声波通过空气传向液体或固体时,几乎全部被界面反射,声波很难通过空气进入液体和固体。所以治疗时应避免空气层,声头与人体之间用耦合剂(凡士林或液状石蜡等)紧密接触,以减少反射。(4)穿透和吸收:媒介的穿透和吸收与超声波的频率及媒介的黏滞性、密度、导热性、声速、分子结构等物理特性有关。频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其对组织的穿透性,理疗常用的超声波频率在800~1000kHz较为合适,穿透深度5cm,适用于脂肪、肌肉和韧带的治疗;2000~3000kHz适用于皮肤及表浅病灶。超声波频率愈高,被作用组织的吸收率也愈多。常用半价层(半吸收层)表示某种媒介对超声波的吸收能力,半价层是指超声波在媒介中衰减至原来能量一半时的厚度。不同频率对同一组织的半价层来说,频率愈高,吸收愈多,穿透能力愈低。如频率200kHZ的低频超声波,肌肉的半价层近于5.5cm,频率800kHz的超声波,肌肉的半价层近于3.6cm,频率2.5MHz的超声波,肌肉的半价层显著降低,仅为0.4cm。(二)治疗作用1.机械作用:机械作用是超声波的一种最基本的作用,无论其强度大小均能产生这种作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有两种,在媒介中行进时所产生的机械作用为行波场中的机械作用;在媒介中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综合而产生的机械作用为驻波场中的机械作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在组织中引起细胞波动而出现一种微细按摩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和物质代谢;同时可刺激半透膜的弥散过程,增强通透性,提高组织再生能力。可治疗某些局部循环障碍疾病,如营养不良性溃疡。机械作用可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可治疗瘢痕、硬皮病及挛缩。当应用大剂量超声波时,还可以利用其对生物体的“破坏”作用杀菌,常用于饮水消毒。2.热作用:超声能量在机体或其他媒介中产生热效应,主要是组织吸收声能的结果,因此将超声波疗法又称为超声透热疗法。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通过媒介时被吸收而转变成热能;在超声波压缩相位中,通过媒介时交替的压力变化,使组织细胞周期性紧缩,引起温度升高,在不同组织界面上超声能量的反射,因驻波形成而致质点、离子摩擦而生热。由于人体组织对声能吸收量的差异,超声波的热效应以骨和结缔组织最显著,脂肪和血液为最少,在骨和肌肉界面1cm内,用lMHz,lW/cm2的强度照射温度可升高5~7摄氏度。热作用除普通吸收外,还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点,可在骨膜上产生局部高热,用于治疗关节、韧带等运动性创伤。(三)特点1.优点①可使深层组织发生显著的温度改变;②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共同作用,分离胶原纤维、增加结缔组织延展性,有效地治疗关节囊、韧带、肌腱的粘连和瘢痕;③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增加离子交换;④属于局部治疗,少有全身反应发生;⑤应用时间相对较短。2.缺点①治疗时患者感觉及反应较少,使得治疗剂量相对不容易控制;②直接接触法等治疗时,治疗部位有压力作用,易激惹触痛。(四)治疔设备1.超声治疗仪(1)输出形式:可分为连续式或脉冲式(通断比有1:2,1:5,1:10和1:20等)。(2)常用频率:0.8MHz、lMHz、3.2MHz。(3)声头直径:有lcm、2cm、5cm等多种。2.辅助设备(1)水槽:可用木材、塑料、陶瓷、铝合金、不锈钢制成,用于水下治疗。(2)水袋或水枕:用薄橡皮或塑料薄膜制成,灌满经煮沸而排除空气的水,治疗时将水袋浸湿后放置于皮肤与声头之间,用于体表不平的部位。(3)漏斗:治疗时将漏斗下口置于治疗部位,压紧,漏斗内装满排除空气的水,声头由上端大口放入,声头表面浸在水中,用于小部位及体腔治疗。(4)耦合剂:选择其声阻接近人体软组织的物质,以减少皮肤界面间的反射消耗。常用水、液状石蜡、蓖麻油、甘油按不同用途配制成相应的乳剂(水、油、胶的混合物)、溶胶等。(5)其他:声头接管、反射器等。3.新型超声治疗仪的特点(1)超声声头可自动校正,以提高精确度。(2)同一声头可进行频率切换。(3)可有脉冲、连续两种治疗模式,并可同时结合中频与TENS治疗。(4)配有不同大小的探头,以利于不同部位的治疗,如10cm2的探头可进行腰部等大面积部位的治疗。(五)治疗剂量超声波的辐射强度与治疗方式有密切联系,见表4-1。表4-1超声治疗方式与辅射强度(W/cm1)固定法移动法低中高低中高连续式脉冲式0.1~0.20.3~0.40.3~0.40.5~0.70.5~0.80.8~1.00.6~0.8;1~1.2;1.5~2,01~1.5;1.5~2;2~2.5二、常规超声疗法(一)分类常规超声疗法可分为直接治疗法(直接接触法)与间接治疗法(间接接触法)。直接接触法又可分为固定法与移动法,间接治疗法分为水下法与辅助器治疗法,其中常用的是直接接触法、水下法。1.直接接触法声头与体表直接接触,在声头与体表之间用耦合剂,使声头与皮肤紧密接触。分固定法和移动法,移动法最为常用,治疗时将声头轻压并均匀接触治疗部位,作缓慢往返或圆圈移动;固定法是将声头借助支架以适当的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2.水下法槽内放入冷开水,声头应密闭防水,将治疗部位和声头同时浸入水中,声头对准治疗部位,固定或作小范围的缓慢移动。常用于表面凹凸不平的手足关节部位。(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软组织损伤、劳损:①软组织扭、挫伤;②瘢痕组织;③注射后硬结;④冻伤,冻疮;⑤肩关节周围炎;⑥腱鞘疾病(狭窄或囊肿)。(2)外科炎症:①乳腺炎;②肢体溃疡等。(3)骨关节伤病:①颈椎病;②腰椎间盘突出症;③脊柱炎;④骨关节病;⑤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化症;⑥骨折等。(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①前列腺炎,附睾淤积症,阴茎硬结;②输卵管闭塞等。(5)神经系统疾病:①脑血管意外后遗症;②脑外伤;③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灼性神经痛;④幻肢痛;⑤硬皮病等。(6)循环系统疾病:①冠心病;②雷诺现象等。(7)其他:①带状疱疹;②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病变;③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等。2.禁忌证(1)全身状况不允许:①活动性肺结核;②严重支气管扩张;③化脓性炎症;④血栓性静脉炎;⑤败血症;⑥持续性高热;⑦出血倾向;⑧消化道大面积溃疡;⑨放射线或同位素治疗期间及随后的半年内;⑩恶性肿瘤(超声治癌技术除外)。(2)局部不允许采用:①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交感神经节及迷走神经部位;②睾丸部;③安装心脏起搏器和血管支架的患者;④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及其邻近区;⑤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⑥小儿骨骺;⑦急性关节炎;⑧椎板切除术后的切除部位;⑨皮肤破溃、有出血倾向等。(三)治疗技术1.直接接触法(1)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治疗部位皮肤涂以耦合剂,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2)告诉患者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如酸胀、温热感。(3)检查仪器各旋钮是否处在“0”位或应在的位置,接通电源,根据需要选用连续或脉冲输出,定时,调节输出至所需剂量。但应注意,由于脉冲超声波治疗时间有间歇期,故总功率应按照脉冲的通断比推算,如1:5脉冲超声波的总功率只有连续超声波的1/5,加之间歇期有利于热的消散而不会在治疗局部聚集热量,因此脉冲超声波的治疗强度可大于连续超声波(参见表4-1)。此外,脉冲超声波治疗的时间可较连续超声波治疗的时间长些。(4)固定法:用于痛点、穴位、神经根和病变较小的部位。将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超声强度不得大于0.5W/cm2,时间3~5min。(5)移动法:将声头紧密接触治疗部位并作缓慢往返或圆圈移动,声头移动速度以2~3cm/s为宜,超声强度不得大于1.5W/cm2。(6)治疗中应询问患者的感觉,固定法治疗时,如治疗局部过热或疼痛,应移动声头或降低强度以免发生灼伤。(7)治疗结束时,将超声输出调回“0”位,关闭电源,取下声头,擦净声头和皮肤上的耦合剂,并用75%乙醇涂擦消毒声头。(8)治疗时间、频度和疗程:固定法每次3~5min,移动法每次5~lOmin,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2.水下法(1)将患者手足等凹凸不平的部位(如手指、足趾、腕、踝关节)与声头同时放入37~38摄氏度的去气水盆中,声头对准治疗部位,距离皮肤1~5cm。(2)接通电源,调节治疗时间和输出剂量。声头固定或做小范围移动。(3)治疗结束时,将超声输出调回“0”位,关闭电源,取出声头,擦干声头及治疗部位。(4)治疗时间、频度和疗程:每次5~12min,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3.水袋法将不含气体的水袋置于体表不平的治疗部位,水袋与皮肤及声头之间均涂耦合剂,以适量压力将声头压在水袋上,一般按直接接触的固定法进行治疗。也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漏斗,内盛去气水,将小口置于治疗部位,声头放入大口内,以治疗小部位病变。或在水下治疗时用反射器,以改变声束的投射方向,用以治疗声头不易直接投射的部位。(四)注意事项1.仪器维护(1)声头不可空载,以防损坏声头内的晶体。治疗时声头必须通过耦合剂紧密接触皮肤,或置于水中,方可调节输出。(2)注意机器和声头的散热,如过热应暂停一段时间,再继续使用。(3)电线不得卷曲或扭转。注意保护声头,切勿碰撞。2.操作注意事项(1)耦合剂应涂布均匀,声头应紧贴皮肤,不得有任何细微间隙。(2)固定法治疗时或皮下骨突部位治疗时,超声波强度宜小于0.5W/cm2。(3)水下法治疗时皮肤上不得有气泡。(4)水袋法与水下法所用的水必须是经过煮沸的水,冷却后缓慢灌注,以免激起水泡,使气泡进入到水中。(5)避免使用高强度治疗。(6)患者治疗部位皮肤感觉缺失时,应特别注意。(7)进行胃部治疗前,患者须饮开水300ml,取坐位治疗。3.操作人员注意事项:操作人员不得直接手持声头,声头握柄上要用网套保护或操作人员戴好手套。(五)常用治疗方法1.四肢及脊柱
本文标题:超声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8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