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逸夫小学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逸夫小学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逸夫小学创建于1996年9月,坐落于龙川路与罗秀路交界处,2007年4月由公立转制小学转为民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3032㎡,学校设施完善,有科技室、创造室、音乐室、书法教室、美术室、听课教室、多功能厅、阅览室、英语情景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学校现有教学面积较为充足,但是学校规划缺乏整体性,功能分区不明确,且设施标准不高。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及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需要拆除部分原有教学楼,贴邻建设一个新德体育综合楼。以完善学校的功能布局和改善校园整体景观环境。(二)设计原则1.效益原则:因地制宜,适应土地利用与建设实际,以学校建筑的功能为关注点,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2.生态原则:贯彻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想。3.文化原则:在尊重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对应新的历史条件,将校园作为一个文化载体,面向未来,展现时代特色和开拓精神。(三)设计思路本次设计结合现状环境资源和周边环境优势,充分考虑新建建筑与现状校园在功能分区、空间序列及环境景观方面的衔接,在原有教学楼主要使用功能合理保留限制条件下,拆除部分东面教学楼,以能新建起3层体育综合楼,优化学校功能组织,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旨在建成精致、高雅的校园空间环境,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形成具有特色和示范功能的上海市品牌小学。二总平面设计(一)设计依据9.设计招标文件(二)场地概述逸夫小学位于龙川路与罗秀路交界处,基地内地势平坦,周围无污染源。(三)总体建筑布局新建体育综合楼位于校区东南偶,紧贴原有教学楼的东山墙,北面紧邻原有操场,不改变与原有教学楼的日照间距。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新建体育综合楼退学校东侧围墙11.5m以上,退周边居民住宅35m以上,退距足够。三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国家及市政府有关法令、法规及建筑设计各级设计规程、规范和标准,本次设计主要涉及的有:1)《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6)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G/TJ08-12-2004)7)《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9)《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J10264-2003)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1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2.设计招标文件3.业主提供的学校总平面图及相关的单体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图4.有关主要部门同意改扩建的批文。(二)设计内容逸夫小学拆除部分景观廊和低层教学建筑,建筑面积约为909.29㎡,新建体育综合楼属于多层,耐火极限为二级,抗震设防,设计合理,建筑为三层,一、二层为3个专用教室,2个图书馆,1个大队部等使用空间,三层为室内篮球馆。建筑高度18.95m(含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面积为2209㎡。新建建筑退东侧围墙退距11.5m,退南面现有建筑7.09m(6m),满足退界距离的要求。(三)平面设计新建体育综合馆一楼布置专用教室、图书馆、大队部等教学用房,并分南北两个出入口,南出入口靠近教学区,将人流引入专业教室以及图书馆等,北出入口靠近运动场地,可直接通向操场进行体育运动。二楼布置专用教室、教室办公室等教学用房,三楼布置室内体育馆。南、北面的楼梯巧妙提取西南面原有教学楼的楼梯元素,与原教学楼相互呼应与融合,更连接了二、三层综合楼与体育馆,起到枢纽作用。(四)立面和剖面设计建筑设计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同时,力求造型新颖、富于时代气息及彰显楼宇的个性魅力。1.建筑文脉的传承1)室外楼梯—沿用原有西部教学楼室外楼梯元素,加以叠加,更显入口亲和力和标志性;2)窗体元素—原有教学楼窗体简单实用,本次设计提取其窗体原有构成划分形式,起到新老建筑立面表情的统一和传承;3)建筑语言—在新建建筑上传承其设计元素,让新老建筑之间有一种自然过渡之感。互相协调、融合,又体现新老建筑,突出整体性,序列化和韵律感。立面设计现代简洁,传承沿用老建筑设计元素。2.新建建筑传承老建筑的特点,结合新时代建筑优势,体现出“新”之感。设计中不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在手法上顺其自然,通过建筑材料质感、肌理纹样、凹凸光影,形成虚与实的对比,明与暗的对比,光与影的对比的运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对话来完成建筑群体在整体上的构成。使得新老建筑之间同时坐落于校园还是一个整体。3.在设计中通过建筑体块进退关系,合理推敲立面分段式比例,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经典的三段式建筑形态,富有力度及雕塑感,以现代理性主义的建筑性格来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大体块的组合强调建筑的识别性,风格上强调整体性。在对比中求和谐,在统一中求变化,传承建筑文脉,达到与老建筑协调统一,赋予新建筑时代特征,焕发新建筑新生机。(五)道路交通1.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布置力求合理、流畅。道路基本沿建筑设立,建筑南面和东面道路宽度≥4m,满足消防急救等方面的要求;地面道路通至原有教学楼和新建体育综合楼,以满足办公车辆以及消防急救车辆的通行。整个基地设有两个出入口,其中沿罗秀路出入口为学校主要出入口,以学生和老师等工作人员人行进出为主,沿龙川路出入口为次要出入口,为车辆进出为主,实现人车分流。(六)绿化环境绿化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改善学校的环境,也带给学生健康的学习环境,本次改扩建设计遵循尽可能减少对校园的环境破坏的原则,经过精心设计,挖掘潜力,逸夫小学整个校园由原有总绿地面积为3858.94㎡,经改扩建后总绿地面积增加为4684.56㎡,比原有增加789.62㎡,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校园内的环境。(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总平面图四结构设计(一)方案概述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为学校改扩建工程,学校保留有西侧教学楼,拆除东侧原有部分教学楼和景观廊,新建三层体育综合楼。(二)设计依据1.设计按现有规范,规程及相关资料考虑: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9)《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2013)11)建筑方案文件及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资料(三)设计使用活荷载标准值1.风荷载基本风压:0.55kN/m22.雪荷载基本雪压:0.20kN/m23.健身房、室内体育馆:4.0kN/m2教室、档案室、卫生间:2.5kN/m2走廊、门厅、楼梯:3.5kN/m24.屋面(不上人):0.5kN/m2除以上所列建筑楼面均布荷载外其它各类建筑楼面均布荷载均可按相应的规范或实际荷载取值。(四)抗震设计1.设计使用年限:50年;2.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3.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4.抗震设防烈度:7度;5.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6.场地类别:Ⅳ类(上海),地震特征周期为0.90s;7.建筑物类别:乙类;8.抗震等级:框架:二级;抗震墙:二级;9.抗震措施:8度。(五)上部结构设计其中体育馆主体地上3层,因最新抗震规范规定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故本建筑拟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进行多道设防,增加该建筑的抗震性能。框架截面尺寸外柱600x600mm,内柱500x500mm。抗震墙截面宽度200mm,主要设置在四个角部,及X方向。体育馆三层为大空间,因为层高较高,中间设置一道环梁,框架主梁300X600mm,屋面采用钢结构网架。这种结构不但用钢量较小,仅考虑网架自重的情况下,在20kg/m2以下,造型也比较美观,并方便安装灯具等设备。同时由于新建楼距离原有建筑距离很近,基础需要避让原有结构基础,采用基础挑梁形式支撑部分结构柱,屋顶尽量采用较轻的网架结构对基础是很有利的。新建的体育综合楼在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有效支护并注意对原有建筑的沉降监测。(六)地下部分与地基基础地基基础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整体性好,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体育综合楼拟采用柱下承台基础,是否采用桩待有详细的地质报告后,再进行具体设计。(七)材料选择1.混凝土:基础垫层C15混凝土;框架采用C30混凝土;2.钢筋:HPB300、HRB335、HRB400;3.焊条:焊条用于HPB300钢为E43系列,用于HRB335钢为E50系列;4.砌体及砂浆:±0.000以上外墙采用MU10混凝土空芯砌块,内墙采用MU10加气混凝土砌块,M5~M10砂浆砌筑;±0.000以下墙体,MU10标准砼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八)结构计算上部结构的抗震和强度计算均选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结构计算软件:TAT、SATWE、PMSAP进行三维空间结构分析及整体内力位移计算;基础设计选用PKPM系列结构计算软件:JCCAD对基础桩、梁板进行内力分析及沉降计算。(九)建筑物结构方案与体系设计的目标与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平面规则,刚度均匀,不仅能满足建筑外观和使用上的要求,同时还尽可能满足经济性要求,总体上采用了以下措施:1.合理布置竖向承重构件及抗侧力构件,保证刚度均匀,减少扭转,满足规范的各种要求。2.尽量满足建筑物伸缩缝长度要求,若超过要求,相应采取施工后浇带加强措施。3.严格控制楼板裂缝和不均匀沉降。五给水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资料及使用要求。2.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3.有关工种提供的资料及要求。4.国内有关设计规范: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民用建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94-2007)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9-2005)8)《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9)《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J10355—2004)(二)设计范围本专业设计范围包括改扩建工程的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以及校区室外: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三)给水设计1.水源:校区原有市政生活给水管。(四)排水设计1.室内地面标高±0.000以上直接按重力流排出。2.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污水经汇流后排至校区市政雨、污水管网。(五)消防设计1.消防水源:拟利用校区原有市政消防给水管。2.消防水量:同一时间内按一次火灾计,消火栓火灾延续时间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1h,消防用水量为35L/S,消防设备总用水量为35L/S。建筑名称室内消火栓(L/S)室外消火栓(L/S)自动喷水(L/S)备注教学楼1520--3.室外消火栓在室外消防管上均布设置DN100地上式三出水室外消火栓,保证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4.室内消火栓系统1)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Q=15L/S。2)改扩建的教学楼的室内消火栓系统接自原教学楼的室内消火栓干管。原教学楼采用的是屋顶消防水箱和水泵接合器的消防系统。火灾初期消防用水由屋顶消防水箱保证,后期消防用水有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吸水经水泵接合器接入室内消火栓系统。3)消火栓布置保证二股水柱同时到
本文标题:逸夫小学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2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