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本(袁行霈)整理重点笔记
笨鸟先飞笨鸟先飞笨鸟先飞第六编元代文学元曲: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元人称之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关王马白/关郑马白)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第一章杰出的戏剧家关汉卿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二)以《拜月亭》、《调风月》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鲁斋郎》权贵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孔目张圭之妻,迫使两家妻离子散,最后包拯将其名字改写为鱼齐即,智斩了鲁斋郎,两家终得团圆。《窦娥冤》窦娥的悲剧性格及其意义:窦娥原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她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命运,希图官府保护她的清白,支持她对地痞无赖的抗争,但无情的拷打使窦娥的思想发生急剧的变化:她由对封建官吏的幻想变为斥责,由无奈叹息变为对天地,对整个社会的愤怒控诉。窦娥思想的发展变化体现着作品主题的不断深化,它以一个平凡、善良女子的觉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指出了产生窦娥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望江亭》、《救风尘》: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下层民众奋起自救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单刀会》、《西蜀梦》:呼唤英豪英豪被害谁救天下苍生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刻把握。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弱者的胜利(二)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三)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四)戏剧语言本色当行。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记》的思想意义和人物形象思想意义——反封建战斗性:(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人物形象:老夫人——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隔墙和诗,道场传情,月夜听琴,传简约会,自荐枕席。闹简,赖简。张生——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枪头”。笨鸟先飞笨鸟先飞笨鸟先飞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司唱(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四)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1文采与本色相生2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3融化古代诗文中优美词句,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镕铸成自然而华美、本色而当行的曲词。4口语俗谚之运用,既生动活泼,又清新典雅。《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一)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二)优美的戏剧语言。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第四章宋元南戏一、南戏的源流和特点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南戏的体制特点:(一)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二)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流丽婉转。高明和《琵琶记》南戏集大成之作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婚变戏)叙写“子孝”与“妻贤”的内容,但在肯定孝子贤妻的同时,也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展示由于封建伦理而产生的社会悲剧。悲剧意蕴:“三不从”“忠孝不能两全”蔡伯喈的两难境地,赵五娘的苦难、不幸与无奈《琵琶记》艺术成就:(一)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厌,祝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二)双线结构颇具特色。一条写蔡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常。(三)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荆》、《刘》、《拜》、《杀》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第五章元代散曲一、散曲的兴起和特点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领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散曲的体裁特点: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第七编明代文学《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笨鸟先飞笨鸟先飞笨鸟先飞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主题概括:《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一)明君贤臣理想1、政治上行“仁政”刘备——“仁君”典范:“仁”为赢得民心手段:当安喜尉:“与民秋毫无犯”“远得人心近得民望”;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曹操——“奸雄”代表,“奸绝”:奸诈残暴、嗜杀成性:坑杀降卒;血洗徐州;“衣带诏”株连家族,勒死孕妇;恩将仇报杀吕伯奢;○疑而杀人: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梦中杀人:贴身侍卫○酒中杀人:扬州刺史刘馥。○借刀杀人:名士祢衡○伺机杀人:行军主簿杨修2、人格上重“忠义”“《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天下无不知忠义者,演义之功也。”(清·王侃《江州笔谈》)诸葛亮——“忠”的楷模○1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臣职守。○3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关云长——“义”的化身,“义绝”:3、才能上尚“智勇”诸葛亮——“智”的符号,“智绝”: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占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博望坡出奇制胜;智激周瑜、孙权;草船借箭;筑坛祭风;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空城计等。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司马懿称诸葛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二)“拥刘反曹”倾向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三)道德悲剧意识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笨鸟先飞笨鸟先飞笨鸟先飞《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空、斩”。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古城会”、“借东风”、“华容道”。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张辽投降曹操。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赤壁之战”。二、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第四本(袁行霈)整理重点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1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