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诸葛亮——一位优秀的领导者管理学必胜小组策划:丁国杰PPT制作:李小丹材料整合:丁泽东张峥陈嘉宇后期修定:胡蝶高倩吴依琪陈柯贝2目录个人简介………………………第3—4页领导者三要素……………………第4—5页领导者的作用……………………第5—7页领导者具体策略…………………第7页领导者的素质……………………第8页领导方式…………………………第8—9页领导者的能力……………………第9—11页3赵老师好,同学们好。我是管理学第三小组的XXX。他,身着一件八卦长袍;他,手持一把朱雀羽扇;他,运用一个人的智慧将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给后世留下千古佳话;他,就是诸葛亮——一位优秀的领导者!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领导的含义。领导: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既是执行这几个过程的主体。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以管理学第四篇“领导”为框架,分析一下历史名人诸葛亮的领导魅力。个人简介中文名:诸葛亮【字:孔明】英文名:ZhugeLiang雅号:卧龙国籍:蜀汉民族:汉族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生卒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有争议)至234年农历八月二4十八职业:丞相——蜀汉掌权二把手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主要事迹: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个性特点: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领导者的三要素:一:领导者必须要有追随者。大家都知道三顾茅庐的事吧,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躬身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其中,第一次,赶上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很失望。第二次,刘关张三人冒着大雪再次来到诸葛亮的茅屋邀请,谁知诸葛亮却外出云游。第三次,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睡醒,才彼此坐下谈话。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蜀国的一把手刘备是诸葛亮忠实追随者,铁杆粉丝!二: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和力量。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早年的博学多才,关注政事,让他拥有了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他很自信。因为他自比管仲、乐毅。这里,我们链接一下管仲和乐毅的资料:管仲:春秋时期大政治家,辅佐齐桓公创立了霸业。他注5重经济发展,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战略思想。被后人称赞为“春秋第一相”。乐毅:战国后期杰出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公元前284年,燕国及其它五国在乐毅领导下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在诸葛亮辅佐刘备期间,对于各大小战役,他都能做出准确的预测,用他的智谋,才略一步一步造就了蜀国的基业。这些都源于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能力,以及自比管仲、乐毅的自信。三: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目标。自隆中对以来,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将振兴蜀汉作为己任,用个人的领导魅力影响着每一位部下,让他们团结起来为国效力。使蜀国从开始的一个弹丸之地华丽扩张到后来的三国一霸。让刘备从依附于人到转身成为最后的建国称帝。领导的作用⒈指挥作用当时,曹国猛将夏侯惇率十万兵马来犯,由于敌众我寡,诸葛亮指挥蜀军撤退。夏侯惇轻敌,一直将蜀军从博望坡追到新野。新野之地道路狭窄,树木茂密。当曹军浩浩荡荡闯入此地时,忽然背后喊声大震,接着望见草木上空一片火光,。曹军人马瞬时间乱了阵脚,四处乱窜,有的被埋伏的刘军杀死,有的自相践踏6而死。夏侯惇好不容易突出重围,清点人马,损失惨重,不得不率军狼狈地逃回许昌。诸葛亮初出茅庐,在对阵曹军的第一战中充分认识到敌我力量的悬殊差异,思考到不宜采用正面对抗,做出了先佯装败逃,后火攻伏击的正确指挥。这其中也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能够准确地把握竞争对手的弱点。上面的故事,就是著名的由诸葛亮领导指挥的火烧新野战役。初战告捷,奠定了他在蜀军中的威信,取得了众人的信服。这是很有意义的。⒉协调作用当代,一个公司或单位都会出现内部矛盾。在古代,军队中也会出现内部矛盾。对于再微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协调处理,就会出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前,最后一次北伐出战失利。期间军事参谋杨仪与前锋魏延不但存在个人恩怨,而且军事立场存在分歧。杨仪主张大军撤退,而魏延主张继续北伐。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撤退,但安排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大军由杨仪带领循序撤退,目的是将两人恩怨调和。因为当时魏延是蜀国最有能力的军事将帅,杨仪是除诸葛亮以外最了解蜀国政事的人才,只有将两人矛盾解开,才对国家有利。再如,刘备入川投靠刘璋。初来乍到,受到刘璋部下的法正,李严等人抵触,诸葛亮便亲自与法正,李严等人促膝长谈,分析了二刘联手的必要性,这才逐渐消除了双方之间隔阂。7⒊激励作用刘备去世后,蜀军内部一片灰暗,军心溃涣,战力不足。诸葛亮及时上书《出师表》,其中指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篇脍炙人口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激昂恢宏的话语犹如一股清泉激励了蜀军将士干涸的心,让他们满血回归,全力北伐,以完成先帝的遗业。领导者的具体策略《隆中对》中,诸葛亮就当时局势为刘备作了详细分析。其中提出了以下具体策略:①取代割据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②在夺取荆州,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外交上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并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③待天下有变,再兵分两路,命一上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军队攻打秦川8领导者的素质⒈思想素质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诸葛亮自出山后,对振兴蜀国的事业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半点私欲。即使,刘禅这个无能的主公即位,诸葛亮还是一心辅佐,为对先帝的承诺操劳至终。⒉业务素质领导者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个博古通今的全才,可以说是样样精通。⒊身体素质诸葛亮一生54岁,有五分之三的岁月献给了蜀国事业。后半生中的南巡,北伐等各大小战役,都会亲临战场,指挥作战。这些对身体素质的考验相当大,他都挺了过来,在身体素质方面,作为蜀国二把手的领导者是毋庸置疑的。领导方式纵观三国,几乎所有蜀军的战略决策都是由诸葛亮一个人在决定和指挥,所以,诸葛亮的领导方式属于专权型领导。按照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理论来定义,那诸葛亮的领导方式属于第一种——经理作出并宣布决策。9根据布莱克(Blake)和穆顿(Mouton)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诸葛亮的领导特点属于9.7型。即,对组织目标的完成程度有很重视,对人员的关心和人才的培养也很关心。诸葛亮对组织的目标关注度自不必说,他对部下的关心体现在了很多方面。例如:马谡曾跟随诸葛亮,屡献战策,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是军事、政治领袖,讲究实际,看到诸葛亮赏识马谡,很不放心,在临终前交代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马谡确实缺乏独立作战的实践,街亭失守后孔明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杀掉他,于是有了千百年来令人唏嘘不已的挥泪斩马谡。当时诸葛亮将马谡押到帐前,宣布他此次失守街亭为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罪当伏诛,转而告诉他:“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马谡今日是国家罪人,诸葛亮尚能念及他此前曾追随自己,为国家鞍马劳顿、呕心沥血、屡献战策,不使他的妻儿为生活所困。诸葛亮这样做是对的,这才是作为领导者的样子。干活时让人干活,干过活就把人给忘了,这样恐怕不太好。领导者的能力一.学习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诸葛亮高卧10隆中,“躬耕陇亩”的十年,过的也并非是于那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隆中,诸葛亮认真研读史籍,总结历代姓王的经验教训;密切注意当时政治局势,冷静的观察与分析各个政治集团实力的消长和斗争的成败。并且经常与荆州名士司马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纵论时局变化,交换政见,畅谈未来。二.创新能力诸葛亮精通《周易》,在对阵敌军时,运用八卦阵连克劲敌。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其中暗含机关,使敌人不会对粮草问题作何威胁。还发明了损益连弩(三国杀中称之为诸葛连弩),是一种一次可连发十只弩箭的精密武器,大大提升了蜀军的战斗力。三.对人才挖掘、培养的能力在诸葛亮领导期间,为刘备发掘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例如,刘备进川时,诸葛亮对刘备提议将张任、李严、法正等原先等刘璋的优秀人才收至帐下。以及,诸葛亮对姜维、马谡的军事技能培养。还有,他在《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中都有提到过选贤举能的重要性,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四.随机应变的能力在马谡街亭失守后,司马懿帅大军乘胜追击,直逼无兵将驻守的西城。此时此刻,诸葛亮沉着冷静,大开城门,在城楼上弹琴唱曲,丝毫没有大敌将至而城中无兵的紧张气氛。司马懿见此情景,疑其有诈,立即撤兵。对比诸葛亮和司马懿所做的决定,我们可以11看出:作为一个领导者,即使,组织处于逆境时,也要沉着,密切关注对手,随机应变,将劣势转变为优势,这样,才能使组织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最后,用一副对联总结了一下诸葛亮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a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对诸葛亮这位优秀领导者的分析。请问大家还有什么需要提问的?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诸葛亮人物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1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