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区分“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1、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2、心理不健康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2、心理不正常包括神经症和精神障碍,也称“心理异常”。对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能够解决的大多是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神经症要咨询有关心理治疗机构;精神障碍要转介有关医疗机构,如精神病院。一、儿童心理障碍的表现1、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2、抽动症。主要表现是身体某些部分经常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快速肌肉痉挛现象,而在性格上则表现为紧张、胆怯、自卑。3、焦虑症。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4、恐怖症。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5、失眠症。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上述这些症状是儿童心理不正常的表现,如果“留守儿童”中有这些症状,可能不只是因“留守”原因造成的,也许是儿童本身心理障碍的表现。老师要告知家长咨询有关心理医生,必要时接受心理治疗。6、攻击症。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7、嫉妒症。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难以容忍,看到他人成功比看到自己失败还要难受,常常诋毁别人。8、贪婪症。极端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物质占有欲望强烈,根本不管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9、懦弱症。心理水平低下。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遇事缺乏主见,甚至受到他人欺负也不会自卫。10、强迫症有的患儿会不停地洗手,多次检查门户是否关上,反复整理书包等。另有一些患儿却不断地想一些问题,如2+2=4对吗?会不会等3,为何一定等4而不是……这种多次重复想某个问题或做某些动作,称为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患儿自知不对却无法控制。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总的来说,留守儿童存在三大心理问题,即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问题。具体表现在:1、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感到缺乏安全感,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2、存在严重的自卑、焦虑、抑郁心理。他们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会感到失落和自卑。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3、学习滑坡、厌学、逃学。儿童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监护力度不够,易导致他们学习观念淡薄,甚至厌学、逃学,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4、道德真空,令人担忧。父母长期在外,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任性或性格孤僻。表现出小偷小摸、欺骗撒谎,甚至放任自流、不服管教。5、人际关系敏感。16.7%的“留守儿童”对活动不敢兴趣,不愿和同学一起参加,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46.6%的“留守儿童”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1、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亲情饥渴”。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孩子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接母亲之间的血缘关系。”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90%左右的监护人是祖父母辈,他们思想观念陈旧,溺爱居多。3、学校本身的教育因素。目前,学校教育评价体制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心更多,而对一些学业不良的“留守儿童”关注却很少。加之“留守儿童”本身性格孤僻自闭,人际交往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此时老师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引导他们,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4、自我认知。“留守儿童”认知水平不高,有时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感觉处处不如别人,则出现孤僻、自卑、忧郁等情绪问题。四、如何处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耐心倾听,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老师倾听的时候要认真且真诚,目光专注,尊重学生,必要时还要共情,认真听他(她)为什么有那些想法,为什么要做出那些不良行为,要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其倾诉,不要随意评判,此时最要的就是耐心听。此时孩子倾诉的过程就是释放烦恼的过程。同时要向他(她)保证老师会保护他的一些小秘密,这样有助建立他(她)对你的信任关系,为以后的辅导打下基础。当他(她)倾诉过程中特别伤心的时候老师要擅于运用身体语言去安慰,拍拍他(她)的肩膀,或拥抱一下,或帮其擦擦眼泪。(此时身体语言要比口头语言安慰效果好)(二)教给“留守儿童”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1、向朋友、亲人或老师倾诉。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烦恼,每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都需要用一双温暖的手来抚慰自己,朋友、亲人、老师都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也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父母。2、痛哭一场。告诉他们“想哭就哭吧。”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心中的烦恼和不快哭出来,哭过之后心情就会好些。3、写日记。不愿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他人,就把自己的不快装进日记里。一方面可以排解自己的烦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4、转移注意力。当心情烦恼(或要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去运动运动(踢踢球、跑跑步),唱唱自己喜欢的歌,练练字,画一下画,看看有趣的故事书或动画片等等,把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这些事情上来。5、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烦恼时也不要忘记微笑,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微笑一下,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处理得好。”“我不比别人差。”“我不会轻言放弃努力的。”告诉他们走路时要尽量将步幅加大,双手摆动的频率和幅度也要加快加大,同时将头部抬高,目视前方。6、纠正认知偏差。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他们也有。不要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夸大别人的优点。让他们把自己的优点详细具体的写出来,同时老师也要帮他们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告诉他们当产生自卑情绪时,要多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多回忆过去受到老师表扬或取得成绩的情境,想想自己身边还有亲人、老师、同学在关心着你,想想自己也有很多值得开心的事。(三)帮助“留守儿童”分析并解决问题。老师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其他方面努力(学校、家长、各科任老师、班上同学)1、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关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教师要尽力与家长联系,建议他们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最好是每周一次电话联系,多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还可以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新鞋、孩子喜欢吃的东西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能留在孩子身边,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2、建议家长寻找合适的监护人,最好是尽量找素质好的。3、让班上品行良好、成绩优异的同学主动帮助“留守儿童”,与他们做朋友,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同时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缓解人际关系紧张,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4、帮助其树立自信。指导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如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建议班主任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例如主题为“优点轰炸”。课前事先准备让一些学生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然后课堂上说出那些“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对于学生来说最高兴的是在同学们眼中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就不会感到那么自卑。建议各科任老师在课堂课外多关注“留守儿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给他们提供机会发挥他们的长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细心观察他们,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老师还可以给他们讲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教育故事,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班上放一些动画性的教育故事片,如中华德育教育小故事。案例辅导案例一:一个12岁的男孩,小学6年级。二年级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他人,父亲外出打工,杳无音信。自此跟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对他百依百顺,但很少让他与同龄小朋友玩,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他人很聪明,但自信心差,性格倔强,容易动怒打人,开学不到一周就打了三次。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自制力较弱,人际关系紧张。辅导策略:1、给予他更多关爱。老师应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让他信任你。当他调皮时,不直接批评,先调查清楚是什么原因,然后和他讲道理;教给他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2、尽可能与他母亲加强联系,建议其母亲要多与孩子沟通,多看望孩子,不能来看望时通通电话也行。寒暑假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要更多的关心他的身体、心理。3、多鼓励他与那些品行良好、成绩优异的同学交朋友,同时建议班主任让那些爱学习、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主动和他做朋友,主动帮助他。4、建议其爷爷改变其教育方法。告诉他一味溺爱的严重性,要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调查,及时批评教育。5、帮助他树立信心,走出自卑。鼓励他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挖掘他的“亮点”。向他提出一些由易到难的规定,让他慢慢能做到,只要他每天能完成作业,不犯错误,就给与他肯定,在同学面前表扬他(精神奖励为主,辅助物质奖励)。案例二:女,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祖父母在家务农,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祖父母身体不好,照顾她很不容易。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经常连春节都不回来过,她已有三、四年没有看见父母了。她五年级时转入中心小学就读。她性格内向、腼腆,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每次一接触到老师的目光就一下子趴在桌子上,好半天才敢抬起头偷偷的老师一下,在校园里遇到老师时,她总是加快脚步小跑过去。她的作文写得比较好,但却内向自卑,总是独来独往。辅导策略:1、主动找她谈心,耐心倾听她的烦恼,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建立对你的信任感。告诉她以后有烦恼了,可以告诉老师,或者写在日记上,或者写在信上寄给爸爸妈妈。告诉她远方的爸爸妈妈肯定也很想念她,但为了能让家里过得好些,能让她读好书,暂时还不能回来。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老师相信即使爸妈不在身边,你也能做好的。2、她的作文写得比较好,建议语文老师多指导她写作,鼓励她参加作文竞赛,帮助她获得自信。3、让班上同学多与她交流,多关心她,和她做朋友,学习生活上帮助她。生日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为她过生日,让她感受到温暖。4、建议祖父母多关心她的所思所想,尽量让父母与她多联系,多从精神上关心她,最好多回来看看她,寒暑假能把她接到身边,培养亲子感情。案例三王静、王涛姐弟俩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了外地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王静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王涛则在一岁时便由爷爷抚养。这对姐弟俩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征。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王静吃。暑假时王静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她最喜欢吃的雪糕,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王静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主要问题:欺骗撒谎)弟弟王涛上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因贪玩被老师批评,第二天便无论如何不肯上学,直到大人答应为他换一个班,他才肯去,可没多久他又要换班,同年龄的几个班都换过一遍后,他又要换学校,闹了很长时间直到大人给他换了学校,并宣布“最后通牒”后,才逐渐平息下来,只是偶尔还会因不做家庭作业逃学一、两天,到外面玩够了再回家。(主要问题:厌学、逃学)在姐弟俩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辅导策略:
本文标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0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