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荒山造林项目作业设计一、概况1.1地理位置隆畅河保护站位于祁连山西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部,地理位置:东经99°32′~100°01′,北纬38°39′~38°56′之间,东与康乐保护站接壤,西与祁丰保护站相连,南与青海省、寺大隆保护站毗邻,北与临泽、高台县相接壤,东西长约96公里,南北宽约73公里,总经营面积526.7万亩。1.2气候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燥,夏季凉爽多雨,秋季多阴潮湿,冬季干燥寒冷。本区可分为温寒半干旱、半荒漠区、寒冷湿润区、高寒湿润草甸区、高山寒漠区四个气候区。林区年平均气温3.6℃,一月份平均气温-10.4℃,七月份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32.4℃,极端最低气温-27.6℃,平均气温日较差13.3℃,年较差26.3℃。全年≥0℃积温2336.6℃,≥5℃积温2116.8℃,≥10℃积温1599.4℃,无霜期97~165天。平均124天。本区年降水量约250㎜,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年蒸发量1828.5㎜,年平均相对湿度47%。1.3地形、地貌从地质构造上讲,本区属昆仑祁连褶皱系、北祁连褶皱带,为前震旦亚代至晚古生代发育的地槽性褶皱带,由走廊南山复背斜带与梨园河上游谷地断陷带复合形成。在地层沉积上,本区以海相沉积为主,在成岩过程2中,绝大部分区域经历了区域浅——深变质,故地层成因复杂,发育齐全,自前震旦亚代至第四纪各个时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这套岩相系统普遍的裸露及地质作用的混合,奠定了本区土壤形成复杂而又完备的物质基础。从地貌上讲,本区属高中山地貌。海拔一般在1600~4600米之间,海拔最高点位于白居里沟上游,海拔5121米。平均坡度一般在15-55°之间,在高山山脊两坡的坡度超过60°,常出现局部岩石崩塌。林区内有内陆河黑河流域的主要支流——隆畅河、马营河、摆浪河、大河等较大的主河流,以及小河、小泉河、水关河、西河、碴子河、雁坎沟等较小河流和在隆畅河两侧分别鱼骨状排列的支流磨沟、冰沟、芦沟、海牙沟、青沟、东流沟、西柳沟、老虎沟、干沟、马密沟、天桥湾、石头沟、白泉河、松木沟、大(小)蒲花沟、科博沟、立山沟、黄草沟、石居里沟、科博浪(沟)、塔墩沟、白居里沟等较大沟系。1.4土壤状况因受高山地貌的影响,山地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坡向性变化,由高到低可分为五个土壤带。高山寒漠土分布在3800米至雪线以下,年均温≤-3.5℃,年均降水400毫米以上,生长稀疏高山垫状植物和地衣;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3300-3900米的阳坡、半阳坡,高寒潮湿,植被稠密;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分布在海拔3200-3800米的阴坡、半阴坡,植被主要是金露梅和高山柳;山地灰褐土和山地黑钙土分布在海拔2500-3200米的阴坡、半阴坡,较湿润,分布着寒温带暗针叶林,而在阳坡则比较干燥,有祁连圆柏分布,大面积发育着山地草原;山地栗钙土分布于2500米以下的山谷盆地,主要由火绒草和禾本科杂草草原组成。31.5水文状况隆畅河自然保护站辖区河流水系发育良好,所处为内陆河黑河流域水系,辖区主要为黑河流域支流中隆畅河、马营河等河流中上游区域。其中以隆畅河中上游流域为主,保护站范围内流域面积188757.2hm2,占保护站总面积的53.7%,平均年径流量2.32亿立方米。1.6社会经济状况本保护站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大河、康乐两乡一镇,21个行政村3个社区,5101户,总人口1.3万人,有中小学校3所,学生2852人。经济收入以农牧业为主,2008年两乡一镇总产值3345万元,有各类牲畜13.98万头(只),耕地面积20445亩,主要种植小麦、洋芋、豌豆及饲草等,2008年人均收入5832元。当地居民以裕固族为主要少数民族,还有汉、藏、回、土等民族,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隆畅河中游的红湾寺镇,其它分散居住于林区各主要河谷地。现有省道312线、元白公路及多条林区便道,交通较为便利。林区矿产资源较丰富,有金、煤、铁、铜、石灰石等,有部分已探明贮量并进行开采。同时隆畅河蕴含有较丰富水能资源。隆畅河自然保护站现有职工108人,其中:在职职工79人,公益性岗位11人,临时工18人。保护站下设资源管护站10个、木材检查站1个、林区派出所1个、苗圃2处、造林地管护站4处。1.7土地利用状况隆畅河自然保护站经营总面积351150.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45894.0公顷,占13.1%;非林业用地305256.0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86.9%。国有349770.0公顷,占99.6%;集体1380.0公顷,占0.4%。二、指导思想、设计原则与依据2.1指导思想4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完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农业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的建设要求,大力营造防护林,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实现封山育林(草)、人工造林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达到与生态经济与林业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景观林业建设相结合、与生态防护林业建设相结合的目的,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防护效益与治穷致富协调发展,达到蓄水固土与兴林富民的多重目标。2.2设计原则1.防护林建设与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衔接和平衡建设,统筹规划,稳步发展。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管理、责权分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投资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3.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总体效益与局部效益协调,长期效益与当前效益兼顾。4.集中连片,按流域治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5.因地制宜,防治结合,科技先导,综合整治。6.依法管理,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相结合。7.按规划进行设计,按设计组织实施,按标准进行验收。2.3设计依据1.GB/T18337•1—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52.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3.GB/T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4.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6.GB/T15776—2006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三、建设内容、规模、地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隆畅河自然保护站荒山造林总面积3000亩,权属国有。3.1建设期限及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期限为2012年一年,工程造林在2012年5月上旬完成,2012年5月中旬进行自查整改,6月上旬申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验收。成林前抚育3年。若成活率达不到85%,在第二年4-5月进行补植。3.2建设地点荒山造林项目由隆畅河自然保护站实施;造林位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畅河自然保护站64林班34小班、121林班12小班、122林班1小班实施。由于造林地位于肃南县县城周边,地理位置重要,肃南县政府投资架设了喷灌设施,从东流沟、西柳沟进行管道引水,解决了造林地灌溉问题。并且对对造林地进行了围栏,防止家畜进入,为造林提供了优良的条件。由于造林地立地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经我站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调查,确定为天保荒山造林地。造林后对提高保护站森林资源面积、美化肃南县县城环境,改善人居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四、造林类型设计4.1立地类型划分通过造林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林木生长6发育的各项因子,依主导因子编制了立地类型表。共划分了2个立地类型:Ⅰ阴坡、半阴坡,Ⅱ阳坡。4.2造林地小班现状12小班、1小班属于阴坡,坡度15°-30°,土壤为栗钙土,土壤厚度为40-60㎝,土壤PH值为7.0—7.6,石砾含量5﹪左右。天然植被主要有禾本科草和蒿草,草本均匀分布,盖度在40—50﹪。34小班属于阳坡,坡度15°-30°,该区地势相对起伏,海拔2100—2500m,土壤以山地灰漠土、栗钙土为主,土层厚度0.3—0.6m,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天然植被主要有禾本科草和蒿草,草本均匀分布,盖度在40—50﹪。4.3造林树种选择及营造方式选择依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固土力强的乡土树种沙棘、沙枣等。造林方式设计为灌木纯林。详见:附表3营造林设计一览表。五、整地遵循工程措施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造林地的立地类型和树种特性等,因地制宜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等。采用水平沟整地的方式,投入劳力少、造林成活率高、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好。先用水准仪找等高点,再用石灰粉连接,画出等高线,沿等高线开挖水平沟。水平沟上口宽70cm,沟底宽50cm,沟深40cm,内侧坡为80°,外侧坡为70°。上下两沟的水平距离为4-5m,坡度大时,间距大些,坡度小时,间距小些。水平沟沟底要水平,土埂要踩实,内外边要平整,沟内每隔20-30m加小坝分隔。7埂宽10cm上口宽70cm埂高20cm原地面线深40cm底宽50cm水平沟切面图六、造林6.1树种配置要本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集中连片的原则,根据具体的地貌类型、土壤特点,在不同的地类,采取不同的树种配置方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备注:每一个方格代表1米)、图2造林类型栽植图式隆畅河自然保护站地貌类型,主要有草坡和土石山坡等,采用沙棘、8沙枣、刺玫等树种栽植。6.2造林方式采用在水平沟内挖栽植穴栽植苗木的植苗造林方式。6.3树种选择选择树种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抗旱、耐寒、抗逆性强、防护效果好,具有防风固沙等多功能的树种。主要有:沙棘、沙枣、刺玫等。6.4苗木规格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良种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条件,而且直接影响林分质量。所使用的种苗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72-8l,GB7908-87,GB6000-85,GB600l-85;推荐性标准LYl000-91以及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548-199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沙枣、沙棘、刺玫选择Ⅰ、Ⅱ级2年生实生苗。要求苗木为地径0.4cm—0.6㎝,根系完整、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运输途中要注意检查,及时补充苗根水分,使苗根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严防在烈日下曝晒,苗木运到栽植地点后,立即假植,随用随取,按级栽植,使处在同一地点的相同苗木生长整齐。6.5造林密度由于造林地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采取大行距、小株距,植苗造林的方式,行距4m,株距1m,每亩栽植167株。6.6栽植时间春季4月10日至5月10日。96.7栽植(1)栽植过程中,加强苗木保护,裸根苗保持根部湿润,防止晒根。(2)高于40cm的灌木苗木要截杆栽植,用锋利的剪刀剪去上半部,只留根部20-30cm进行栽植。(3)栽植时,苗干要扶直,根部要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6.8补植完成造林后,在第二年春季或秋末对造林成活率进行全面调查。对成活率低于85%的地段要全面补植补造。补植的苗木树种应与林带一致,以保证成活后林相整齐,并减少成林过程中种内和种间产生的矛盾。七、造林苗木7.1苗木需求量工程区总需苗量为501000株,其中:沙棘240798株、沙枣240798株、刺玫19404株。各小班树种需苗量分详见:附表3营造林设计一览表。7.2苗木规格良种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条件,将直接影响造林质量。要求提供造林所需苗木品种优良、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组织充实、无损伤、无枯稍现象、色泽正常、根系发达完整、无病虫害现象。具体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参照甘肃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苗木等级表》。7.3苗木供应自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隆畅河自然保护站苗圃育苗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培育了大量沙棘、刺玫等乡土树种,该站所育苗木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为提10高造林成活率,防止苗木在运输过程发热脱水和曝晒,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造林。八、造林后抚育管理8.1松土、除草3年内每年结合整
本文标题:荒山造林作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2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