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琵琶行》教学设计荆门市后港中学吴士华【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在“阅读与鉴赏”中也要求“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琵琶行》把琵琶女的身世,诗人自己被贬的遭遇,以及琵琶艺人精湛的弹奏技艺很好地糅合在一起,采用情景交融、递相咏叹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两个感情相互交融的人物形象,成功地抒发了诗人忧郁悲愤的主观感情。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情景,体验人物情感,理解诗歌意蕴,结合语境,感悟诗中描写音乐语句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3.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2.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3.学习音乐艺术的描写技巧。三、德育渗透目标1.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2.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摹音乐的片段,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里描写音乐的绝唱。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描摹音乐,状无形音乐如在眼前,为学生学习描写音乐提供了最好的借鉴。引导学生体会描摹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与重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音乐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播放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乐曲让学生感受琵琶这一乐器的特点。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这就是琵琶名曲《十面埋伏》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赏析“江上夜弹琵琶曲”这一节。二、品“声”:体会音乐描写的妙处(16分钟左右)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3归纳总结本段是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声音的?(1)比喻特征变化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微委婉急促——愉悦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鸟语花底———————宛转流畅泉流冰下———————阻塞压抑轻快——停顿冰泉冷涩———————清冷凝滞银瓶乍破———————激越奔涌爆发——高昂铁骑突出———————高亢雄壮如裂帛————————短促急迫戛然而止(2)、摹声:嘈嘈切切间关幽咽(3)、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4)、直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诗句准确精炼地揭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可谓妙语传情,画龙点睛。4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请同学们用曲线图来表示音乐的发展变化。(旋律变化,心潮起伏。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5齐读第二段,力争背诵。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三、悟“情”: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11分钟左右)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4)学生讨论: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5)交流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位盲人在他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对别人说:“我多渴望看看阳光和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于是,人们请来了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首曲子,盲人听后热泪盈眶:“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看见了鲜花,我看见了小鸟,看见了河流。”盲人带着喜悦满足地离开了人间。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地说:“我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的确是这样,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人的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保必曾相识”的哀叹,请从文中找出琵琶女与白居易相同命运语句,共同完成如下表格琵琶女(乐伎)白居易(诗人)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才华出众: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谏贬江州琵琶曲《琵琶行》共抒高山流水情唐宣宗悼念白居易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浔阳楼前有一副对联: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正是对本诗情感的高度概括。传神的乐曲描写、经典的情感抒发成就了这千载佳作。四、积“精”:积累诗文的妙语佳句(10分钟左右)点滴积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大家心知肚明,这传世名篇给我们积淀了不朽的文化精华。请大家速读全文,找出诗中富有生命力的精彩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并试用其造句1、典型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典型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3、典型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暂时休止比连续表白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声止情续、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4、典型氛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正是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5、典型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把这些句子在你的读书笔记上默写下来。并用其造一个句子。五、迁移:(5分钟)古今中外,有关音乐的佳话不胜枚举,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本诗中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请你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的理解来个性化地解读《十面埋伏》这首琵琶名曲的片段,运用课文中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听后感,在全班交流。
本文标题:《琵琶行》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9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