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树立科学全面的认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收稿日期]2018-02-03[作者简介]范玉显(1982~),男,汉族,讲师,河南省鲁山县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讲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民族宗教政策与理论。[内容提要]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扶贫脱贫工作放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地位,列入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内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专门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认识,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中,在社会层面要注意自然、经济、制度、政策、社会等方面,在个体层面要注意志向、心态、就业、能力、家庭等方面。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做法,要在突出创新、精准、全面、动态、跟踪、成效上下功夫。[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D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8.02.022[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8)02-0072-03一、精准扶贫脱贫的背景意义第一,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脱贫工作被纳入“两个百年目标”和“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目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设立国家扶贫日;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明确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积极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坚持“六个精准”[1]的精准扶贫方略,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工作综合标准开展系列重大工程,形成一整套体制机制。第二,意义。“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此项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指导、目标引导、动力支持和力量支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一系列理念指导、精神引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苦干实干、注重实效,表明了扶贫脱贫的坚定信心和政治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3]并将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来抓;“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在七个“有所”中还专门强调“弱有所扶”,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精准扶贫脱贫的认识层面基于对党中央和国务院政策的理解并立足现实工作,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政策和国家制度安排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几点认识。(一)社会层面1.扶贫要护“天”扶贫要扶天,“天”即是自然,扶天是前提,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使其能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要防止一夜暴富、杀鸡取卵。习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树立科学全面的认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范玉显(中共新疆区委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2)经济研究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ofYiLiPrefectureCommunistPartyInstituteNo.220182018年第2期··72No.220182018年第2期山。”[4]扶贫过程中要避免造成新的贫困或新的破坏,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来简单满足贫困人口短期内快速脱贫的眼前利益,不仅要真脱贫、脱真贫还要长脱贫,要明确认识到没有自然生态的永续发展就没有扶贫脱贫的物质基础。2.扶贫先富“国”扶贫要富国,“国”即是国家,扶国是总纲,国家要繁荣昌盛、天下咸宁,能够国富民强、国泰民安,要防止贫富悬殊、攀比不满,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根本要旨就是“发展”,“五个一批”工程要求“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贫困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发展脱贫是治本之策。”[5]发展是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没有国家富强繁荣和地方整体发展就没有扶贫脱贫的现实可能性。3.扶贫要靠“制”扶贫要扶制,“制”即是制度,扶制是支柱,制度要合理合法、准绳有度,要政策有据、奖惩分明,能够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持久发力、久久为功,要防止徇私舞弊、中饱私囊,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多吃多占。要强化制度体制机制保障,没有制度的监督约束就没有扶贫脱贫的制度保障。4.扶贫要定“政”扶贫要扶政,“政”即是政策,扶政是保障,政策要保证贫困人口衣食无忧、医老无虑,能够安居乐业、安享天年,要防止急功近利、欺上瞒下。要强化政策支持,没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支持就没有扶贫脱贫的动力支撑。5.扶贫必尚“群”扶贫必扶群,“群”即是社会、群体,扶群是条件,要使社会各群体睦邻互惠、守望相助,能够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注重共同缔造、共建家园,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要防止鹤立鸡群、各自为政,防止舍大为小、井满河干。要崇尚和重视集体的力量,没有社会群体的互帮互助、参与共享,就缺乏扶贫脱贫的社会生态环境。(二)个体层面1.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志,“志”即是志向、意志,扶志是根本,要让贫困人口坚定信念、永葆信心,能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防止意志不坚、中途折返。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6]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相结合”。[3]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是党和国家、社会各界与贫困人口共同的责任和任务,需要社会全体人口的参与而不仅仅是党和政府单方面的工作,需要贫困人口参与和坚持不懈。离开了贫困人口的支持配合与坚强意志就没有扶贫脱贫的稳定成果。2.扶贫重正“心”扶贫重扶心,“心”即是心态,扶心是关键,要让贫困人口摆正心态、不等不靠,能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防止心态不正、胡搅蛮缠。如果贫困人口本身将扶贫脱贫工作视为政府或干部单方面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主动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工作成效就难以长久。离开了政府推动和群众主动的双向互动关系,扶贫难以做到“真脱贫”。3.扶贫主扶“业”扶贫主扶业,“业”即是职业、工作,扶业是基础,要令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能够自食其力、勤劳致富,要防止输血上瘾、不劳而获。要想贫困人口有职业必先地方经济有产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崭新提法,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兴旺是总要求,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这些都是扶助贫困人口有业可就、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4.扶贫要扶“技”扶贫要扶技,技即是技能、能力,扶技是手段,要引导贫困人口重视教育,坚持教育兴家、努力学习,能够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要防止其能力不足、胡上蛮干。要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不能让贫困人口输在起跑线上,拥有一技之长、能够稳定就业才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根本措施。5.扶贫要扶“家”扶贫要扶家,“家”即是家庭,扶家是支撑,要··73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使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能够家风纯正、家兴业旺、家和国泰,要防止守贫固退、自甘堕落或拜金主义,防止个人因病残或失业导致整个家庭致贫返贫。要既抓两点论中的重点,又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脱贫。坚持工作重点“精准”,必须对焦重点人群,抓住贫困面中的贫困点和贫困人口中的重点人群,对其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重症慢性病等病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老人等特殊弱势群体要突出强调“弱有所扶”的目标,通过以抓贫困家庭中的重点特殊对象脱贫来带动贫困家庭总体脱贫,进而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三、精准扶贫脱贫的对策建议1.要突出工作创新要有理念、有实干、有实效。理念创新上要对扶贫脱贫工作有新看法,充分认识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行动创新上要对扶贫脱贫工作有新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效果创新上要对扶贫脱贫工作有新机制,确保脱贫工作成效长期持续、稳定巩固,做到“脱真贫”和“真脱贫”。2.要突出精准贯穿工作方案要设定条件、时限,思路方法要有方向、重点,要精准识别发力、精准滴灌受益。要用最有限资源聚焦最精准人群,确保各级各类资金、人才、技术、物资、工程项目以及规划计划、体制机制等各方协调发力,实现扶贫资源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要注意从收入性到支出性标准、从生产性到消费性标准的转变,不仅从年人均收入水平看,还要从年人均消费水平入手,结合每户、每人或病或残、或文盲或技盲,以及家庭劳动力、抚养赡养负担等特殊情况精准施策,落实“一户一策”要求。3.要突出全面统筹要有大局意识,关注细节保障,注意地区、项目、人群等的全局统筹,克服片面、不平衡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脱贫。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制定科学规划和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最终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4.要突出动态调整贫困现象具有客观性、相对性和动态性,在既定标准下要坚持动态调整,有进退、有取舍,有重点、有步骤,不断完善贫困人口信息和动态监控数据平台,健全动态进入和退出体制机制,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做到扎实有效、科学合理地识别纳入和摘帽退出,这是确保发力精准和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必要条件。5.要突出跟踪反馈由于贫困现象的客观性、相对性和动态性,要切实关注建卡立档的贫困人口动态,为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人口提供预案,既能通过科学施策、综合施策扶贫脱贫,还能通过认识科学规律、利用客观规律防贫止贫、科学治贫。只有通过动态调整和实时跟踪,才能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期脱贫,确保其自我可持续发展。6.要突出工作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脱真贫、真脱贫”[3]。发展脱贫是治贫之本,要通过开发式扶贫、发展式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扶贫脱贫只是更大社会目标的必要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同富裕。因此,其最终成效不仅要看温饱,关键要看“两不愁”“三保障”及其与脱贫致富奔小康、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全局目标的匹配程度。参考文献:[1]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EB/OL].新华网,,2015年11月28日.[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11月29日)[N].人民日报,2015年12月08日01版.[3]新华社记者.党的十九大代表聚焦决战贫困最后千日冲刺:脱贫攻坚战,我们有必胜信念[N].解放日报,2017-10-22(005).[4]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EB/OL].新华网,
本文标题:树立科学全面的认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4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