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一轮复习之必修一专题一(2-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发展要求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知识整合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及特点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产生的原因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及特点(一)含义:(二)特点: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1、专制主义:2、中央集权:此制度始终伴随两对矛盾:①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②中央与地方矛盾1、皇权至高无上2、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3、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产生的原因(结合优化P5)(一)经济根源:(二)社会根源:(三)思想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需要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法家思想★法家的集大成者?特点?内容?(结合必修三P7)集大成者:韩非子。特点:将“法”“术”“势”合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内容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②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③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④认识论:社会是变化发展辨析:商鞅变法实践早于韩非理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四)从地理角度看:(可与雅典比较得出)背靠大陆,腹地开阔,适于农耕,易于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故相继建立了专制主义帝国。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发展历程萌芽:确立:巩固:完善:加强:发展:顶峰、衰落:结束于1912年:战国秦朝西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清(废宰相、内阁制度、军机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2.12宣统帝下诏退位)(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一参二府三司”;)(行省制)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一)萌芽:战国(二)确立:秦朝(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1、前提:秦朝统一中国2、巩固政权的措施3、梳理总结: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①经济基础:②政治基础:③民族基础:④群众基础:⑤思想基础: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二)确立:秦朝1、前提:秦朝统一中国(1)背景:(结合选修四“秦始皇”)客观需要(必然性)主观可能(可能性)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人民厌战,渴望统一;法家理论①国家实力:②个人因素: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强劲嬴政的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步骤?)有人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国家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因素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因素中最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要求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保护B.人民苦于战乱,强烈要求结束战争,实现统一C.商鞅变法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实力D.秦始皇英明果敢,统一的决心坚定(二)确立:秦朝1、前提:秦朝统一中国(1)背景:(2)经过:(3)意义:①先统一六国(前230年-前221年)②扩大统一北:击匈奴,收河套,筑长城、修“直道”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开灵渠、设四郡西南:控制西南夷,开“五尺道”,归入中央韩赵魏楚燕齐趣味记忆:“喊赵薇去演戏”①结束分裂割据,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历史发展趋势②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融合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确立:秦朝1、前提:秦朝统一中国2、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选修四专题一秦始皇)措施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边疆)交通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利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征百越,击匈奴,筑长城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弛道、直道、人工渠道等)促进经济交流与发展利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摧残文化,钳制思想奠定基本疆域促进交通发展,利于政令通达和各地交流,维护国家统一以军事战争形式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二)确立:秦朝1、前提:秦朝统一中国2、巩固统一的措施3、梳理总结: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1)完备的中央官制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朝议制度(自学)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政治决策的特点:独断性和随意性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掌握三公职权★特点:相互牵制,权归皇帝管理军事(虚有其位)“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2009·菏泽期末)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2题)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二)确立:秦朝3、梳理总结: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1)完备的中央官制(2)地方行政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①出现:②全面推行:春秋战国秦始皇—李斯—废分封制,行郡县制郡县(道)乡里--设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亭(十里一亭,治安及公文传递)特点:A、郡直属中央B、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影响: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B.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结合“优化设计”)不同点:性质: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作用:在当时都为维护统治起了积极作用相同:分封制郡县制条件权力作用以血缘为基础按地域划分直属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有俸禄无封地。诸侯王位、封土世袭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诸侯独立性强,易分裂割据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是A.封国制B.井田制C.郡县制D.世袭制(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观察上面图片,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中得出A、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B、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求D、太尉掌管军事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国家统一: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并大力开拓疆域,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政治: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4、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5、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结合选修四专题一评价“秦始皇”(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1、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2、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四、评价秦始皇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最主要是因为:A.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国家统治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实行轻徭薄赋C.实现统一,建立集权统一国家D.首创刺史制度,加强对边疆统治(08江苏历史)“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叔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A.改王为皇帝B.建立这样官制C.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祠堂匾额与民俗、文学、书法相结合,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祠堂匾额大致有三种:①朝廷(政府)对有大德大功之人特殊的表彰;②社会对有大德大功的贤人的颂扬;③后世子孙对先祖功德的赞颂。据此,下列祠堂匾额属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周武王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反对实行分
本文标题:一轮复习之必修一专题一(2-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756 .html